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期将至,根据信谊基金会调查,今年将有21万孩童将成为小一新鲜人。根据调查显示,逾八成家长会让孩子于入学前提前学习注音符号,但开学后经过十周学习,就整体注音能力来看,进入小学后开始学注音的孩童跟小学前学注音的孩童能力相当,两者差距并不大。(图/信谊基金会提供)
新学期将至,根据信谊基金会调查,今年将有21万孩童将成为小一新鲜人。根据调查显示,逾八成家长会让孩子于入学前提前学习注音符号,但开学后经过十周学习,就整体注音能力来看,进入小学后开始学注音的孩童跟小学前学注音的孩童能力相当,两者差距并不大。(图/信谊基金会提供)

新学期将至,根据信谊基金会调查,今年将有21万孩童将成为小一新生。根据调查显示,逾八成家长会让孩子于入学前提前学习注音符号,但开学后经过十周学习,就整体注音能力来看,进入小学后开始学注音的孩童跟小学前学注音的孩童能力相当,两者差距并不大。

信谊基金会追踪四千多个小一新生家庭,以两段式进行调查,了解小一家庭「入学前准备」和「入学后孩童适应」,并于今(21)日公布「小一新生入学准备调查」。

其中一项结果发现,将近83%家长会让孩子于进入小学前提前学习注音符号,76%加强专注力培养、74%注重孩子的握笔姿势运笔,58%家长则选择让孩子提前参加英语课程,于暑假时先进入数学、英文等先修班。

但调查结果显示,先学习并非就能赢在起跑点。「入学后孩童适应」调查发现,逾九成孩子在入学前便开始学习正确认读注音符号,但开学后经过十周学习,先学、后学注音只在较难的拼读能力、拼写能力上有些微差距,就整体注音试读能力而言,提早在小学前学习注音的孩童约可拿90分,小学后才学习者也有86分,两者差距并不大。且研究也发现,越晚学习注音的孩子注音符号进步度越高。

信谊基金会董事长张杏如谈到,孩子在幼儿阶段有更重要的学习任务,注音是相对抽象的概念,只有读音没有意思,对学龄前孩子来说来得有些早。

台北市立大学幼儿教育学系教授林佩蓉表示,现在家长关心幼小衔接,但想要孩子学得好不见得要付出太多准备。就调查显示,先学后学差距并不大,但若一昧强调先学,则可能因此压缩学龄前其它体验、发挥的空间。且数据显示,上小学后才开始学习进步反而更显著,家长应该思考,是否有必要牺牲学龄前的自由空间当作代价,反思根深蒂固的想法。

台北市国语实验国小校长林玫伶则谈到,孩子学龄前重视活动学习,建议家长应注重培养孩子生活适应、自理能力与团体互动,如果家长真的希望孩子入学前就先接触注音符号,建议可以从「玩」的角度切入,例如带孩子盖印章、剪出字型,而非著重于拼音。再者,则可以带领孩子阅读注音读本衔接教学,也会让学习更著重于实务应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