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一個來自廣州的企業老闆加了我的微信,和我聊了一下他的項目,讓我給給建議。

我做化妝品的,他的項目是高端男士皮鞋定製業務,坦白來講八竿子打不著,不過我還蠻喜歡和不同行業的人交流學習,自己也可以有個機會進行一下思維體操。

berluti和John lobb這兩個牌子估計知道的人不多,有興趣的可以去搜索一下,知乎裡面就有關於berluti的介紹和話題,john lobb就真的搜不到了,這兩個牌子真的小眾,但是價格不便宜哦,一雙鞋子20000多起,LV也好,PRADA也好,就價位來講和他們兩個比,不算貴了。

這個老闆是廣州的,可能是基於奢侈高端男士品牌的本土化想法,並且結合定製化服務,也想在國內做一個品質不比berluti和john lobb差的,但是價格卻只有他們一半左右的,用高品質「低價」策略,再結合營銷來開展這個項目。

他問了問我的想法,雖然我最近在看新的工作機會,但我顯然不打算去廣州工作,不過交流啥的也都OK,跨行業互相學習嘛,所以和他多聊了兩句。

不遮掩的說,我並不是特別看好。

不是針對他,我不認識他,而主要是對國內急躁和膨脹的現狀,所以有一些瞎操心。

這些年,高品質X定製化正在逐步走進我們的生活,可以說是互聯網不可取代的。互聯網電商的普及只是通過信息化平台的便利性,利用技術縮短人和產品,需求和滿足之間的距離。但是美好的,特殊的,真切的體驗往往線下真的可以辦到,這反而是互聯網做不到的。

就拿我接觸到、享受到的一些例子來說高品質X定製化:

我在南京有一個「個人理髮師」,聽起來好牛X的樣子,搞的跟電影里似的「我的律師」、「我的醫生」,哈哈。真的是我的個人理髮師,不是傳統髮廊或者是造型工作室。這家店在一個五星級大酒店裡面,店很小,就一個包房。店內前台到店員到理髮師只有一個人——就老闆自己。從接待你,到給你洗頭,到諮詢你意見,到理髮,中途陪你聊天,最後還送你停車券....我已經是第三年充卡了,很吃這一套,原因有以下3點:

1、他最了解我。

真的,第一次我去他店,就我的長相特徵和頭型優劣勢給我分析了很多很多,並且拍下了我沒有理髮的照片存檔,告訴我:你來之前是這樣的,然後給我理完頭髮後,又拍了一張給我看變化,之後每一次去理髮,都會有當下的形象保存在他那裡。

這還不算,他店內有1000多個客人,但是每次我去的時候,他都能記得我上一次和他聊天的話題是什麼,就像是一個生活中的老朋友。

2、他的服務是個性化的。

我知道我不喜歡很用力的洗頭,知道我每次會讓他把水溫降得很低,知道我剪完發怕麻煩不願意重複洗頭,也知道我喜歡自己擦乾頭髮。所以每一次,他給我的服務流程都是符合我自己的喜好,讓我覺得,他是我的私人理髮師。

3、他對品質要求的極致比我還高。

其實應付我們這種男生,理個髮幾分鐘就可以搞定,他也差不多,但是很考究,像是對待一個藝術品,而不是像給樹枝修剪。我問他,你一天給多少人理髮?他說13個。我有點驚訝:這麼精確?!對,就是13個,超過這個數字,他不剪了。為什麼?他說所有的服務都有至少提前2天預約,他安排滿了13個人,就順後。因為他認為,理髮不是套路和流程,而是需要對每一個客人思考和分析的,一聽13個最多了,超過這個思考的量,他的品質就會降低,就會變得像應付差事了——我被這套吃得死死的。

我問他,你創業開這個店未來的理想是什麼?開N多家分店?他說,不是,是想能夠給這個世界上各種各樣,不同外貌特徵的人都能設計出適合他們的髮型。。。。天哪。

其實就是這樣,有時候,越商業越沒勁,越商業就越得不到商業。關鍵還是兩點:品質和服務。日本的壽司之神小野一郎不就是這樣的嗎?中國真的很缺少只能把事情做好的純粹的人,滿地滿地一大把都是只想賺錢的人,講概念的人,騙資本,做規模,然後平台一堆漏洞。

今天中國的互聯網營銷環境是讓人堪憂的!大家每個人都愛迷信大數據演算法,卻忽略了體驗和服務的本質。線上的內容都是碎片化的,沒有體系,也缺乏情感和深度。大家書的工匠精神,往往真的只有一些小眾的東西才能做得更好。

扯遠了,說的還是那個朋友的高端男鞋定製項目,他詢問我營銷的建議,我還是得把醜話說在前頭,請把這樣的業態,定位在「品質「和「服務」上,請在他們上花的精力,遠比你在「自媒體」和「內容」上要多的多的多!這是本質!

