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于姑苏林家贵族的黛玉,前世受了神瑛侍者甘露之恩,这一世投生凡间还泪报恩,而这位恩人便是贾宝玉。尽管这样,还是有不少人推断处林妹妹投湖自尽,甚至是病逝的结论。根据前面的线索,大家能够分明的看出,黛玉是个有洁癖之人,连落花都怕被河水给玷污了,既是如此,她又怎会投湖呢?这样岂不是脏了自己?

  林黛玉分明是个爱美又爱干净的少女,所以不会投湖,不会自缢,这两种死法一个太脏,一个太难看。至于她的病,红楼梦中并没有明确到底是哪种病,想来,这病也不过是衬托黛玉的悲情气质罢了。黛玉的结局,理应是泪尽而亡。那在林妹妹泪尽而亡之前,她到底经历了一些什么呢?宝玉怎么不来安慰她呢?我们不妨探索几处线索,窥测一下。

  首先,我们可以肯定的说,在林妹妹死的时候,宝玉定不在府中。他这人向来喜欢在女人堆里打转,从不关心仕途经济。除非万不得已,否则宝玉是绝不会撒开黛玉独自离开的。这所谓的万不得已定是关乎性命的大事,但是宝玉能摊上啥大事呢?文中影影绰绰提到的“大事”,好像只有在二十六回中,冯紫英等说的“铁山网打围”,当时冯紫英也道:“论理,我该陪饮几杯才是,只是今儿有一件大大要紧的事,回去还要见家父面回,实不敢领。”

  至于他到底有什么大事,究竟有多大,是没有定论的。这一处定不是泛泛之笔,曹雪芹先生的文,每一处都在留伏笔,所以这大抵是在告诉我们,宝玉后来离家出走了一段时间,原因就是冯紫英等人的“大事”。说白了,他就是出去避祸了。那么在他出去避祸的这段时间里,贾府到底发生了什么?

  这里我们不得不提一个人物——北静王。北静王给宝玉的东西,他两次都转给了黛玉。这其实也是一种暗示:林妹妹日后必会和北静王有牵扯,而且宝玉不在他们身侧。否则,凭着两人的的友情,知道宝玉的态度后,北静王自然会避嫌。这其中定是有人作梗,此人便是名唤贾雨村的人。

  这个黛玉的幼年老师可不是一般人,为了仕途,他没少做一些灭绝人性的事。贾府已经不比从前,贾雨村就盘算着找新的靠山,只有更高层次的人才可以庇护自己,最合适的人选自然是北静王。

  林妹妹幼年的时候已经不凡,让贾雨村大为赞叹。曹雪芹先生有一次还刻意安排了贾雨村再次见到已经落得超逸的黛玉,这就为将她进献给北静王埋下了伏笔。

  这件事情,贾雨村自然需要经过贾府中人的同意。那个时候,宝玉离家避祸,贾母又去世了,府中的事物掌握在王夫人还有贾政的手当中。在贾政眼里,宝玉自然是配不上黛玉的,再加上王夫人和贾雨村的怂恿,献出黛玉就可以理解了。

  谁曾料到,黛玉这一生就是为了宝玉而来的。当日,她连北静王拿过的串子都不想动,又怎么会委身于他呢?在无限的绝望当中,黛玉日夜抛珠滚玉,最终泪尽而逝。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