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红海行动》上映的第十八天,凭借优质的剧情编排,硬核的装备考证,令人振奋的爱国表达,让广大观众赞不绝口。今天,其票房正式突破30亿大关!

▲我们热切希望好片能有好票房

这样未来会有更多的优质佳片不断涌现!

然而若问电影中最吸引眼球的片段,翼装空降肯定是其中之一。片中蛟龙突击队的队员们以这种新奇而又吸引眼球的方式,出其不意地介入战场。这在国内外的影视作品中都不多见。

导演林超贤在电影上大胆采用最新的技术和大胆的创新,把翼装空降飞行穿插其中,不仅为电影增色不少,又起到了画龙点睛的效果。

事实上,使用翼装这种方式投放士兵在现实中常见吗?在真实的军事行动中是否有应用?

历史上有很多人,都曾经为自由飞翔这个梦想做出努力,不过他们大多都经历了失败,有些先驱,甚至还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飞机发明之前,先驱们的想像力让我们折服

最终,人类还是不得不借用内燃机才间接实现了梦想。现代生物学已经认识到,人类生理构造状况完全不适合飞行。如果要飞,则必然要对身体进行改造——翼装飞行就通过让人类穿上一套翼装,让人类实现了滑翔的梦想。

最早的翼装飞行尝试可以追溯到 1912 年。当年,法国一名裁缝师弗朗茨·艾香德穿著自己缝制的翼装设备从埃菲尔铁塔上跳下,结果实验失败,不幸遇难。

▲苏联空降兵研制的单兵滑翔翼

▲上世纪 90 年代,法国人帕特瑞克·德·戈亚尔顿用

新式翼装尝试了翼装飞行

翼装运动逐渐开始吸引人们注意

翼装飞行分为有动力翼装飞行和无动力翼装飞行两大类,《红海行动》中使用的是无动力翼装飞行。无动力的翼装飞行,实际上不是飞,而是滑翔。

▲这是全球最刺激的极限运动

当然也是最危险的!

国际上称之飞鼠装滑翔运动,具体是指运动员穿戴著拥有双翼的飞行服装和降落伞设备,从飞机、热气球、悬崖绝壁、高楼大厦等高处一跃而下,飞行者运用肢体动作来掌控滑翔方向,用身体进行无动力空中飞行的运动,在到达安全极限的高度后,运动员打开降落伞平稳著落。

▲《红海行动》电影中酷炫的空降镜头

其实是在聘请国外专业运动员

在美国拉斯维加斯拍摄的

无动力翼装因为其双翼类似于在林间利用飞膜滑翔的鼯鼠,也称为飞鼠,故而翼装跳伞也被称为飞鼠装滑翔运动。

▲实际上这类翼装飞行装具

最初的设计灵感也就是参照的鼯鼠而来

这种小动物的飞膜可以帮助其在树中间快速的滑行,但由于没有像鸟类可以产生升力的器

官,因此只能低空滑翔。这种飞鼠,和人类穿翼装的样子极像,因此后者被形象称为飞鼠服。而飞鼠服特有的翼膜构造,即在腋下和双腿间由高密度尼龙材料制成的冲压式膨胀气囊,就是人类的飞膜了。

▲感觉自己萌萌哒的飞鼠

利用类似飞膜的翼装可以滑翔出相当长的距离,之后降落可以用降落伞安全降落,由于其相比三角翼和滑翔伞或者动力伞尺寸较小,而滑翔距离防区外渗透能力又优于普通的降落伞中的圆伞,故而在军事上的前途近年来在广为看好。

无动力翼装飞行进入理想飞行状态后,飞行时速通常可达到 200 公里/小时左右,翼装飞行的滑降比约 3:1,即在每下降一米的同时前进约三米,基本可以在落地同时渗透 10-15 公里,这意味著在敌人侦测或对空火力下的暴露时间大大缩短似乎对军事用途极为有利。

而且在一些高手手中,翼装飞行还能做出极为精确的空中机动。比如2011 年 9 月,杰布·科里斯在一次极限挑战活动中,从 3000 英尺高的直升机上一跃而下,成功穿越张家界天门洞。

▲跳伞运动员穿越天门洞

《变形金刚3》中, 人类「巢穴部队」正是通过这种机动方式,从 V-22「鱼鹰」旋翼机上一跃而下,在洛杉矶的水泥丛林中快速灵活地穿梭,成功穿越了一个孔洞,甩开了霸天虎的追击,最终成功落地并与汽车人一起扭转了局势。

▲《变形金刚3》中美军特种部队

因为翼装空降有上述这种优势,像《红海行动》这样的军事大片,想到让主角们使用这种拉风的渗透方式就十分正常了。然而遗憾的是,电影终归是电影,这种酷炫的空降方式并没有哪支军队在用,哪怕是注重快速隐蔽深入敌后的各国特种部队。这是为什么呢?盖因翼装飞行实在太危险、太难掌握、成本太高,而且实战意义并不大。

其一,太难掌握

世界翼装联盟主席伊罗指出:「不是买了翼装等装备就能飞了,在此之前你首先需要高空跳伞几百次,完成后才能进行低空飞行,又是数百次的循环练习,到最终成为翼装飞行员,是一个漫长的积累过程。」

澳洲跳伞联合会对翼装飞行的准备建议是,最少完成过 500 次自由下落式跳伞,或者在过去的的一年半时间里完成过 200 次自由下落式跳伞。其他的先不谈,光是这一条,就已经大大超过了各国伞兵甚至三栖特种部队的训练强度了。

