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現在看書感覺就是貪一時爽


瀉藥,這個問題我也曾遇過,所以我打算認真梳理一下我的想法,給出我的理由,既是為題主,也是為我自己。這裡面有我的一些親身經歷,也有我朋友的故事,還有一些研究結果,所以顯得比較長,耐心看完想必也會有一些幫助吧。長文預警,大概3000多字,現在不想看的人也可以收藏起來慢慢看。

我記得有一句話,大家喜歡用來類比題主這種情況的。

如果吃下去的東西都要拉出來,那麼吃飯還有什麼用?

但是吃飯終歸是有用的,讀書亦是如此。


首先,讀書可以改變一個人的價值觀

我讀過的每一本書,記住的,沒記住的,構成了我,一個既喜歡講黃段子但對於自身感情極其認真的我,一個既認可社會達爾文主義但依舊對他人充滿同理心的我,一個既有著叛逆的思想但依舊堅信社會充滿光明的我。

舉兩個例子,我現在已經不記得高中看的劉瑜那本《民主的細節》裡面的任何一個細節了。但是這本書和其他的書《論美國的民主》《通往奴役之路》等一起,構建了我對於一個真正的民主社會的認識。我知道了我心目中嚮往的烏托邦到底是怎樣的,然後我會更加地相信我們當下的道路是通往民主的必由之路。

另一系列書是《孩子你慢慢來》,《少年維特之煩惱》,《鋼鐵是怎樣煉成的》,《湯姆索亞歷險記》。這些書我也忘記了裡面的內容。但是你無法說我從中沒有受到任何益處。我了解到了成長是怎樣一種體驗,所以我在年少的時候,並沒有走過太多的彎路,一些青少年所謂的迷失墮落在我身上並沒有體現太多,取而代之的是對未來人生規劃的思考。

我認識很多人,並沒有讀過太多書,所以他們在突然遇到一些很大信息量的極端言論時,很容易迷失,在見到牆的另一邊的時候,就會失去自我,容易陷入一個叛逆的思潮中。以一個我在高中認識的同學為例,他屬於那種不怎麼看書的,有一天突然問我,你有沒有見過牆的另一邊是怎樣的?然後我意識到,他應該是翻過去了。我問他怎麼看,然後他表達了外國月亮更圓的思想。最可怕的是,他是在完全不知道現實狀況,僅憑牆外的一面之詞,就輕易下的結論。比如,韓國和日本的民主制度成功地複製了西方的完善的制度。然後我問他知不知道,韓國剛剛從獨裁軍政府制度走出不久,還有軍隊的陰影;日本的民主制度有很強的門閥背景。結果一問三不知,只知道不斷地重複牆外的觀點,那一刻,我覺得沒讀過書的人好可憐,居然輕而易舉地就被別人洗腦了。

我還見過另一些讀了很多書的人,比如我的一個大學老師。人們都喜歡說一句話「讀書越多越反動」,這句話形容他是再合適不過的了。但我並不認為叛逆的原因是讀書過多。我認為,這是因為他們並不能很好地消化自身的知識,結果成為了知識的奴隸。從這個層次看,忘記也許是一件好事。拿幾本書舉例,《美麗新世界》《1984》《動物莊園》《我們》《娛樂至死》,這幾本書,如果在同一個時間段密集閱讀,那麼很有可能會被書中的內容侵蝕,從而畏懼政府,看每一個政府都像利維坦。書看太多,心中又沒有堅定的信仰,就容易把書中的內容當做自己的信仰,從而走向極端。

上面兩種現象在我身邊都有很多,比較生動地回答了讀書有什麼用。

即使你覺得讀書只是為了一時爽,但是你讀什麼書會覺得爽呢?當然是和你價值觀相符的書,在讀完這些書以後,即使你不記得這些書的內容了,但是讀這種書本來就是一個不斷強化你原有價值觀的過程,記不記得已經不重要了。從這個角度上說,讀書也不是沒有意義的。

