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密其实是个官二代,而且学问还不小,属于能文能武那种类型的。

有说是王伯当推荐过李密上位,也有说是李密救过王伯当,还是王伯当的老师,我们暂时当这几点都有吧。

王伯当绰号神射手,也称勇三郎,这个人的性格是怎样呢?首先肯定是勇,然后还要面子,不怕死,大致性格就是这样,这也决定了他誓死追随李密。

他们的关系我觉得是在瓦岗寨喝酒喝出来的,李密是个有心机的人,算是一个不错的人物了,王伯当没看走眼。

但是是人都会变得,尤其随著地位的不同,心境也会随著发生变化,李密最不该做的事情应该就是杀了翟让了,都是一起起义的朋友,多多少少都会有点感情,而李密不过是一个后来者上位,杀了以前瓦岗寨的首领,这让其他人怎么想,这件事就为以后的失败埋下了祸根。

王伯当是真的把李密当做了自己的伯乐了,对李密那是掏心窝子的好,李密也把他当做了自己的心腹之人,让王伯当得到了重用。

随著事态的发展对李密越来越不利,瓦岗寨很多人都分崩离析,各寻明主,王伯当看不清形式吗?肯定不是,他只是真的把李密当做了自己的兄弟,当做了自己的明主,哪怕明主不明了,也不忘初心,哪怕不得始终。

李世民是很看重王伯当的,一直想让他投奔自己,甚至在断密涧被唐军重重包围的必死时刻,为了让王伯当归顺,李世民居然不惜下跪恳求。

但是王伯当是铁了心的不事二主了,结果这么大的一个神射手最后被乱箭射死。

王伯当就是一门心思的忠,不管愚忠,还是什么良禽择木而栖,识时务者为俊杰,他都不听,始终坚持自己的内心想法,大不了一死。

这也说明了李密对王伯当确实很好,不然不会让王伯当这么死心塌地的保他,无畏生死的保他。


王伯当是小说《隋唐演义》中的神箭手,人称『白衣神箭王伯当』。隋末起义军瓦岗寨中的一员大将。大业十三年二月,王伯当,八目鱼等人在洛口推举李密为魏公。大业十四年,王世充兵变。李密亲率大军与王世充在偃师决战。令王伯当留守后方基地金墉城,可见李密对王伯当非常信任。

不久,李密败于王世充,王伯当弃金墉城,北走河阳,与李密相会。李密走投无路,带领王伯当等两万人降唐。降唐后,李密因不被重用,心存不满。公元618年十二月,李密认为李渊要除掉自己,于是带领王伯当等人叛唐。619年1月,李密和王伯当,率领几十人袭击桃林县,后进入熊耳山,欲投部将张善相,被唐将盛彦师伏击,李密和王伯当一起被杀。

李密在互岗寨被举为『魏公』,号令天下起义军。手下「胡骑千群,长戟百万,饮马则河洛可竭,作气则篙华自飞」。小孟尝秦叔宝、混世魔王程咬金,单雄信,徐世𪟝,魏征等大人物都纵横其中,为什么陪自已出生入死的只有王伯当?

个人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是王伯当的出身。王伯当是鲜卑族皇族后裔,身体里流著皇族的血,他一生的梦想,便是治国安邦,让自己的才华,有用武之地,然而李密给了他这个机会。所以李密在他心里才是「君」,也只有李密最为器重他。君臣际遇,故能舍命相陪!

第二是当年王伯当和秦叔宝,李如圭,齐国远,紫绍等人于正月十五夜入东京观灯,恰逢宇文述之子,宇文惠强抢民女,王伯当等怒抱不平,打死宇文惠及,宇文成都率兵将追击,众人大败不敌,分头逃亡途中得遇李密,后为李密所救,助其逃出长安。所以说李密对王伯当有救命之恩,常言说『救命之恩,当涌泉相报』。王伯当向来重情重义,自然对李密舍命追随。

第三是好汉不舍其邦,忠臣不事二主的思想。王伯当得遇李密,因深得信任,故产生了士为知己者死的思想,把李密当主子,对其孝忠的想法便深入骨髓了,宁愿作李密手下的一个臣子,也不愿随波逐流投靠李唐王朝,做一个『二臣』。

个人看法,不喜勿喷!


首先在瓦岗建立之初,众人拜程咬金为帝,但在隋唐演义剧中,程咬金有勇无谋,无心做皇帝,导致王伯当很多计划无法实施,其才华得不到重视。

李密初上瓦岗时,别人都瞧不起他,只有王伯当觉得李密是个人才,经常跟他喝酒聊天,二人成了交心的朋友,这两人是关系非常好的。后来程咬金让位李密后,马上提拔王伯当作了丞相。所以说李密是伯乐,王伯当是千里马。李密对王伯当有知遇之恩。

再后来瓦岗众人投奔李渊,李密因酒后误闯昭阳公主寝宫,一时起了色心,在其反抗中误杀了昭阳公主,随后带著王伯当仓惶出逃,结果双双死在熊耳山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