』特种兵当然不可能什么都不训练,和跳伞爱好者一样去专门搞跳伞,而这还只是先决条件之一,后面要做到的各种处理复杂状况的训练,还没计算在内。

其二,太过危险

没有人不惧怕死亡,但在无限接近死亡的边界上体验由恐惧而带来的快感,这或许是那些不要命的疯子们沉迷翼装飞行的重要原因,同时这项运动也让他们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事实上,为了确保安全,每次翼装飞行之前,运动员和活动主办方会进行必要的准备工作,如测风速、温度等,认为条件达到飞行要求会试跳一次,之后才是正式飞行,但各种事故仍是层出不穷。

2013 年 10 月 8 日下午,正在张家界参加第二届世界翼装飞行世锦赛的匈牙利选手维克托·科瓦茨在试飞过程中由于侧风太大,落地前未能及时打开降落伞坠入深谷最终宣告遇难。

▲维克托·科瓦茨的遗体运出天门山

飞行大赛会出现相关人员遇难的结局,也充分体现了翼装飞行的高风险性。2012 年伦敦奥运会开幕式上扮成 007,从直升机一跃而下进入「伦敦碗」的英国特技跳伞人马克·萨顿,2013 年 8 月 14 日也在瑞士的一次高空翼装飞行活动中遇难。

▲当危险来临他们只能选择开伞

但是开伞之后并不就代表著安全

从诞生到 2012 年,全世界只有不到600人敢于尝试这一冒险行动,而该运动死亡率竟然达到 30%,翼装服装的创始人也在1998 年的一次飞行中因为失误而摔死。可以想见,一种战损率如此之高的兵力投放方式,肯定是不实用的。

其三,太过昂贵

翼装分无助力翼装和助力翼装,类别不一样,价位不一样。《红海行动》中无助力翼装基准定制价格为 10 万元人民币,预定金额为6000-8000人民币不等,周期为三个月左右。目前做翼装的厂家首先要取得 USPA 认可。

目前世界上可定制翼装只有两个国家,一个瑞士一个美国;另外,取得 USPA 许可就很难,另外风动、风阻、承载、气密等技术均有相应的要求,另外综合设计能力也在投资范围内,相对而言,成本还是很大的,毕竟定制的起价就决定了其成本和投资量(10W 起价目前只是针对国外翼装爱好者的报价)

▲贫穷限制了我的胆量

以上还只是翼装飞行服的价格,一整套翼装飞行装备包括降落伞(主伞、备份伞、背带系统、自动开伞器,低空伞没有备份伞)、头盔(半面罩需要加风镜,全盔不用)、飞行服、导航定位系统、报警器、高度表、氧气装置等,要数十万人民币,顶级装备则要上百万人民币。没有雄厚的资金,是不可能涉猎的。这些昂贵的装备若是运用在军队中,在实战里几乎是一次性的,实在是太浪费了。

军武次位面 美国前海豹突击队队员万米高空翼装飞行

小程序

▲点击上方小程序观看视频

其四,实战价值不高

《红海行动》中最后蛟龙小队为了加快追上在沙漠中交易的恐怖分子,采用了直升机空降翼装渗透的方式接近敌人,然后进行突袭,但是在实际任务中是无法实现的,之所以说翼装不适用于特种部队,是因为翼装飞行有个巨大缺陷:无法负重,也就不能携带枪械等装备跳伞,赤手空拳去深入敌后,你以为你在玩吃鸡游戏么?

▲如果携带几十公斤的枪械弹药等装备

就算穿了翼装也会和秤砣一样往下掉

而且,翼装飞行还存在其他一些缺点。比如翼装飞行只是无动力滑翔,滑翔距离远远达不到远程渗透的标准。而若想达到远距离滑翔,必须要较高高度,这意味著要么从高山跳下,要么只能乘飞机。而乘飞机进入敌国领空本身就意味著暴露,既然这样,还不如采用已经成熟的「高跳低开」(HALO 跳)战斗跳伞切入战场附近后再从陆地渗透。

▲高跳低开是现在特种部队普遍的做法

实际上单兵或者少量军人的行动,注重突然性要高于隐蔽性。比如说刺杀拉登,用直升机运兵连同完备的信息化指挥和火力支援的袭击,显然比派少量精英去偷偷摸摸刺杀来的靠谱的多。

▲Yves Rossy 携带自己研制的

带动力滑翔翼飞行 22 英里

跨越过英吉利海峡

另外,翼装本身比较庞大,加上最终降落还是要靠降落伞,将挤占轻步兵本就「捉急」的装备携带空间。因此,翼装飞行也只能是酷炫的电影表现手段,很难运用在实战中。

▲这可能是未来特种兵

远程空中渗透的一个发展方向吧

悄无声息,徒手拆飞机…

虽然翼装不适应现在的军事行动,不过不排除在未来,单兵作战能力获得极大提高(例如解决了能源和操作问题的外骨骼),同时战场指挥单元小到单兵可以携带。

另外支援火力也进化(即时远程精确火力)之后,特种部队可能会利用这种单兵飞行服,像电影中那样,在神不知鬼不觉下,从五六千米高空出发,滑翔上百公里深入敌方内部,开展酷炫刺激的空降打击。

推荐阅读: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