不過,要是讓我建議,肯定還是推薦你多看點看起來不那麼爽的書,因為這種書有助於你批判自身的價值觀,不斷地修復其中的bug,以免在遇到突如其來的變化時,手足無措。

讀書使人正心。


其次,讀書可以提高一個人的理解能力。

Structural equation analyses indicated that reading amount fully mediated the positive effect of intrinsic reading motivation on higher order comprehension, whereas extrinsic reading motivation exerted both indirect and direct negative effects on comprehension. Additional analyses confirmed a suppression effect and showed significant negative contributions of extrinsic reading motivation to reading amount and reading comprehension only when intrinsic reading motivation was simultaneously included as a predictor. [1]

有實證研究表明,如果你願意看書,那麼看更多的書會給提高你的閱讀理解能力,而你不願意看,而是不得以看(比如說環境壓力,從眾),則相對於看願意看的書而言看書的效果會減弱。這一研究僅以閱讀量為標準,並不涉及你是否能夠記住其中的內容。那麼,即使你以爽為目的看書,但是這個看書的過程依舊可以提高你的理解能力。

但是,以我的觀察,一些快餐類型的網路小說好像會起到反作用,舉一個例子,不黑。

斗羅大陸上的人們,都擁有一種叫做武魂的存在。武魂是他們身體的一部分,可以是任何動物、植物或者是器物。六歲的時候,通過覺醒儀式,就能喚醒自身武魂。一年一度的覺醒日,就是喚醒武魂的日子。

如果武魂是一把鋤頭,那麼,這個人耕田的能力就會比別人強一些。如果武魂是一種動物,說不定這個人就能夠擁有這種動物的一些簡單能力。因此,武魂早已成為了改變人們生活的重要存在。更重要的是,人們更期待著有魂力出現,魂力是滋養和提升武魂的一種能量,每個人都擁有武魂,但就算是一千人中,也未必有一個人能夠伴隨著武魂而出現魂力。魂力等同於未來,等同於強大,當武魂伴生有魂力出現的時候,就可以通過修鍊魂力提升自身武魂,從而成為千百年來斗羅大陸上一直都擁有的高貴職業,魂師。所以,哪怕是出身再普通的民眾,也期待著自己的孩子能夠在六歲覺醒日到來的這一天武魂覺醒的同時出現魂力,那很可能會改變孩子的一生,甚至讓整個家庭受益。[2]

從中我們可以提取出什麼信息呢?在斗羅大陸,武魂很稀有,很重要,六歲的孩子可以通過儀式覺醒武魂。391個字元只能夠提取出相對於31個字元的信息。

多年以後,奧雷連諾上校站在行刑隊面前,準會想起父親帶他去參觀冰塊的那個遙遠的下午。當時,馬孔多是個二十戶人家的村莊,一座座土房都蓋在河岸上,河水清澈,沿著遍布石頭的河床流去,河裡的石頭光滑、潔白,活像史前的巨蛋。[3]

而在《百年孤獨》的這一段裡面,106個字元可以剔除且不會影響閱讀的欄位恐怕很少。

為了區別閱讀兩個作品對理解能力的影響,我們需要拋開作品文學價值看問題。我和別人討論過一個問題,為什麼我們越來越看不下去長篇巨作了。恐怕是因為我們看多了這些快餐類的小說。在閱讀過多快餐小說以後,我們就習慣了一目十行,在1000字當中,提取出相對於100個字內容的有用信息,等到我們閱讀專著時,同樣按照這個閱讀習慣來看書,就會漏掉很多信息點,這也是為什麼有時候我們看了一本巨作以後感覺更沒看一樣,因為你確實是漏看了那些內容。

我在初中和高中的時候也喜歡看這種網路小說,這導致了我閱讀水平有一個顯著的下滑。高中我看過很多書,但是獲得的信息量卻明顯不如從前了。不過,在高二下和高三上時,為了複習文言文,我讀了半部明史,文言文的信息提取量和其他書正好相反,一個字經常可以提取出兩個字甚至以上的信息量。到了大學,我又經常要接觸到專業論文。慢慢地,這種閱讀習慣得到了糾正。如果你也有這種情況,我建議你最好停看一段時間的網路小說。

我總結一下,讀書可以提高閱讀理解能力,看你覺得爽的書更是如此,但是如果你認為爽的書是這種存在大量廢話的書,也不是沒有起到提高閱讀理解能力效果,但是會讓你養成非常不好的閱讀習慣。

