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一个导师,41、42岁成为博导,这是正常的,还是比较厉害的?

国内知名211学校985建设平台,在生命科学领域。


我身边有很多老师在成为教授之前,就先成为博士生导师了。而且未来成长为优青、杰青的科研人员,有相当一部分在博士毕业入职时或短时间后,便评上了副教授职称。个人认为在生命学科领域,40出头不早不晚。当然这一切都是对有志于科学研究的学者来说的。

用「熬」的心态来评教授职称的话,这个时间显然还较早。


比较一般的,超过38岁都不能申优青,超过40岁不能申青千,超过45岁不能申杰青。41,2才当上博导,几乎不可能在45岁之前做出能申上杰青的成果。

最牛的人这个年纪已经是院士了,厉害的这个年纪申上杰青长江了。

看下今年青千的年龄分布吧 2015年青年千人计划数据透视挖掘结果

最年轻的27岁,平均34岁。这些才算是比较厉害的。
跟我导师一样 我觉得很厉害 这个问题应该不是我老板问得吧 他好像应该不玩知乎把?坐等题主回复~
算厉害了。高于同时毕业从事科研同学的平均水平。


看是什么学校什么领域等等,你这样问没什么意义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