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說“自行車賽事收縮,爲何貴州卻辦賽火熱?”這個話題之前,我先簡單列舉一下國內賽事收縮的表現:

一是國內賽事總量增速越來越慢;二是賽事的參賽人數從往年的“再創新高”,到現在的想盡辦法湊夠基數,參賽人數不增反減。

出現這些情況的原因也不復雜:

一是自行車運動時尚前衛、健康積極,較多的地方政府在前兩年自行車賽事井噴式發展期都已“嘗過鮮”,而在“嚐鮮”時,賽事並沒有爲當地的自行車運動帶去多大的發展,經濟帶動效益也不夠明顯,在全國範圍的扶貧工作攻堅時期,舉辦自行車賽讓當地的財政壓力越來越大,漸漸地政府對自行車賽事的投入就會降低。

二是較多自行車賽事主辦方在運營賽事時缺乏創新,在經濟下行的大環境下,賽事主辦方依然以“井噴期”的那一套模式辦賽,效益放在第一位,而忽略了提升選手的參賽體驗。以我個人的參賽經驗爲例,很多比賽,我第二次去的賽事的體驗感和第一次去一模一樣,找不到新鮮感,這就導致我不願再去第三次、第四次。而對於一些比賽,第一次的參賽體驗就很差,我甚至不會再去第二次。如果參賽的賽事大部分體驗感不好,我甚至會漸漸喪失參加自行車賽事的興趣。

三是較多的比賽獎金分配上也總是爲“職業車手”提供撈金機會,而忽視了普通運動員能獲獎的機會,我花着大把的經費去比賽,獲得的獎金很低甚至沒有,完全是爲前幾名的大神送人頭,“千里送人頭”的事我可不願一次又一次的幹。

反觀貴州省自行車賽事的舉辦情況,可以說是在寒冬中逆流而上,辦得一年比一年火熱。

我自己在2014年接觸到了真正意義上的山地自行車,2014年上大學後便成了一位對自行車運動癡迷的大學生,後來建立自行車社團、參與組建自行車隊、寫一些關於行業發展的文章。似乎大學裏很多的時光,都少不了自行車的陪伴,2015年開始參加學校周邊的一些賽事,以學校周邊的賽事開始,四年時間在全國各地參加賽事百餘場。其中也因爲自行車賽事走遍了貴州四五十個區縣,經歷了貴州自行車賽事從少到多、再到井噴式發展、最後推出影響全中國的賽事IP品牌,規模幾十到幾百到如今的過千,一路見證着貴州自行車賽事蓬勃發展的過程。

是什麼樣的力量讓貴州自行車賽事能逆流而上呢?

1、省政府着力打造“山地戶外運動大省”

自從貴州省政府提出打造“山地戶外運動大省”後,全省各地區戶外運動得到空前發展,大力支持地方政府發展體育事業,因地制宜的把體育事業和旅遊產業結合在一起,並獲得了很多意料之外的經濟效益。獲得經濟效益,是讓地方政府能一直持續投入資金舉辦賽事的最根本的動力。自行車運動是戶外運動中的其中一項,也是“貴州山地戶外”的重要組成部分,得益於這麼好的政策支持,讓貴州省內的自行車賽事在行業寒冬裏逆流而上,舉辦得如火如荼。

2017年,通過中國自行車運動協會的一系列改革,把自行車運動業餘界和專業界的藩籬嘗試性打開,讓業餘與專業有了接觸的機會。值此機會,貴州省體育局就嘗試組建業餘俱樂部形式的省隊,並且這樣的模式在2018年取得了很多意外的成就,“貴州山地自行車隊”與各專業隊碰撞出了很多火花。貴州業餘山地車明星車手米久江一舉拿下2018全國山地自行車錦標賽第三名,這是業餘車手第一次站上了專業賽事的領獎臺,開創了中國自行車運動新的歷史,刷新我們認知的同時,也讓貴州省體育局在發展自行車這項運動上更加堅定信心。

2、貴州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

“地無三里平”是貴州地形最真實的寫照。貴州是中國喀斯特地貌分佈最廣、全國唯一一個沒有平原的省份。山多、坡陡的特點造就了貴州省獨特的自行車文化 。貴州最不缺山,最不乏起伏的山路,賽道的修建很容易做到有爬坡、有落差、有飛包,所以不管在貴州的哪裏,都可以輕鬆把山地自行車運動開展起來,同時公路車爬坡賽也很好開展。