讀書使人聰穎。


其三,讀書會影響一個人的言行舉止。

有的人性子急,有的人性子慢。在我的觀察里,讀書對一個人的性格具有深遠影響,無論你是否能夠記住。「腹有詩書氣自華」就是這個道理,記得住書中內容的人和記不住書中內容的人只能在他引經據典掉書袋時看出來,但是看書的人和不看書的人在開口時就能看出來。

我認識一些學法律和政治的人,言必稱權利和義務,《政府論》《道德與立法原理導論》《君主論》《社會契約論》《論法的精神》《三大批判》,這些書基本上都能夠信手拈來。在下不才,這些書也讀過,可惜讀得不精,只能說看了。但是當我們聊天的時候,讀過的人和精讀的人在一開始並不會顯示出有什麼不同,我也可以說一句自然權利和權利讓渡。我們在討論一般社會現象時,我這個半吊子往往都不會露餡,只有在深入探討核心內容,比如說快樂和痛苦如何計量的時候,對方才會發現我確實讀得不深。

大家可以想想,在一般情況下,我們是否需要用到這麼深入的知識呢?從一些營銷號發布的內容看,我發現,很多人連最基本的相關內容都沒有閱讀完,僅僅是拿著一個名詞就以為自己無所不知,就敢發文章。比如說,在關於情感問題的內容里,很多人大談特談意識和無意識,就好像你的一切行為都是無意識的錯,但是卻對自我在如何維繫本我和超我這一關係上避而不談,刻意繞開自己可能不懂的領域。看過弗洛伊德的人看了就會知道文章作者斷章取義,但是沒看過的人卻會信以為真,落入營銷號的思維陷阱。只要你看過弗洛伊德的書,即使你不記得弗洛伊德說了什麼,但是你會有一個模糊的印象,他說的和作者說的好像不一樣,那麼你讀書的效果就達到了。

在讀過書以後,你便不會輕信他人的話,會帶有一種批判性的眼光看問題。當別人提出一種觀點時,你會想到,咦,他講的好像和我以前在哪哪哪本書上看到的內容不一樣,從而思考對方說的內容的合理性。讀過書的杠精,在第一時間反駁別人時,都是指出對方話語中邏輯存在的問題;而沒讀過書的杠精,杠的時候往往會讓人有一種強詞奪理的感覺,甚至很多人直接上來人身攻擊,以人廢言。這兩種人,高下立見。

讀過書的人,思維都會有一種條理性,比如說我們習慣用的一個框架,觀察現象,提出問題,做出假設,驗證假設,得出結論。或者是,找到數據,套用模型,驗證結果。這些框架都與你是否記得書中的內容無關,與你讀書時思維受過的訓練有關。你讀過的書越多,你套用框架也就越熟練,雖然現在很多人都說要跳出思維定勢,但是使用成熟的思維框架確實可以幫助我們降低研究成本,更快更好地得到準確的結論。

從這些角度看,讀過書和沒讀過書的人確實是不一樣的。再拿我的那個大學老師舉例,他的很多言論確實不符合我們當下的價值觀。比如說聯想投票事件,他認為聯想的投票是合理的,基於自身利益的行為應該得到支持。我們都知道,他說的內容是不符合大多數人價值觀的,但是在他的框架下,他的觀點確實是有合理之處的。如果他沒讀過書,可能我們三兩下就能將他駁倒,但是他讀的書比我們更多,說的話讓人感覺很有道理,所以,我們會去反思自身的觀點是不是存在問題。讀書和不讀書之間的差距,大抵如是。

讀書使人明理。


所以,即使你讀完一本書感覺記不住,也不能放棄閱讀,只要不斷地閱讀,總能夠從中受益。最後我用一篇《孫權勸學》結束我的回答。

初,權謂呂蒙曰:「卿今當塗掌事,不可不學!」蒙辭以軍中多務。權曰:「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但當涉獵,見往事耳。卿言多務,孰若孤?孤常讀書,自以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學。及魯肅過尋陽,與蒙論議,大驚曰:「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蒙曰:「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見事之晚乎!」肅遂拜蒙母,結友而別。[4]

以此文獻給所有熱愛讀書的人。

非常感謝您的閱讀,既然您都看到了這裡,要不點個贊點個關注再走?


