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個陽光明媚,氣溫33度,PM2.5重度污染的下午。在我深深地吸了一口場館裡充滿甲醛空氣後,我決定寫點什麼,記錄我在這世界上的思考。以免不知何時,讓甲醛上了腦。

在我工作的過程中,接觸過很多來看畫的觀眾,收藏家,大大小小的領導。很多人看畫得評判標準就是,越像越好。我總覺得如果在牆上掛一個大照片,然後向觀眾表示這是畫,大抵也不會有人分辨出來,反而會贏得很多驚嘆吧!以像不像來評判藝術品好壞,這不能說是錯誤的,因為就藝術本身而言並無對錯,只是繪畫藝術,在200年前就已經不再考慮像與不像這種事情了。在當代,造型能力是對一個畫家最為基本的要求,所以咱們來談點別的。

談什麼呢?談大師!不是王林,也不是釋永信。是藝術大師!我知道你談到大師就想笑,是因為當代中國不再有大師。

那麼真正的藝術大師,是用什麼作為評判標準呢? 寫進藝術史。


當歷史的車輪緩緩來到1571年,文藝復興的榮光已經成為落日餘暉,西方藝術即將迎來巴洛克時代。而正是這一年,我們這次談論的主角卡拉瓦喬出生。文藝復興作為人類藝術史上最為燦爛的一頁,米開朗基羅的雕塑,拉斐爾的聖母,達芬奇的蒙娜麗莎,都成了難以超越的豐碑。或許是這些人得光芒太過璀璨,以至於我們在品讀那段歷史的時候,幾乎快要把這個人漏了過去,米開朗基羅·梅里西·德·卡拉瓦喬,一如他的畫風。

那,咱們穿越回那時的米蘭城,沒有燈,沒有AC米蘭,也沒有Wi-Fi。你面前的只有義大利燦爛的陽光與抽血的病人(鬧瘟疫啦),古代的人是沒有液晶屏幕,沒有印刷精良的海報,顏色的全靠布染與純手工顏料,更沒有每天琳琅滿目的霓虹燈,所以,當一副精美的畫作出現在古人面前的時候,帶來的衝擊是遠現代人難以想像的,尤其是畫得還是主耶穌。阿門。

以當時的有錢人來講,請畫家訂做聖經題材的畫,擺在家裡,逼格的提升遠比當代要方便。像達芬奇,米開朗基羅,喬托這樣的藝術名家更是與教皇教會關係密切,成為御用畫師。並且,那時候的畫家其實並不像大家想的那般,在天橋流浪,追逐繪畫夢想,是苦逼乙方,更不像中國這樣,淪落為畫匠。當時的畫家是有著相當的話語權的,在比如當時的合同規定,畫中的一切人物需由畫家親自完成。那,你看,我只要求人物是你畫,其他的背景什麼的,你徒弟畫我也不介意,我知道您忙,但是一定要記得落您的款啊,您的款!甚至後來,變成了:畫中人物的臉部及腰部以上需由畫家親自完成!腿老子不管了!愛誰畫誰畫!臉一定要你畫,畫的要像!聽到沒!求你了!

可惜,我們的主角不帶主角光環,連卡拉瓦喬這名字都只是個綽號。為了躲避當時米蘭的瘟疫,全家來到卡拉瓦喬鎮避難,在他13歲那年,成為了學徒,並開始了繪畫生涯。後來又去了羅馬,成為了一名羅馬漂。我想這個時候,生存是他首要人物,藝術追求什麼的,還不如麵包。


說起耶穌基督,你腦海里會浮現怎樣的形象?

是這樣子帶光環的?

基督受洗 皮薩羅

是這樣子帶著咸濕的吻?

猶大之吻 喬托

還是這樣子高端大氣上檔次?

達芬奇 最後的晚餐

不管怎樣總得是衣冠楚楚,儀錶堂堂的吧?

然而到了卡拉瓦喬這裡.....

基督在以馬忤斯的晚餐卡拉瓦喬

基督的這張臉....你確定不是隨便從街上抓了個微胖人士么...毫無神聖感好么.....

而這周圍的三位聖徒...哪裡神聖啊....甚至連桌子上的水果都有爛掉了好嗎........。(如果你注意到果籃快從桌子上掉下來,又扶不到,會很難過的強迫症)

不愧是現實主義畫家....簡直無情..下面一張也是聖經故事,多疑的多馬

約20:25 那些門徒就對他說、我們已經看見主了。多馬 卻說、我非看見他手上的釘痕、用指頭探入那釘痕、又用手探入他的肋旁、我總不信。

約20:26 過了八日、門徒又在屋裡、 多馬 也和他們同在、門都關了.耶穌來站在當中說、願你們平安。

約20:27 就對 多馬 說、伸過你的指頭來、摸我的手.伸出你的手來、探入我的肋旁.不要疑惑、總要信。

約20:28 多馬 說、我的主、我的 神。

多疑的多馬 卡拉瓦喬

在聖經的描述中我們已經看到,其實多馬並沒手真的伸手去試探傷口真假

然而在卡拉瓦喬這裡,多馬真的把手伸進去了....

這就好比是你剛從十字架下來,有個小伙說我不信!把你傷口給我看看,然後你給他看了,然後他就把手伸進傷口裡了....伸進去了..你怎麼不戳一下看看耶穌疼不疼呢...

