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 再一次地被自己陰鬱的情緒淹沒了。先是在英語課上無意中發現了一個學霸,從化學院轉到計算機院的,他覺得高數B太簡單,撤課選了高數A,覺得線性代數B太簡單,也撤了然後選了A,同時還選了隔壁國際軟體學院的專業課,文學院的專業課,和外語學院的專業日語課(要知道這日語課一禮拜上兩次而且還要背許多單詞啊)。大家都知道,專業課不同於公選課,不僅作業多,事業多,難度也大,可是這位同學如魚得水,還愉快地聲稱高數很簡單,而且計算機學院的課他基本都會了(因為他高三後的暑假就自學了C++)

我鬱悶的心情如黃河流水波濤洶湧,一直以來我對數學好的人都有一種蜜汁羨慕,對各種理工科都好的同學更是蜜汁佩服,這位同學不僅理工科搞得好,日語文學也搞得好,就讓我十分鬱悶了。我自己的課程表比他的難度和密度要小得多,可是就是在這種情況下我還總覺得沒時間看自己想看的書,也沒時間學日語,現在看來完全就是自己給自己找借口而已。我也想像他這樣玩轉專業課的同時還能享受自己的興趣愛好,可是怯懦如我,雖總是覺得專業課學得不夠好,想著線上學習一下編程或者日語時,最後總是想:算了吧,還是再複習一遍專業課。我知道那句「The more time you have, the more time you spend」說得對,有些事情並不需要我想像中那麼多的時間,用太多時間反而會降低效率,但是我又覺得自己不像Scott Young,幾個月就把傳說中的MIT的33門課給過了。我認為自己很無能。

之後再次加重我的鬱悶的是崇拜的北大光華學姐的微博。她的微博總是充滿了少女的美好生活情趣,以及對一些或火熱或艱深的話題的獨到評價,可以看得出來,雖然光華的課業壓力巨大,但是她仍然飯偶像,喜歡美食,喜歡拍照,喜歡八月長安,還會健身和參加看上去就很高大上的社團。是的,我艷羨她的生活。

鬱悶地關上微博,與復旦朋友的聊天再次讓我覺得自己是條鹹魚。她告訴我他們數學系的有人在大二就考過了CPA和司法考試,計算機系的也來搶他們金融系的飯碗。在她向我分享了自己的課表並且吐槽課程設置不合理後,我仔細觀察了自己專業的課程設置並對比了她的課程、清華經管、光華的課程,也越發覺得自己學院的課程設置極為不合理,感覺自己在這樣的課程教學下很吃虧。

我想起,那個因為小提琴清華加了60分最後卻差3分沒上的女孩,這一年她選擇了復讀。一方面我覺得她長久以來的辛苦是應該收到彙報了,一方面我想到如果她如願上了清華金融,當初父母堅決不同意我復讀的選擇看上去就顯得多麼令人惋惜和錯誤。想到這裡我不禁有點怨恨父母當時為什麼不遂了我的願讓我復讀,雖然我知道,復讀我也可能考不上北大。

其實,我知道,這一切的鬱悶最深層的原因其實是,我覺得我被這些閃閃發光的大神們遠遠地甩在了後面,而且越甩越遠,我卻無力追趕。試圖自學一下微積分卻發現自己無法理解課本在說什麼,試圖選計算機院的課程卻發現自己承受不了GPA下滑的可能後果,試圖做一些有意義的社團活動卻發現興趣寥寥,覺得大部分社團活動都很水。我責問自己為什麼不能像學霸一樣用高效的學習方法自學微積分,責問自己為什麼好像花了很多時間卻並沒有得到什麼,卻漸漸地丟失了鋼琴、畫畫、書法這些曾經讓我的生活豐富多彩的特長。我越發地害怕,我覺得自己在不可逆轉地變得平庸,我覺得我永遠不可能像他們一樣厲害。

我安慰自己,這都是為了轉到美本而作出的犧牲,都是為了拉高GPA才能申請好學校,可是我越發覺得自己的生活貧瘠而空虛,我越發覺得學院設置的一些課程毫無意義,不能提高我的硬實力,但是我又沒這個肥膽去不選它們,也不敢翹掉它們跑去計算機院上課。我真是太慫了。

我寄希望於轉學到美國本科,但是我同時又明白,爸媽和哥哥說得對,我不能把所有希望放在轉學到美國本科上,我還有很多其他選擇,我必須從現在開始就充分利用大學資源、充分發掘自己。

可是我就是做不到啊。跟教授混熟?教授下了課就急著要走,QQ上問問題也因為太忙沒回,在社團發掘自己的領導力?水水的社團和水水的活動讓我一點都沒有想參加的慾望,還不如踏實學好自己的專業課和多讀兩本書,想想怎麼給自己申請美本的簡歷加點籌碼。我也想Make a difference, 我也知道只學習是不對的,所以我試著開了自己的公眾號,也在知乎寫點文章,想要重新撿回小時候如有神助的文采,可是它好像早已離我而去,在我的懶惰於荒蕪之中因為對我的失望頭也不回地離開了。我現在的打字,看上去就是徒勞無功地老奶奶式碎碎叨叨,儘管這可能是我平凡生活里唯一的英雄夢想,以及對過去那個勇敢與豐富的那個自己的呼喚。

我希望有一天,我的困惑都能得到解答,我的憂鬱都能消散,我的自我懷疑都能永遠消失。我希望有一天我也能具備對當下滿意的能力,停止對意義的不斷追問。

PS:這篇文章的背景是,我已經轉繫到了經管學院,跟中介簽了約,考好了托福,準備轉學美本並為此認真對待課程希望刷高GPA。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