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1日,心隨江山 樑世雄中國畫藝術展在中國美術館隆重開幕。這是一場特殊的展覽,伴隨着北京觀衆大開眼界看到嶺南畫派精品力作的同時,中國美術館還系統性地收藏了樑世雄先生的20件作品。

  藝術家樑世雄近照

  20件收藏,絕非簡單的捐贈,而是一項學術性的個案研究。衆所周知,入藏中國美術館是非常嚴格的,有全國專家委員會組成的評議小組,而樑世雄的作品是全票通過!中國美術館認爲,樑世雄先生的作品不但具有極高的收藏價值、研究價值,而且還有必要做一個精彩的展示。他不僅是嶺南畫派的藝術家,在繪畫表現風格上不拘一隅,博採衆長,具有全國性的意義和價值。

  “心隨江山 樑世雄中國畫藝術展”海報

  不爲名利所動 一心還之於民

  早在2009年,曾舉辦過樑世雄60年作品展,那次展覽幾乎將樑世雄的從藝經歷做了一個完整的梳理,這也爲現在中國美術館的系統收藏奠定了研究基礎。“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樑世雄先生所有的代表作品都在自己手上,他甚至不需要借展就可以綽綽有餘地做一個展覽,這種情況在畫家中不多見,因爲很多與市場走得比較近的畫家,很多作品都分散出去了。”

  珠江春曉 180cm×196cm 2004年 廣東美術館藏

  就是因爲樑世雄“捨不得”將作品賣給別人,以至於他的聲名並未得到大肆地彰顯,他只是數十年如一日地採風、寫生、繪畫、教學,勤懇中正,不偏不倚。“1988年,他的作品在人民大會堂展出的時候,有一位德國的藏家看中了《不盡長江滾滾來》,當時就出價好幾萬,那時候的幾萬塊不是小數目,但他就是覺得這張畫凝聚了那麼多心血,實在捨不得。”樑世雄的夫人告訴雅昌藝術網。最終,這幅畫被南海博物館收藏了,樑世雄很高興。

  蒼松萬古春 180cm×392cm 2004年

  後來有個美國藏家看上了樑世雄的一幅冊頁,臨了樑世雄又“反悔”了,“我們倆商量來商量去,終究覺得錢對我們來說沒有那麼重要。南海博物館收藏他作品的時候,他還主動提出來捐20幅畫給博物館,有人說你們倆怎麼那麼傻?國際上大藏家要收藏你的畫,要是這兩張畫給了人家,你就國際知名了。但是他不追求這些,他覺得這張畫是他的心血他捨不得,再一個這張畫他曾經幾次提出來要留在國內,捐給有關的美術館。”

  雲瀑 68cm×136cm 2000年

  這種不看重錢、願意將作品捐贈給國家機構的“傳統”似乎一直在這個家庭的血液裏流淌着,樑世雄的夫人是著名古文字學家容庚先生的女兒。容庚畢生獻身於教育和學術事業,爲國家培養好幾代文字學、歷史學和考古學的專門人才。新中國成立後,他將歷年所得的大批青銅器,包括唯一存世的金書《欒書缶》等獻於國家。20世紀70年代又將珍藏的字畫、古董分批獻出,其中包括宋人《雲山圖》及祝枝山、倪元璐等人的宇畫。1980年更將1萬多冊古文字、金石、考古、書畫方面的書籍獻給中山大學圖書館,其中許多是難得的拓本和罕見的珍品。

  著名學者容庚先生

  “我們兄妹六人,爸爸當年的工資一半給媽媽當家,一半拿去收集文物。所以我們名義上是大學教授家庭,實際上過得非常節省,我們的衣服都是自己手工做的。但爸爸晚年的時候跟我們說,我們沒有一個可以完全繼承這些東西,他總覺得應該把它們還之於民。”

  今年是新中國成立70週年,而2019年也恰恰是樑世雄從藝70年,70年的從藝人生和共和國70年誕辰同齡,“我覺得這一點巧合很有意思,他老人家一輩子不爲名、不爲利,拒絕進入市場,也不讓畫廊代理,一心把自己所有的藝術精品呈現給國家。所以我們作爲子女的,就是把他的東西好好梳理出來,然後交給國家。他曾經跟我們講,自己從小父母雙亡,所有的成長都是國家給予的,所以他希望最終能還給國家。我覺得他們那一輩的這種博大的精神是值得謳歌的。”樑世雄先生的女婿羅兵說。

  雲峯初霽圖 120cm×248cm 2008年

  一生奉獻國畫系 當之無愧的“學院派”

  翻看樑世雄先生的簡歷,出乎意料的“單純”,1953年,已畢業於華南文藝學院的樑世雄再入中南美術專科學校(後改爲廣州美術學院)深造,1956年畢業留校任教。1986至1993年,樑世雄任廣州美院中國畫系主任。按廣州美院中國近現代美術研究所所長樑江的話來說,他是個標準的“學院派”。

  水鄉速寫4 26.2cm×36.6cm 1963年

  “我在中南美專畢業的時候,本來學校想派我去波蘭學陶瓷。我說對陶瓷不感興趣,而且外語又不好,後來學校領導說,你不去波蘭就學國畫去吧,國畫系要人,所以我一畢業就到了國畫系,在關老、黎老的領導下,從系幹事、祕書、助教、講師一直到教授,幾十年了,沒離開過國畫系。

