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证券研究院特约作者 财经专栏作者 姜伯静

近年来在国际汽车市场一直“买买买”的吉利汽车,又有了新的收购对象。

日前有消息称,戴姆勒和吉利即将达成协议,将旗下小型车品牌Smart的50%股权出售给吉利。而在之前,吉利已经成为戴姆勒最大的股东。

在中国汽车市场风生水起的吉利,一旦成功将Smart的50%股权揽入怀中,会发生什么变化?Smart会成为吉利增长的新引擎吗?

笔者认为,Smart会对吉利的新能源汽车业务能够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当然也会面临很大的困难。

我们先看吉利汽车在2018年的亮点。

首先,在汽车市场整体转向颓势的形势下,吉利汽车2018年的业绩非常突出。

2018年,是汽车市场转向颓势的一年。根据工信部的数据,2018年,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780.9万辆和2808.1万辆,同比分别下降4.2%和2.8%。

在汽车市场整体下滑的情况下,吉利成为不多的亮点之一。

根据吉利汽车的年报,2018年,吉利汽车全年销量为1,500,838辆,与2017年的1,247,116辆相比,销量上升20%; 中国乘用车市场占有率,从5%上升至6.2%;股东应占溢利增加18%至人民币125.5亿元;平均销售价上升1%,如包括领克销售则上升8%;利润率上升,毛利率至20.2% ,经营溢利率至13.6%。

第二,吉利汽车在新能源汽车业务上表现突出。

工信部的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量同比增长59.9%,达到127万辆,销量同比增长61.7%,达到125.6万辆。这个增长数字与2017年相比,有一定的增长,2017年,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79.4万辆和77.7万辆,同比分别增长53.8%和53.3%。

而吉利汽车的数据显示,2018年,吉利新能源车型销量增长165%。

也就是说,吉利汽车的新能源汽车业务增长要远高于行业整体增长率。

第三,吉利汽车进军高端市场的进步明显。

其合资品牌领克,2018年的销量和盈利都有较大的提升。

这三点,是吉利汽车在2018年的亮点。

但是,亮点之外,也有不足。

这个不足就是:尽管业绩突出,但吉利汽车2018年的销量并没有完成之前指定的目标。

在吉利汽车的财报中,吉利汽车称:“尽管中国于二零一八年年底时的乘用车需求更趋疲弱,本集团二零一八年销量仅较在二零一八年年初所订立目标低5%,反映出市场对本集团相关产品的殷切需求。”

也就是说,在国内汽车市场需求疲软的情况下,吉利汽车2018年的销量并没有完成之前2018年初指定的全年目标,实际销量比目标销量低5%。

正因为市场需求的趋势不容乐观,所以对于2019年的目标,吉利汽车越发的谨慎:“初步将其二零一九年的销量目标定为一百五十一万部的保守水平(包括「领克」汽车之销量目标),接近二零一八年所达成的整体销量水平。”

从这个目标可以看出,吉利汽车对2019年不敢十分乐观的估计,并且十分的“保守”,仅仅将目标定到与2018年相同的水平。

而即便是这样保守,2019年的形势甚至以后的形势依然很严峻。

这样的形势下,吉利汽车对新能源汽车非常重视。吉利在年报中称:“将于二零一九年引进更多具竞争力的新能源和电气化汽车产品,以大幅增加新能源和电气化汽车之销量占比。”

这个时候,目标是在2020年实现100%由电池供电的Smart,就成为了吉利汽车最好的目标。并且,吉利还有与戴姆勒的“老交情”。

未来,如果收购一旦成功,那Smart未来很有可能会成为吉利增长的新引擎。

但是,这一目标的实现也有一定的困难。

第一,新能源汽车补贴滑坡的影响。补贴滑坡,势必会对消费者的购买需求形成冲击,对新能源汽车市场销量有一定的影响。

第二,据报道,Smart一直处于亏损状态。根据Evercore ISI的估算,Smart每年亏损5亿至7亿欧元。长期处于亏损状态的Smart,会因为吉利而改变经营状态吗?这个还很难说。说不定,还会拖吉利的后腿。

第三,这起收购最终是否能够成功还是个未知数。

这三点,将是Smart成为吉利增长新引擎的主要障碍。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及观点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一切有关本文涉及上市公司的准确信息,请以交易所公告为准。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