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於姑蘇林家貴族的黛玉,前世受了神瑛侍者甘露之恩,這一世投生凡間還淚報恩,而這位恩人便是賈寶玉。儘管這樣,還是有不少人推斷處林妹妹投湖自盡,甚至是病逝的結論。根據前面的線索,大家能夠分明的看出,黛玉是個有潔癖之人,連落花都怕被河水給玷污了,既是如此,她又怎會投湖呢?這樣豈不是髒了自己?

  林黛玉分明是個愛美又愛乾淨的少女,所以不會投湖,不會自縊,這兩種死法一個太髒,一個太難看。至於她的病,紅樓夢中並沒有明確到底是哪種病,想來,這病也不過是襯託黛玉的悲情氣質罷了。黛玉的結局,理應是淚盡而亡。那在林妹妹淚盡而亡之前,她到底經歷了一些什麼呢?寶玉怎麼不來安慰她呢?我們不妨探索幾處線索,窺測一下。

  首先,我們可以肯定的說,在林妹妹死的時候,寶玉定不在府中。他這人向來喜歡在女人堆裏打轉,從不關心仕途經濟。除非萬不得已,否則寶玉是絕不會撒開黛玉獨自離開的。這所謂的萬不得已定是關乎性命的大事,但是寶玉能攤上啥大事呢?文中影影綽綽提到的“大事”,好像只有在二十六回中,馮紫英等說的“鐵山網打圍”,當時馮紫英也道:“論理,我該陪飲幾杯纔是,只是今兒有一件大大要緊的事,回去還要見家父面回,實不敢領。”

  至於他到底有什麼大事,究竟有多大,是沒有定論的。這一處定不是泛泛之筆,曹雪芹先生的文,每一處都在留伏筆,所以這大抵是在告訴我們,寶玉後來離家出走了一段時間,原因就是馮紫英等人的“大事”。說白了,他就是出去避禍了。那麼在他出去避禍的這段時間裏,賈府到底發生了什麼?

  這裏我們不得不提一個人物——北靜王。北靜王給寶玉的東西,他兩次都轉給了黛玉。這其實也是一種暗示:林妹妹日後必會和北靜王有牽扯,而且寶玉不在他們身側。否則,憑着兩人的的友情,知道寶玉的態度後,北靜王自然會避嫌。這其中定是有人作梗,此人便是名喚賈雨村的人。

  這個黛玉的幼年老師可不是一般人,爲了仕途,他沒少做一些滅絕人性的事。賈府已經不比從前,賈雨村就盤算着找新的靠山,只有更高層次的人纔可以庇護自己,最合適的人選自然是北靜王。

  林妹妹幼年的時候已經不凡,讓賈雨村大爲讚歎。曹雪芹先生有一次還刻意安排了賈雨村再次見到已經落得超逸的黛玉,這就爲將她進獻給北靜王埋下了伏筆。

  這件事情,賈雨村自然需要經過賈府中人的同意。那個時候,寶玉離家避禍,賈母又去世了,府中的事物掌握在王夫人還有賈政的手當中。在賈政眼裏,寶玉自然是配不上黛玉的,再加上王夫人和賈雨村的慫恿,獻出黛玉就可以理解了。

  誰曾料到,黛玉這一生就是爲了寶玉而來的。當日,她連北靜王拿過的串子都不想動,又怎麼會委身於他呢?在無限的絕望當中,黛玉日夜拋珠滾玉,最終淚盡而逝。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