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家简介:田松沪,现为中科院江苏省植物研究所(南京中山植物园)副研究员。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江苏省影视协会副会长、南京市摄影家协会理事、南京钟山文化研究会理事、南京市玄武区摄影协会副主席、南京婚庆礼仪行业协会艺术总监。

《都市交响曲》

1976年10月,18岁的田松沪高中毕业后被分配到南京中山植物园工作。

因为勤奋好学,学过绘画的田松沪被分配到绘画室到了技术室的摄影组。

从此开启了他的摄影人生之路。

田松沪毫无摄影基础,但是胜在肯学,善于研究。

《贴心话语》

他首先从如何冲洗好高质量的胶卷入手,他开始查阅大量的资料,每晚研究到生更半夜,白天就在工作中做冲洗实践。

日复一日,田松沪冲洗胶卷的技术愈发的娴熟,他在冲洗的温度高低、转动速度、药水浓度等方面有了突破,使得胶片的颗粒更加细腻,能放大制作成清晰度较高的照片。

《展翅欲飞》

1982年,田松沪开始正式接触相机拍照片,他代表中山植物园报名参加了江苏省科委系统青年摄影大赛。

因为他善于暗室技巧,别具特色地将一张《莫愁湖一瞥》的照片制作成带有夜色浮雕效果,这幅作品让第一次参加摄影比赛的田松沪拿到了二等奖,这也是植物园有始以来第一次摄影获奖。

《烈火金刚》

随后,他又参加了全省青年摄影大赛,他用黑白片套放制作成的红、黄、黑三种颜色的作品《金色的童年》,立刻在黑白片年代中脱颖而出,荣获一等奖。

」30余年里,他在国际国内重要摄影赛事中获得大奖和入选作品三千余幅,被录入《中国摄影家大辞典》、《中国世纪家》、《当代江苏摄影家名录》等等。

他荣获过江苏省摄影界最高奖项「金瞬奖」、江苏省首届优秀中青年摄影家成就奖、蝉联十七届南京市十大最佳摄影家荣誉称号、荣获2017江苏省十大摄影工匠荣誉等称号。

摄影界流传著这样一句话: 「田松沪是得奖专业户,只要他参赛那一定能获奖。

《巨臂映朝晖》

田松沪还有超强的语言天赋,擅长多国外语,以及国内各地几十种方言。

这些给他的摄影带来不少便利之处。

有一次,徐州有个民间艺术团来南京古林公园表演高空走钢丝。

田松沪赶到现场后被门卫拦在外面,他听出对方是徐州口音,便开始扮演「老乡」和对方攀谈。

没聊多久,「老乡」门卫就热情地给他开了后门,让他进场观看。

进场手,举头望去用斜线构图,电视塔背景映忖,画面十分壮观。

《登天不畏险》

拍了几张准备离开,但田松沪总觉得还有到位的地方,他便回身等待微风吹起的时机。

此刻果然微风略过吹动表演者腰上系的带子,高空中组合表演的飘逸感更加增添了作品的分量。

田松沪调好聚焦,手指按动快门凝固了精彩瞬间,拍出了他的得意之作《登天不畏险》,这幅作品曾荣获2014年尼康杯国际摄影大赛二等奖。

《功到自然成》

曾有学生问田松沪,「为什么您总是得奖,而我们一直拍不出精彩的照片呢?」

田松沪看著对方背著的大包,回道:「摄影不是摆花架子,我们没必要非得背著长枪短炮,吃力受罪不说,装换镜头也相当费事。要拍好照片,器材本身并不重要,重要是照相机后面的眼睛,眼睛后面的大脑。要增加美学修养,要增强艺术素养,要懂得构图用光,要独具慧眼练就观察事物,发现题材捕捉瞬间超强反映能力。」

《快乐》

田松沪随身带著小微单,遇到精彩的画面就能干净利落地拍下来了。他觉得微单是个好东西,它便于携带,简单易行,操作方便,隐蔽性强,画质不错。

田松沪笑著总结为:「小小微单虽然小,日常生活少不了,关键时刻是个宝,照样夺冠当领导」。

《风雪见真情》

一生酷爱摄影的田松沪,总结出摄影对身体的益处,并称之为「六味地黄丸」:

「强身健体、广交朋友、身心愉悦、开拓视野、延年益寿、名利双收」。

后来,他在旧「六味地黄丸「基础上,又增加了新的「六味地黄丸」:

「拍摄的是影像、表达的是心境、体验的是过程、付出的是辛苦、收获的是快乐、陶冶的是情操」。

田松沪曾两度离开单位,到高等院校深造,也下过海经过商,但是他的「宝贝」照相机始终不离开身边,伴随著他建功立业。

《开国功臣》

《梦里芙蓉尽欢颜》

《肯德基大爷玩累了》

《见证金婚》


推荐阅读: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