參考文獻:

1.Ellen, Schaffner, Ulrich, Schiefele, Hannah, Ulferts. Reading Amount as a Mediator of the Effects of Intrinsic and Extrinsic Reading Motivation on Reading Comprehension[J]. Reading Research Quarterly, 2013, 48(4): 369-385

2.唐家三少. 斗羅大陸3[M]. 湖南:湖南少年兒童出版社, 2016.

3.馬爾克斯. 百年孤獨[M]. 海南:南海出版公司, 2017.

4.司馬光 .資治通鑒[M].北京:中華書局,2009.


1,語言是思維的載體,我們通過閱讀可以提高我們的思維的靈活度,同時也可以提高我們的思維邏輯能力。

2,閱讀是一種理性的活動,在閱讀中,我們可以培養我們的理性思維。因為鉛字的排列,具有邏輯命題的特點,能過的配昂的我們「對於知識的管理能力」閱讀文字意味著我們要跟隨一條思路,這就需要我們有相當的強的分類,推理,判斷能力,讀者要能夠發現謊言,名察作者的筆頭流露出來的迷惑,分清過於籠統的概括,找出濫用邏輯和常識的地方,同時,讀者還需要有判斷能力,要對不同的觀點進行對比,並且能夠舉一反三,為了做到這些,讀者必須於文字保持一定的距離。

3,更好的認識了外部世界,因為於都為他們和外部世界的聯繫提供了紐帶,同時也幫助了他們對於世界的認識。書本中的一行一行,一頁頁的將這個世界展現出來,在書本里這個世界是嚴肅的,人們依據理性生活,通過富有邏輯的批評和其他的方式不斷的完善自己。


知道沒意義你還問。。。

順便,讀書記不住,和愛讀書不求甚解是不同概念的事情。

雖然說開卷有益,但是開卷無所得,不過是求一時之樂罷了。


之前看過川端康成的《古都》,講得啥我記不清了,但是我始終記得一個場景,女二對女主說,幻影是不能踐踏的,踐踏了只能自食其果。當時女二被男N當作女主的幻影追求,女二拒絕了。

後來我認識了一個很優秀的男生,完全互補,我想要要的他全有。他坦言,我和他前女友無論是相貌、性格還是習慣,都驚人的相似。他就因為這個,想跟我在一起。很奇怪,他人很好,我很喜歡,但我當機立斷拒絕了,後面也斷斷續續拒絕了很多次。

後來才發現,就是這樣一個場景,影響了我的觀念,讓我再缺愛,也不會接受替身的身份。

吃掉的東西也會排出,但有一部分會留在身體里,構建你的身體

看過的書也會忘記,但有一部分會留在腦中,構建你的靈魂


如果你問的是看完有用嗎

我反而覺得這個問題本身就不值得回答而你問有意義嗎

我想認真的回答

看書本身是不應該帶有目的的去看。

我指比如想要獲得一些素材,獲得一些寫作手法,增加自己在交往中的談資,擴增自己的學識。這些我都叫做功利性讀書。不是說這種方法不可以,只是一開始你就定了目的,讀書便和任務一般,結果只能用成不成功來衡量了。

但事實是讀書並不是任務。

讀書是另外一雙看世界的眼睛。

我常跟人講,如果你不讀書,多少種人生都被你錯失了,多少種想法都被你漏了。

我看《人間失格》的時候,多少次彷彿旁觀了葉藏的陰鬱與虛偽,多少次又站在旁邊同他一同迷茫焦慮無奈。

那是一種更深一層看透生命的感悟與體會。

三毛有段時間說她不去看書為了給自己時間思考。即使是三毛也有不去看書的時光。

讀書和思考是分不開的,不,讀書就是意味著要思考,沒有思考的讀書不算讀書。

於我而言,讀書是激發深層思考人生的方式,也只是方式而已,思考人生才是目的。

最後我喜歡的一句話結尾

論讀此書 未讀是此等人 讀了亦是此等人 便是不曾讀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