我做營銷的,講所謂的套路一套一套的,什麼自媒體矩陣啦,社交傳播啦,新美大線下引流啦,直播KOL網紅內容啦......這些我都不想講,因為我自己都有點鄙視。中國現在太多的概念,太多的想法,太多不好的產品,就是通過這些所謂的營銷套路來吹捧,膨脹,爆炸。營銷真的不是絕對,只是輔助。這是我做了11年營銷說的話。本質還是品質和服務。

我自己很喜歡歐洲的一些奢侈品牌,當然我不一定買得起。但還是喜歡:文化、品質和設計。我自己很迷一些皮具品牌,看微博上看到有人自己裁剪小牛皮,一針一線的做筆記本,做包包就粉的不行;在南京德基商場,看到一個義大利皮匠,一個人對這一塊牛皮,又是畫,又是剪,又是錘,又是縫的兩三個小時,我就那麼一直看著,很專註很用心——這就在給我釋放一個信號,這是有品質的東西,我喜歡有品質的東西。

那麼很多人都想做高端皮鞋,要做到世界第一。請問,靠什麼?憑什麼?

回到之前那個兄弟說的,他的產品要達到不屬於歐洲一線品牌的做工和品質,價格只有那些20000多,30000多價格的一半,但也要上萬一雙,成為中國本土最高端的男士皮鞋品牌。憑什麼?這不是貶義,而是在問為什麼可以做到讓中國高端人士花大價錢來買?只靠營銷做的好?各個網紅拚命的在直播平台吆喝?豆瓣知乎小紅書上不停的種草或者背書?拿上海南京路一個幾百平的旗艦店?。。。。如果真的是這樣,我並不看好。

就像我喜歡電影指環王,喜歡美劇權力遊戲一樣。他們的流行是基於經典作品的背書,時間的驗證和幾代的傳承,形成了特定的文化符號,佔領了人們的心智。中國也總拍一些所謂的魔幻大片,巨額投資,電腦特效,小鮮肉啥的,結果統統打了水漂,原因也簡單,急功近利,沒有底蘊,沒有文化,沒有沉澱,別人做啥好你就做啥,以為有錢就了不起?以為有技術就是王道?以為營銷就是萬能的?不可能。

因為他想做經典、想做高端、想做第一。所以目前放的很高,很大。但出發點卻不完全正確,真的還是應該像我說的那個髮型師一樣,把一件事做好的目的,不是為了把這件事做大,做成生意,這不是一開始要考慮的,而是應該把這件事真的用心,並且耐心,給它成為經典的時間的磨礪和沉澱。

歐洲的奢侈品少的幾十年的歷史,多的上百年的歷史。一家店起步,幾代人經營,刻板的死守著做產品的原則和傳統,即便在這樣工業化信息化的時代,依然堅持著手工藝和作坊式的生產。為什麼大家愛看舌尖上的中國?而不是愛看哪家飯店菜好吃?因為觀眾要看的是傳統,是經典,是情感,是生活,是溫度,這才是做品牌的精神,這才是做商業的本質。

現在國內很多商業會把經典品質、定製化拿來做噱頭,一般體現在視覺上、信息化上。例如:男士西裝定製店,很復古很潮啊!店內的模特都是185大帥哥,油頭,七分褲皮鞋小西裝,再留點鬍子,迷死人了,店內的擺設都是老上海民國時期風格,留聲機、復古沙發等等,很多女朋友都希望自己的boy是這樣的,威逼利誘自己的男票去消費,但是真的做到了經典嗎?還有一些定製化服務,一般都是通過公眾號預約,填寫H5個人需求特徵,然後報給客服,你到店後,就套路的問你是不是要這樣要那樣,這就定製化了?

視覺表現、信息化搭建、內容傳播這些營銷套路沒有不對,是必須的!但不是最重要的,想想好自己做這件事的目的是什麼?自己是真的喜歡這樣的東西?還只是因為這樣的東西有市場,有5000億的潛在規模?

我記得上一家公司的老闆和我們這些高管開會,他說他要做一個APP是今年的核心任務,他要打造一個平台市值1000億——讓一億個中國女性在這個平台上人均消費1000元/年。這個就是目的,至於怎麼能做到,好的!我不管,你們這幫高管來實現這個路徑吧!

後來,我離開了這家公司,這不是做品牌和產品的態度,這樣也是做不好的。

我不是說人人都非得改變世界,也不是說人人都非得是天才想到別人想不到的機會,而是說,如果人人都是這樣的態度,我們這個五花八門的商業環境只會變得更加牛鬼蛇神。

高端的品質是必須的,定製化的服務是趨勢。鎖定這兩點,把產品和服務打磨好,哪怕營銷缺條腿,我相信就想要不怕巷子深,好的東西就是好,自帶流量,就到這裡。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