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之前我写的文章中反复强调现在GIS的需求很旺盛,为何又写这样的一个标题?引发这个思考的源头来自于泰伯网的一篇报道,这篇报道名为-「警用GIS蛋糕虽大,你未必啃的动」,再结合自己前一段时间几个警务项目实施经验,反过来思考GIS的价值感觉有点不寒而栗,对我来说这篇文章最核心的部分就是

「目前公安系统正在大量的挖掘大数据应用,而地理信息在其中变得越来越不可或缺。然而,警用地理信息技术公安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周大良指出,地理信息产业在应用方面,尤其是大数据深度应用方面的挖掘还十分欠缺,还处在一个探索阶段。他认为,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GIS公司对公安系统以人工智慧、物联网为核心的海量数据处理能力不够,认识深度也不够。」

这句话切中要害,GIS现在对于数据主流的玩法就是「数据编目,数据建库,服务发布,地图可视化外加附送的几个符合当下热点的小功能(大数据,数据挖掘)」,现在这层窗户纸被别人捅破,明白告诉你这一套不行了,我们需要新的东西。

困局

对于城市管理的用户来说他们耗费巨资建立了基础设施,产生了大量的数据,这些东西不能紧紧停留在大屏轮播,结构化数据对接展示这个层面,需要数据融化、发现和升华,并作为一个有机整体服务于整个城市治理(也就是目前提的比较多的「城市大脑」),数据焦虑以及应用焦虑应该是这些「大数据囤积部门」的通病,这部分重任理应是落在GIS的肩膀上,可惜这个肩膀太弱根本担不起来,你担不起来就让别人来担,比如在视频领域,从视频硬体建设,平台建设,结构化以及针对结构化数据的分析应用整条产业链很齐全,而且技术水平较高,对于GIS这一块只是别人不稀罕搞,如果花点力气估计也不是什么难事情,因为我就见过他们基于高德地图做的一些应用,不深入,但是还不错,而且已经被打包成标准平台的一部分了;在分析应用这个环节出局也直接会导致数据管理部分的出局,说白了数据体系是要服务于分析和应用的,这样就只能剩下数据生产这个环节了,而这个环节是属于传统测绘的,与GIS无关,想到这里也对当初一个学术年会上一位专家疾呼「GIS要被传统IT吃掉」的话有了新的体会。

要说明白为什么会出现这个局面,需要回归到GIS的学科上来,长久以来GIS分为两大派系「测绘系」和「地学系」,测绘系发展出来的GIS偏「测绘信息系统」,比较侧重测绘成果的管理、可视化和应用,而地学系发展出来的GIS偏「地理学分析」。坦白来说在「GIS普适化」的那段时间中,测绘系的其实更有优势,因为对于传统IT应用来说,他们就是想用用你的地图POI以及路径导航这一块,而这些东西都是「弱分析」类的。为了迎合市场的需求,「地学分析」这块的能力培养和建设逐渐被弱化,因为对GIS找工作确实没啥太大的帮助,现在依然是这样的情况,一般来说在招聘的时候「懂测绘并且会开发」的往往要比专门是GIS专业出来的更有竞争力,因为他们对数据体系了解的更深刻。

上面说的是学科培养方面的,接下来就是需要说说平台厂商对GIS的吞噬。经过「GIS普适化」的洗礼后,互联网公司通过收购一些数据公司基本上也明白是怎么回事了,然后就开始做自己最擅长的事情,就是将GIS纳入到他们的平台体系中,对外提供统一的服务,这样就很可怕了,比如阿里的DataV和HBase Ganos;我们要想清楚平台的价值是什么?是通过降低门槛,让使用者以极小的代价就可以开发出满足自己需求的应用,这个套路基本上能把现在的GIS行业应用公司给玩死,他们把GIS的门槛降下来了,就意味著对GIS公司来说很多行业的门槛升高了,再想去竞争就只能通过整合来满足大场景的需求,很显然大部分GIS公司自己是没这个能力的,但是ESRI是有这个能力的,比如刚发布的ArcGIS 10.7 完全就是为大数据设计的,产品栈非常完整,但是价格很贵,如果不是大项目根本不敢用,成本覆盖不了,而大项目的操作玩家体量又很大,想拿下来不容易,中小项目如果要用势必要损失利润,而做这样的项目无疑是在慢性自杀。

再出发

为了适应这个大数据的需求,GIS人是需要焦虑的,要努力的去变革,把当初丢掉的「地学分析」能力再捡起来,这个可能是未来很长一段时间GIS的护城河,比如可以先从「把ArcGIS Toolbox中的分析工具都理解透彻」开始~


欢迎关注公众号: GIS小丸子(gis_wanzi),交流最新进展~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