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是个多民族的省区。除了汉族之外,还有壮族、苗族、瑶族、侗族、毛南族、京族等少数民族。在广西这些少数民族当中,以壮族人口最多,约有1520万人。

  广西,是以壮族为主体的少数民族自治区;因此,广西全称是:广西壮族自治区。

  可在1965年之前,广西并不叫“广西壮族自治区”,而是叫“广西僮族自治区”。将“僮族”改为“壮族”。

  僮族是什么族?僮族与壮族又是什么关系?

  僮族,是以前广西壮族的旧称,也就是说僮族与壮族实际上是一个民族。

  那为什么广西要将“僮族”改为“壮族”?

  僮族的“僮”,有两种读音;一种是[zhuàng],另一种是[tóng]。第二种读音读[tóng],意思就是广西人个子矮小,像未成年人。

  “僮”在古代还有另外一层意思,就是被人奴役的意思。

  广西,在秦朝统一中国之前,这里还是处于相对落后原始的地方。那个时候人口也不多,只有20多万人,居住在深山老林里,过着极其原始的土著生活。

  后来,秦朝几十万大军扫平这里之后,有许多中原人留在了广西;并将一部广西当地土著收为做仆人。这个现象到了唐宋明的时候,不少落难的中原大户人家,带着家人、财宝躲避到广西;这些大户人家又买当地土著为奴。所以,历史上都称广西人为“僮人”。

  唐代大文学家柳宗元任柳州刺史时就说到:“柳州土俗,以男女质钱,过期则没入主,宗元革其乡法。其已没者,仍出私钱赎之,归其父母”。

  至于,广西僮族读音读[zhuàng],也是有原因的。

  《广西通志》中说到::“撞者撞也,粤之顽民,性喜攻击撞突,故曰撞”。“僮”和“撞”,这—名称最早见于南宋史书,都是指广西人。到了明、清时代、俚僚、蛮、土人、撞、俍等等名称,统一用“僮”这个族名。

  “撞者撞也,粤之顽民,性喜攻击撞突,故曰撞”这句话意思就是说:广西人野蛮、心情急躁,喜欢惹事。

  不管僮族读[zhuàng]也好,还是读[tóng]也罢,都是贬义的意思。因此,在1965年,周总理在征得壮族同胞的同意下,将”僮族“改为壮族。

  这里要补充一点:广西人身材相比中原和北方人是矮小一点,但不能说广西人个子小,就处于弱势。桂军的大名总听说过吧?桂军打起仗来,不比五大三粗的人弱。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