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现在大部分网民以三观判断作品好坏的现象?包括文学,影视,流行音乐。

补充一下:这个问题是因为一篇微博

事情是因为《勇气》这首歌MV其实是讲小三的爱情。

然后地下评论


不一定,有些美就是「畸形」的美,三观太正反而无法表现出那种感觉。

而且,对于「三观正」这三个字,没有一定的标准,因文化差异而不同。

比如裸模这一行业,在文化较为开放,且人体艺术历史较久的一些国家,人们的态度大都是接受欣赏;在一些文化较为保守的国家,人们反而会认为这是「出卖自己的肉体,不知淫荡羞耻」。

所以说,文字作品并不一定要「三观正」。如果一定要把那些和自己心中的美好不相符的「畸形」剔除的话,对于人类灿烂的文化的损失,将是不可估量且无法弥补的。


是了,别人男朋友劈腿你说是爱情无价。你自己男朋友劈腿就不知道你是什么态度了


影视作品可以通过揭露三观不正的社会现象,来教育引导受众形成正确的三观。也就是说,说文艺作品从头到尾三观必须正不够全面,因为作品情节不一定全是三观正的,但所表达的主旨一定是三观正的。

不然,如果主旨三观不正的话,会带歪一些尚还缺乏明辨是非能力的人的思想,让他们误入歧途。


不需要的

比如说Lolita

讲的就是洛丽塔的继父爱上了她,而洛丽塔知道这件事之后不但没有划清界线反而去勾引她的继父。

三观正么?

但是作品一路蹿升到《纽约时报》畅销书单的第一位。《洛丽塔》已被改编成电影。


是的,就算情节有多灰暗。

不然会影响到自己的价值观,一单价值观和社会主流有太大冲突。你会发现自己有渺小


个人觉得正不正的自有适之于它的标准。重要的还是取决于观众吧。要么家长陪同观看,不需要家长陪同的就看你自己正不正咯


最好正,再说正不正的是什么标准?


只要不影响社会稳定和谐,正不正无所谓


要的 看书的青少年还挺多的


怎么说呢,三观这个问题,每个人都不一样,不存在三观正的模板,所以广大网民的三观是不同的。往前二十年,香港的编剧真的很敢写,(最近看到的一个)黑白通吃的律师(男)迷奸自己同母异父的哥哥,继子爱上了自己的继母,这个情节可能有很多人就受不了,毕竟是亲兄弟啊,继母子什么的,但是这个剧在那时候还挺火的,这能说明观众三观不正么?再往前看国外,《百年孤独》里也有和自己侄子乱伦生下,带尾巴的孩子。单看这个情节,有人会觉得很恶心?接受不了,但是这本书很火啊。再说现在,(仅个人看法)广电要求真多,按三观看,小三不得上位,建国后不得成精……说实话,我们的电视剧质量并不是想像中那么高,就我个人而言,很多青春剧很乏味。这大概也是韩剧日剧美剧的流行原因之一吧?文艺作品不是以三观为标准的,但的确能够起到引导人三观的塑造。所以作品的主流思想依旧要健康向上,积极乐观,拒绝阴暗面。像香港的警匪片,好多是警察内部有问题,但结局往往是善恶终有报。(但我们心里清楚,还有些是我们找不出来的。)

答案是肯定的,文艺作品应该服务于社会发展才有恒久的生命力,当然得承认有的作品与社会关系不是那么紧密和直接。三观正,是任何时代和任何社会保持稳定和常态对人和精神产品的内在要求,这是主旋律;同时,我们要认识到,社会人群有不同的阶层,几乎每个阶层都有自己的亚文化,在亚文化不影响社会正常的前提下都应得以尊重。如,在绝大大多数人走进世俗婚姻(男女结合、繁衍后代)前提下,尊重丁克家族的选择,尊重同性结合,尊重单身贵族。

文艺作品也是一样,绝大多数作品应该宣扬主旋律和正能量,形塑公民意识,蕴含对规则的尊重等等;同时,文艺作品百花齐放,正是不同阶层不同精神诉求的体现,就电视剧而言,有生活剧、抗日剧、宫斗剧、玄幻剧……不过,无论什么题材的文艺作品,都应该坚守一条红线,不能宣扬反社会、反·政·府,如多年前的《古惑仔》,教唆了多少青少年走向不归路。


个人觉得没必要吧文艺作品受众文化水平本来就是参差不齐 自然每个人有自己喜欢的类型 记得中学的时候就是喜欢听那种伤感非主流音乐啊 这应该取决于作品的创作者怎么想的,他是想反应社会上的问题还是小小娱乐一把,或者只是表达一下个人看法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