然而,這一戳,是多馬的一小戳,是人類的一大戳。我們已經看到聖經已經不再是不容褻瀆不容更改不容置疑的了。以卡拉瓦喬這一幫畫家已經開始更加註重畫面的藝術性,換句話說,繪畫的形式首次超越了內容。這對於當時的社會而言可謂是極為大膽的。


說過聖徒與耶穌,我們來說說聖母

你們腦海里聖母應該是什麼樣的呢?

西斯廷聖母 拉斐爾

拉斐爾這樣子?

聖母憐子 米開朗基羅

米開朗基羅這樣子?

岩間聖母 達芬奇

達芬奇這樣子?

那麼,來看看卡拉瓦喬的聖母吧!

他眼裡的聖母是這個樣子的!

聖母升天....

聖母升天 卡拉瓦喬

這麼神聖的場景.....中間躺著的聖母有一點點神聖嗎!!!我改名成鄰村姑娘王大花也有人信好嗎!!!!!!!那雙戳出來的大腳是怎麼回事!!!不會拿毯子蓋一下嗎!!之前看的藝術史還說這畫里聖母的模特是前幾天在河裡溺亡的女屍...

不過,吐槽歸吐槽。整個畫面真的滿滿的憂傷,這不是聖母,這只是一個貧苦,被病痛折磨的的可憐女子,周圍不是聖徒,只是一幫滿懷著一個世界的悲傷的村夫。這畫得也不是神聖的場景,這只是作者的生活。不虛偽,不做作,這樣的作品,雖然不神聖,但是散發著人性的光輝。

我沒有錢,也沒有高貴的出身,我只是個窮鬼,一個窮畫家。大家都看不起我,還有評論家罵我不入流,我嘗試跟他決鬥,他說:咱倆不是一個地位的人,這個懦夫。雖然,生活給與了我痛苦,但是我還可以畫畫,還可以記錄我的生活。別人說這是垃圾,誰特么在乎呢?只有我知道,我有多麼好。我想你會讀懂我吧?


猶大之吻 卡拉瓦喬

仁慈七行(The Seven Works of Mercy)卡拉瓦喬


卡拉瓦喬應該沒有想到,自己會對後世造成多大的影響。

如果你們看到這,我想聰明的你應該注意到了他的畫最為獨特的不同。

還記得我們的題目么?要有光!

光的運用,就是他對藝術為寶貴的遺產。

咱們翻看他之前的藝術家,形體的塑造大部分都是以線條為主。固然有藝術家以明暗入畫,但是卻沒有一個像他這般,真正確立了明暗對照這種技法,承前啟後,影響到一個時代。

以一束光穿透這個畫面,強烈的對比,平民化的人物,真實而深刻的表情,使畫面充滿戲劇性。這束光不但穿透了它的畫面,也穿透了整個時代,這種繪畫風格影響很多後世的畫家如拉圖爾,倫勃朗。這束光對後世的電影,攝影行業也有著很大的影響。直到後來的印象派繪畫更是光的科學,光的藝術。

你們一定會喜歡這張畫!

拉圖爾 懺悔的抹大拉

夜巡 倫勃朗

世人皆知倫勃朗,看到卡拉瓦喬的影子了嗎?

不光是繪畫,卡拉瓦喬還直接影響到了後來的巴洛克風格藝術。巴洛克藝術吸收了卡拉瓦喬這種強化明暗,重視光線的特點。但放棄了卡拉瓦喬的現實主義風格。換句話說,內容題材上又開始玩高大上了。

再比如,魯本斯的繪畫。

聖喬治屠龍,魯本斯

再比如說這個雕塑,巴洛克時期的代表性雕塑,在雕塑上方,那些金屬條,同樣是有打光的效果,光線被反射到雕塑上,產生極為強烈的舞台效果,凸顯出了人體的曲線與韻律美的同時帶著強烈的明暗效果,典型的巴洛克時期雕塑的特點。

聖特雷薩的沉迷,貝爾尼尼

維多利亞聖母堂

總之,卡拉瓦喬在生活上難稱成功,狗血的事情一把一把的。

藝術上在當時也引起巨大的爭議,但就是這麼個人,開啟了巴洛克的榮光,不該把他這麼忘記。

後來 卡拉瓦喬死了,也不知道怎麼死的。科學家說卡拉瓦喬是死於顏料鉛中毒,那最好不過了。

私貨:很多當代的藝術,只有這高大上的精神,只有這國家的需要,只有著主旋律的迴響。

被剝離了喜怒哀樂,只留下各種高大上的精神,濃縮為幾個符號。

擺在了藝術館,拉上了警戒線,隔著好幾米,觀眾也成了匆匆的過客,看過後從此兩不相干。

這真的是藝術,與藝術館么?


忽忽悠悠的白話這麼多,其實自己一看也是滿場的不知所謂,但是也真的懶的再改了。這些都是我最近的理解與思考,不必正確。讓大家看看畫 就足夠了。

未來應該還會寫一些,反正我在學習的過程中有靈感應該就會白話白話~

另外 這裡面的藝術品都是世界頂級藝術品,每張畫都有自己的故事,每個畫家都有自己的輝煌與榮光,感興趣可以自己搜索一下。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