「扛茨走溪流」活动重现先民避水患的艰辛史况
▲「扛茨走溪流」活动重现先民避水患的艰辛史况。(图/记者陈圣璋摄,2019.09.22)

「扛茨走溪流」为台南文史中重要的一页,南兴国小、溪南寮兴安宫新吉庄龙安宫为缅怀先人的艰辛,特邀请李养工艺师制作草茨,重演先民「扛茨走溪流」避水患史况。

台南市长黄伟哲、台南市议长郭信良、立法委员陈亭妃、文化局局长叶泽山及市议员王锦德与黄丽招,皆出席鼓励并重申保存文史的重要性,并一同为扛茨活动揭开序幕,见证传统文化的保存。

▲「草茨」宽10公尺、纵深4.8公尺、高4公尺。(图/记者陈圣璋摄,2019.09.22)

黄伟哲表示,距今91年前的曾文溪水暴涨,导致新吉庄的居民为了生存,整个村庄开始了「避溪蛇求安居」的相放伴迁徙,也开启「扛茨走溪流」的历史;透过扛茨历史的再现,让后代子孙能够了解先民奋斗努力的过程与精神。

台南市议长郭信良指出,以前都是「草茨(草厝)」,应是茅草或竹子搭建,因此,记忆中应是「扛草茨走溪流」;早期排水系统没那么好,常有水患,当时每逢大雨曾文溪沿岸常崩堤,村落居民即相互协助,将「草茨」扛至高处以避水患,待水退再将「草茨」扛回原处,因而才有「扛草茨走溪流」的习俗。

▲「草茨」的骨架由刺竹、桂竹、孟宗竹以纯手工凿孔榫接。(图/记者陈圣璋摄,2019.09.22)

溪南寮兴安宫主委黄登围长期戮力于培养、深耕台江文化,为复原「扛茨走溪流」活动,他串连曾文溪两岸的庙宇、部落发挥互助的精神,彼此支援人力相放伴来完成此次活动。

李养老先生年轻时跟随父兄学习草茨的工法,为文资局所登录之草茨工艺匠师,也是国内仅存之草茨匠师;此次活动搭建的草茨宽10公尺、纵深4.8公尺、高4公尺,骨架由刺竹、桂竹、孟宗竹以纯手工凿孔榫接完成后,再于屋顶覆盖二层茅草辅以竹钉、藤皮固定。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