  “從廣州美院中國畫系的創建,到楊之光、樑世雄任系主任這幾十年,廣州美院實行的是現代教育體制,而非師徒式作坊式的教學。20世紀初葉由國外引入的現代教育制度,導致了中國畫傳承方式和藝術規範的整體嬗變。由傳統的作坊式、師徒式的傳承往奉行現代教育理念的學校教育方式轉換,往‘學院派’轉換,是一種根本性的轉換。顯然,到楊之光、樑世雄任系主任的這一段落,如果說尚有什麼派,也只能說是‘學院派’了。”廣州美院中國近現代美術研究所所長樑江在《樑世雄和他的畫風》一文中寫到。

  椰林秋曉 180cm×95cm 1960年 廣東美術館藏

  五六十年間,樑世雄一直在廣州美術學院從事中國畫教學和創作活動。有人說,廣州美院在關山月黎雄才兩位前輩創建中國畫系,到楊之光、樑世雄相繼接任系主任的40年間,堅持了博採衆長、兼收幷蓄、源於生活與高於生活的創作理念。“從關老、黎老做系主任開始,一是請外邊的畫家來交流、示範,畫給學生看;二是我們直接吸收其他地方的人才。一般外地的畫家都很樂意來廣州美院講學。比如葉淺予就很喜歡廣州,帶他去喝早茶,他說就希望這種熱熱鬧鬧的地方。他還覺得廣東人穿着拖鞋走在石板路上的情景很有趣。”樑世雄回憶道。

  霜葉紅於二月花 120cm×68cm 1986年

  師法自然 山河大地在畫中

  “樑世雄的畫,一直是準正的……不狂不怪,不癲不亂,可入世,可細看。樑世雄的畫,之所以有其特色,就正在於準正,不偏任何風格。”這是畫家林墉對樑世雄作品的評價。

  唐代孫過庭曾在其《書譜》一文中,將學習書法劃分爲三個階段:“初學分佈,但求平正;既知平正,務追險絕;既能險絕,復歸平正。”當有人問起梅派京劇藝術的特點時,梅葆玖先生也是鏗鏘有力地說出四個字:“中正平和”。一個“正”字,似乎是中國藝術各種形式最終的歸途。而在樑世雄的每一張作品中,我們都可以捕捉到那深厚筆力下的準正。

  始信峯奇鬆 68cm×136cm 2008年

  如今已86歲高齡的樑世雄是當今廣東畫壇具有代表性的老一輩藝術家,但他的畫既傳承了嶺南畫派的寫實和秀麗,又融合了北方各派的粗獷與雄。“我比較注意吸收北方的畫家,我接觸北方畫家比較多,所以很注意吸收他們的東西,比如浙江的潘天壽,北京的黃胄、劉勃舒,老中青我都接觸。相對來說,廣東的畫家的用筆比較弱,北方畫家比較果斷、有力,整個性格都是這樣。所以我的風格跟一般廣東的畫家不一樣。”

  大漠雄風之二 120cm×245cm 2003年

  除了吸收北方畫家的長處,樑世雄尤其重視寫生。早在1965年,樑世雄先生受委派赴西藏採集素材,爲人民大會堂西藏廳進行創作;四上黃山,他創作了大量有關黃山題材的作品,松樹枝幹千姿百態,雲海瞬息萬變,山峯的變化萬千都成爲他創作的題材;兩次遊三峽,樑世雄沿三峽陸續畫了一個月,體會長江水流動的規律,探索運用線條表現江水奔流的氣勢,反覆畫了不少滾滾長江水的速寫;2000年,70多歲高齡的樑世雄隨廣東慰問團赴新疆慰問援疆幹部,他從報刊中瞭解到地處中蒙交界處的淖毛湖有一片原始胡楊林,但由於環境惡劣,非常危險,樑世雄執意想過去看看,終如願深入無人區進行素材收集。當地幹部表示,這個地方從來沒有畫家,更沒有教授來過,樑世雄教授是第一個到此採風的畫家。此後,大漠胡楊成了樑世雄作品新的視覺符號。用大寫意表現原始胡楊精神,是他在筆墨表現上的新突破。

  藏北草原速寫 24cm×18cm 1965年

  峨眉速寫2 26.8cm×19.3cm 1981年

  在樑世雄的人生中,祖國的大好河山是如此的鮮活壯麗,他撰文寫道:早在唐代的張璨就已提出“外師造化、中得心源”;五代的山水畫大家荊浩力求“搜妙創真”;而宋代的郭熙則主張“飽遊沃看”並“取之精粹”;明代的王履在“華山圖序”中提出“吾師心、心師目、目師華山”;到了清代的石濤,更提出“搜盡奇峯打草稿”、“山川與予神遇而跡化”。先輩們這些精闢的畫論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強調山水畫家必須要以大自然爲師……直至近代,我國畫壇上南北各派,無不強調中國畫寫生的重要性,例如嶺南畫派的高劍父先生就提出“要忠實寫生,取材於大自然,卻又不是一味服從自然,是由心靈化合,提煉而出,取捨美化,可謂之自我的寫生”。

  “心隨江山”樑世雄中國畫藝術展相關信息:

  展覽時間:2019-04-11 - 2019-04-21

  展覽機構:中國美術館

  開放時間:9:00—17:00(16:00停止入館)週一閉館(法定節假日除外)

  展覽地址:北京市東城區五四大街一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