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去裝裱自己收藏的畫,聽老闆說現在很少有人做立軸了,因為相比鏡框來說不適合現代裝修風格,保護性還差,每次舒捲畫軸都會損傷畫心。仔細想想確實是這樣,但個人還是比較喜歡傳統裝裱的,所以立軸這種裝裱形式在現代社會還有繼續存在的必要嗎?以後會不會被淘汰?


捲軸這種裝潢形式最大的優點在於攜帶方便,本質上是和古代文人的贈酬交契緊密結合的。

你可以想像某個風平浪靜的午後,和三五好友相約畫舫船,各自攜來幾件金石書畫作品,一面展卷把玩,一面遙望窗外搖動的景色,興緻高時也可以彼此和詩,或在書畫上作跋,記下這難得的相會。

又或是朋友遠宦他鄉,臨別前有的贈詩,有的賦文,有的彈琴,有的跳踢踏舞,而你除了畫畫啥也不會,那就畫一幅《灞橋送別》贈與朋友吧。

再或者你是一個家財萬貫的富商,家中藏畫無數,江南地區雨水豐沛,濕氣重,每年乾燥的季節,便讓夥計家僕在院內架起場地,曬畫除霉,順便邀請好友一道賞畫。

當然還有,你「無意間」購藏了一些避火圖,全卷連環畫的那種,這種東西當然不好腆著臉掛家裡,只能打著燈籠在被窩裡展卷欣賞一番。

……

古代書畫的內容和形式,本質上和古代的生產生活是密切相關的,我們現代對書畫的核心需求是裝飾,只有少部分群體沿襲著古代文人書畫交遊的傳統,當然這種傳統的沿襲只是出於興趣,沒有太多實際利益。故而捲軸這種裝裱形式在當代也只具有審美意義,而不太有實際的功能。

現代社會下的人理解傳統社會下的種種行為會有架空感,比如古人對送別餞行一事的重視,為什麼會有人「到今猶恨輕離別」,又如古人看書畫好比我們看電影,甚至更為珍重等等。新興的娛樂方式出現,老的娛樂方式註定式微,但就像古典學在現代仍有其必要性,我們仍然可以在前人的生活中有所體悟,甚至找到自己。

書畫船:中國文人的流動畫室


.既然有現代傢具適合畫框形式自然也有適合掛軸的傢具形式的~,另掛軸攜帶收納教畫框更容易,裝裱的好的畫舒捲得當不會傷作品的!相對暴露空氣畫框自然保存好一些但是也失去自然老化的質感,當然作品還是保存的好是最好的!掛軸自然老化傷畫也需要二百年以上了且置畫環境一般不會太差!


誠如題主所說,由於生活習慣和建築風格的改變,立軸這種傳統的紙張保強形式逐漸式微。不止在於中國,同樣擁有裝裱文化的日本也存在著因現代家裝風格的不適應而放棄懸掛立軸的現象。

我們老師曾在公開課上做過小調查:詢問有多少人聽說過立軸時,一百出頭的學生中半數以上舉起了手;詢問有多少人家中仍舊懸掛立軸時,則只有兩人舉手。而這兩人中,一人的爺爺家掛有立軸(老人老屋),另一人則在學習茶道,家中有設置了「床の間」的茶室(研習傳統)。足以看出傳統和室和立軸之間的緊密關係。

高級和式建築中的凹間(床の間)

相較於由地板(榻榻米)和起居方式(跪坐)開始便與現代建築涇渭分明的日本,中國當今的建築內裝風格雖然也總體上偏現代,但是很多家庭會劃分一個裝修風格偏古典的書房,在牆壁上進行立軸懸掛也絲毫沒有違和感,相較來說,中國的立軸懸掛環境稍微好上一些。

誠然,頻繁卷舒立軸會對畫心造成一定程度的損壞,但也不認為立軸或者說捲軸這一形式會被淘汰。

首先鏡框也並不是盡善的保存方法。

1.鏡框形狀固定不易收納。捲軸這一形式的出現原因之一便是減小作品占幅利於收納。一幅畫作在不摺疊的情況下捲成小軸,利於存放整理。然而鏡框則無法做到。如果家中只有作品一二幅,只當掛畫裝飾,那鏡框確實更加適宜。但如果家中書畫頗多,鏡框則佔地頗多,難以收納。

2.鏡框厚重不易攜帶。鏡框裝一般由玻璃、木框和木板組成。日式的上品鏡框裝還會按照襖或屏風的糊裱方法,在木格子上進行裝裱,鏡框裝便愈加厚重了。一直掛在家裡倒還便宜,但如果三五好友以畫相會,那厚重的鏡框顯然不如輕便的捲軸。

3.鏡框並不適用於長期保存。鏡框裝雖然有題主所說諸多優點,但是畫幅長期暴露在外,陽光的照射會讓紙張發黃變脆,不利於長期保存。除此之外,鏡框裝因為形式巨大,且玻璃易碎,並不適用於百年間的流動傳承。有的地方用比較結實的亞克力板代替玻璃,但是亞克力板造價高於玻璃,並且表面容易有刮痕磨損,容易變形,都很影響美觀。

其次立軸有不可替代的優點。

1.和鏡框裝相反,立軸輕便小巧,利於收納、攜帶與保存。

2.畫心被收在卷內,避免了與外界的直接接觸,不會受到光照落塵等損害。

3.立軸裝潢本身就是一門藝術。作為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立軸裝潢早已經脫離了最開始「保存」的作用,逐漸成為了東洋繪畫作品的一部分。悉心配置的天地頭和軸頭等,都會讓書畫本身的美感提升。或是烘托強調,或是相得益彰,立軸裝潢早已經從單純的技術演變為一種藝術。

墨色水紋與畫幅和諧一致

山林景盛與和歌相映成趣

4.立軸是時代的載體之一。這一條可能有些偏題,不展開說了。

最後,立軸的一些缺點可以通過特別手段進行規避。

1.題主所說「每次舒捲畫軸都會損傷畫心」確實存在。但是好的裝潢作品的保存時間是以百年計的。有人說自己家的立軸幾年便發黃髮脆卷邊,這其實不但是立軸形式的問題,還包括了所用材料和裝潢師技術的問題。比如發黃可能是因為所用漿糊中麵筋含量過高,可能是因為不當地使用了化學漿糊;立軸卷邊可能是復背漿糊過於粘稠,使得畫幅本身就偏硬,可能是沒有做好砑畫的工作沒有讓畫的內部應力統一,可能是天桿過於直挺,在時間的作用下彎塌……而這些問題都可以通過手法用料進行規避。

2.畫心中的橫向摺痕大部分來源於長期捲起造成的對紙張的壓力。軸木越粗,紙張的負擔越小。然而在懸掛過程中,過分粗大的軸木會對畫心造成負擔,也會影響畫幅的和諧美觀。我們可以通過給作品加「太巻芯」來一定程度上解決這個問題。

外圍木質物為「太巻芯」

綜上所述,我認為立軸仍舊有獨特的魅力和無法替代的優勢,儘管因為各種原因立軸的使用逐漸式微,但是並不會因此而淘汰或消亡。


大師高手的畫很少有裝框的,易於保存。


哦當然有啦!保存攜帶都比較方便


我不認為會被淘汰。做軸不論放哪還是帶到哪都方便,而且這種裝裱形式本身也能夠算作是傳統藝術。

如果你今天去做個軸,等它老化的不能看的時候,咱們這代人早就作古了,管那麼多幹啥。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