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写了不少关于婴幼儿睡眠的文章,收到了很多爸爸妈妈们的留言,发现大家有一些共同的误区,或者说,对于实际操作中需不需要去干预宝宝的作息、睡眠习惯有一些不同的看法。

我选了其中5个比较高频的小问题,和大家一起探讨一下。

误区一:婴儿精神好就是不困

大概是受“宝宝困了自己会睡觉”的影响,很多家长都会觉得,宝宝精神好、没闹觉,就是不困,不需要睡觉。

事实上,婴儿天生是不会自主入睡的(个别天使宝宝除外)!

婴儿只会在困倦时表示出烦躁或者亢奋,如果家长一直忽略宝宝的睡眠需求,宝宝就只能采用“断片儿式入睡”的方式,但这样的睡眠习惯其实是不好的,有恶化为睡眠障碍的风险

特别是有的宝宝在困倦时不会表现出哭闹、烦躁的情绪,反而会越来越亢奋,越困越high,就更容易被忽视,继而一直处于精神极度亢奋与极度疲倦后入睡的状态,对宝宝的生长发育,是不太好的。

好比咱们出去通宵蹦迪完了又去K歌,大脑里不断回响着“动次打次动次打次”的节奏,感觉自己还能再飙几遍《死了都要爱》,但其实我们已经很累很困了,只是大脑停不下来罢了。

宝宝也一样,一定要根据宝宝的具体月龄来规划宝宝的睡眠,切忌“断片儿式入睡”哦。下图是一个各年龄段睡眠总量的参考:

另外,关于婴儿为什么不会自主入睡,可以参考我之前的文章:没有会自主入睡的婴儿,只有不懂睡眠的父母,想不哄睡?别天真了

误区二:等到“闹觉”再哄睡

和误区一比较相似,很多妈妈比较“佛系”,对宝宝全天的作息安排没有规划,想睡就睡,想玩就玩,宝宝不哭闹,不管什么时间也不主动哄睡,或者自己还没睡觉,就懒得哄孩子,想着大家一起入睡一起懒觉更方便……

以至于等到宝宝开始哭闹、烦躁,也就是我们俗称的“闹觉”了,才开始哄睡,然后又陷入“哄睡难”的局面。

我就曾收到一个家长的留言:

我……难道晚上10点宝宝还不该困吗?!

事实上,我们并不推荐“佛系养娃法”,更推荐的是:婴儿全天的作息应该规律而相对准时、固定,这样宝宝才会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保持愉快的心情,并有助于更好地生长发育。

“佛系养娃”的婴儿,容易发生作息紊乱,继而出现心情烦躁、易怒、哭闹多、睡眠障碍多等情况,而等到“闹觉”才哄睡,这时候婴儿情绪已经全面崩溃,身体也很难受,就更难安抚,从而出现“睡前总是哭闹”、“入睡难”、“夜醒频繁”等现象。

我曾经写过一篇关于婴幼儿全天作息规划的文章,可以参考:婴儿作息该怎么安排?宝宝作息怎么调整?我做了一个大总结

误区三:宝宝睡醒了就该起来玩

这一点上,好多婆婆都受到了妈妈们的吐槽——宝宝只是哼唧了一下,奶奶立刻跑去抱起来,宣布宝宝睡醒了,可以出门遛弯了。

婴儿受生长发育的制约,睡眠周期只有45分钟左右,在白天,睡眠周期的交替会更加明显,因此白天小睡就更容易惊醒、难以睡久

但事实上,婴儿白天的小睡,除了5点左右的黄昏觉只需要一个周期左右的时长,其他时候特别是中午的小睡,都需要2个周期以上的时长。

也就是说,每次小睡至少需要接觉一次。

在婴儿睡眠周期交替之时,会出现哼唧、哭闹、翻身等现象,都是正常的,需要父母及时安抚(3个月以上可以尝试自主接觉),维持住“困劲儿”,进入下一个睡眠周期。

倘若这时候把婴儿抱起来,大声说话、走出房间,彻底唤醒婴儿,虽然表面上看是“睡醒了”,事实上是确是打断了婴儿的睡眠周期,减少了婴儿的睡眠时间。

最重要的是,这样做很容易让婴儿养成“一个睡眠周期结束就需要彻底醒来”的习惯,继而白天小睡越来越短、越来越难接觉。

妈妈们,白天小睡本来就不易,且睡且珍惜啊!

误区四:宝宝想睡多久就睡多久

与误区三相反,我也收到好多妈妈们吐槽婆婆“坚决不让叫醒宝宝,任由宝宝想睡多久睡多久”。

其实依然是作息安排的问题,虽然大部分的时候,我们没必要像上班一样要求宝宝必须7点醒,午睡必须只能2小时,但大致的作息还是要遵循的。否则就有可能出现:

因此,如果宝宝睡得太久,也是需要干预需要唤醒的

误区五:抱睡奶睡没关系,大了就好了

我前几篇文章,连续探讨了各种方式的睡眠训练,遭到很多妈妈吐槽,觉得我过于残忍和严格,去训练那么小的宝宝,并表示“抱一抱怎么了?大了就好了,以后想抱都不让你抱”

对对对,其实我也是一个非常支持“亲密育儿”的妈妈,只不过呢,误区还是要说清楚的:

所以说,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妈妈们想给宝宝最多的爱和耐心是好的,但也不能溺爱哦!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