近年來,隨着“多彩貴州”自行車聯賽和中國山地車公開賽在貴州的舉辦,貴州省內已修建出多條適宜舉辦國家級、國際級山地自行車賽的賽道(詳情可見微信公衆號“何宇傑”中《貴州XC越野集》一文,收錄了貴州省內多條XC越野賽道和線路的相關信息)。

光有賽道和主辦方還不夠,賽事的主角是運動員。一場上千人的自行車賽事,運動員從哪來呢?貴州省內運動員基數有限,所以讓外省的運動員參與進來就顯得尤爲重要。貴州是中西部地區第一個實現“縣縣通高速”的省份,部分縣城現已有自己的機場,高鐵網絡密度越來越大;所以無論你是自駕、火車、高鐵還是坐飛機來貴州參賽,都變得非常方便快捷。所以緊臨貴州的多個省份,入廣東、廣西、雲南等山地自行車運動發達的省份能爲貴州自行車賽事輸入大量運動員。除地形、交通、地理位置等因素以外,平均1100米左右的亞高原海拔也是貴州適宜開展自行車運動的原因之一。

3、賽制創新、亮點不斷,參賽人數持續上升

賽制創新,是賽事主辦方製造亮點、豐富賽事內容、增加賽事看點、以達到吸引運動人羣前來參賽爲目的的一個重要方式。以 “多彩貴州”自行車聯賽爲例,聯賽的城市繞圈賽+越野賽或者是城市繞圈賽+爬坡賽兩種結合模式,讓賽事充滿了不確定性。在這場聯賽裏,無論你是平路選手、爬坡選手、越野選手,你都有擠進年度總成績前十的機會。“多彩貴州”自行車聯賽設置的公路精英組,成爲了全國第一個山地公路雙項積分制聯賽,同時增加兒童滑步車積分聯賽、攀爬車積分聯賽、青少年組,參賽車種涵蓋了山地自行車、公路自行車、兒童滑步車、攀爬自行車等多種車種;參賽年齡覆蓋了2歲到60歲的運動羣體,2018全年五站參賽總人數達到了6000餘人。觀賽人羣達到30餘萬。今年,聯賽繼續大刀闊斧的改革,新增大學生組,極大地吸引了省內外衆多的大學生選手參與。

4、基數越來越大、水平越來越高的羣衆基礎

說到參賽人數,我就想起自己剛開始時參加自行車賽時都是坐火車去賽場,那時候的交通並不像現在這麼方便多樣,大多數人都是坐火車。火車上並沒有現在這麼多的騎行者,一場比賽能有一兩百人就已經很不錯了。而現在一到賽事期,火車上、高速公路上、飛機場都能見到不少的騎行者身影。貴州省內一年就能有幾場參賽人數過千的賽事,感嘆交通飛速發展的同時,看到運動員數量劇增,由衷感到高興。

我剛開始參賽時,貴州最著名也是唯一有點名氣的車隊就是貴州陸虎車隊,毫無疑問,那時的陸虎車隊的水平是很多車友望塵莫及的。緊接着就是一支支高素質的大學生車隊的出現,以CCN貴州高校聯隊爲代表的貴州大學生羣體越來越多的參與到賽事中來。以米久江、餘光偉爲實力代表的貴州山地自行車隊的出現,代表了貴州乃至中國的山地自行車最高競技水準,在羣衆中有了更大的帶動作用,米久江的明星效應使得更多的愛好者都參與到賽事中。

5、總結與展望

經歷從無到有、從少到多、再到IP化品牌化,貴州自行車運動的發展是走在全國前列的,政府持續扶持、利用好天然的地理優勢、製造亮點吸引參賽人羣,從省政府到地方政府再到各個賽事的組委會,都完美的體現出了貴州發展自行車運動的信心和決心。

貴州自行車運動未來還有很長的路要走,除“多彩貴州”自行車聯賽這樣的高水平賽事以外,貴州急需更多商業化程度高、市場化率高、服務質量好、參賽體驗感好、不只是爲職業車手辦的、人們不爲獎金而參加的賽事。

在貴州省政府大力支持山地戶外運動,賽事運營機構越來越專業的的背景之下,我們有理由相信,上述憧憬的景象離我們不遠了。

聲明: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號系信息發佈平臺,搜狐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