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之前我寫的文章中反覆強調現在GIS的需求很旺盛,為何又寫這樣的一個標題?引發這個思考的源頭來自於泰伯網的一篇報道,這篇報道名為-「警用GIS蛋糕雖大,你未必啃的動」,再結合自己前一段時間幾個警務項目實施經驗,反過來思考GIS的價值感覺有點不寒而慄,對我來說這篇文章最核心的部分就是

「目前公安系統正在大量的挖掘大數據應用,而地理信息在其中變得越來越不可或缺。然而,警用地理信息技術公安部重點實驗室副主任周大良指出,地理信息產業在應用方面,尤其是大數據深度應用方面的挖掘還十分欠缺,還處在一個探索階段。他認為,造成這種情況的主要原因是,GIS公司對公安系統以人工智慧、物聯網為核心的海量數據處理能力不夠,認識深度也不夠。」

這句話切中要害,GIS現在對於數據主流的玩法就是「數據編目,數據建庫,服務發布,地圖可視化外加附送的幾個符合當下熱點的小功能(大數據,數據挖掘)」,現在這層窗戶紙被別人捅破,明白告訴你這一套不行了,我們需要新的東西。

困局

對於城市管理的用戶來說他們耗費巨資建立了基礎設施,產生了大量的數據,這些東西不能緊緊停留在大屏輪播,結構化數據對接展示這個層面,需要數據融化、發現和升華,並作為一個有機整體服務於整個城市治理(也就是目前提的比較多的「城市大腦」),數據焦慮以及應用焦慮應該是這些「大數據囤積部門」的通病,這部分重任理應是落在GIS的肩膀上,可惜這個肩膀太弱根本擔不起來,你擔不起來就讓別人來擔,比如在視頻領域,從視頻硬體建設,平臺建設,結構化以及針對結構化數據的分析應用整條產業鏈很齊全,而且技術水平較高,對於GIS這一塊只是別人不稀罕搞,如果花點力氣估計也不是什麼難事情,因為我就見過他們基於高德地圖做的一些應用,不深入,但是還不錯,而且已經被打包成標準平臺的一部分了;在分析應用這個環節出局也直接會導致數據管理部分的出局,說白了數據體系是要服務於分析和應用的,這樣就只能剩下數據生產這個環節了,而這個環節是屬於傳統測繪的,與GIS無關,想到這裡也對當初一個學術年會上一位專家疾呼「GIS要被傳統IT喫掉」的話有了新的體會。

要說明白為什麼會出現這個局面,需要回歸到GIS的學科上來,長久以來GIS分為兩大派系「測繪系」和「地學系」,測繪系發展出來的GIS偏「測繪信息系統」,比較側重測繪成果的管理、可視化和應用,而地學系發展出來的GIS偏「地理學分析」。坦白來說在「GIS普適化」的那段時間中,測繪系的其實更有優勢,因為對於傳統IT應用來說,他們就是想用用你的地圖POI以及路徑導航這一塊,而這些東西都是「弱分析」類的。為了迎合市場的需求,「地學分析」這塊的能力培養和建設逐漸被弱化,因為對GIS找工作確實沒啥太大的幫助,現在依然是這樣的情況,一般來說在招聘的時候「懂測繪並且會開發」的往往要比專門是GIS專業出來的更有競爭力,因為他們對數據體繫了解的更深刻。

上面說的是學科培養方面的,接下來就是需要說說平臺廠商對GIS的吞噬。經過「GIS普適化」的洗禮後,互聯網公司通過收購一些數據公司基本上也明白是怎麼回事了,然後就開始做自己最擅長的事情,就是將GIS納入到他們的平臺體系中,對外提供統一的服務,這樣就很可怕了,比如阿里的DataV和HBase Ganos;我們要想清楚平臺的價值是什麼?是通過降低門檻,讓使用者以極小的代價就可以開發出滿足自己需求的應用,這個套路基本上能把現在的GIS行業應用公司給玩死,他們把GIS的門檻降下來了,就意味著對GIS公司來說很多行業的門檻升高了,再想去競爭就只能通過整合來滿足大場景的需求,很顯然大部分GIS公司自己是沒這個能力的,但是ESRI是有這個能力的,比如剛發布的ArcGIS 10.7 完全就是為大數據設計的,產品棧非常完整,但是價格很貴,如果不是大項目根本不敢用,成本覆蓋不了,而大項目的操作玩家體量又很大,想拿下來不容易,中小項目如果要用勢必要損失利潤,而做這樣的項目無疑是在慢性自殺。

再出發

為了適應這個大數據的需求,GIS人是需要焦慮的,要努力的去變革,把當初丟掉的「地學分析」能力再撿起來,這個可能是未來很長一段時間GIS的護城河,比如可以先從「把ArcGIS Toolbox中的分析工具都理解透徹」開始~


歡迎關注公眾號: GIS小丸子(gis_wanzi),交流最新進展~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