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葩說有一個辯題是:婚前讓伴侶在房本上加名字有錯嗎?

這個問題很多人都會覺得是一場現實和浪漫的爭論,是粉紅泡泡和金錢的博弈,如果這個時候女生站在同意的一方,很容易被人誤解成「物質」,但是從經濟學的角度來解讀這個問題,獨特的角度和思考方式,會讓很多人都豁然開朗。

薛兆豐導師的一番金句讓馬東佩服不已,薛老師說:結婚,就是辦家族企業,簽的,是一張終生批發的期貨合同,雙方一起拿起自己的資源辦企業,這個時候男女雙方給出來的資源包是不一樣的,有身體、有生育能力、有容顏、有家庭關係、有自己未來的增長潛力。

每個人給出來的資源包不一樣,發揮作用的時間的節奏也不一樣。傳統上,是女性早一點付出,生育、撫養家庭、照顧家庭,男性的作用比較晚,一方做播種,另一方是負責收割,這個時候就會發生一個問題,後面那個人比較容易敲前面那個人的竹杠,所以雙方進入這個環節的時候,女方要求男方給一點抵押,為未來萬一婚姻出現了問題做一點墊底,做一點墊底,做一點保護,這有錯嗎?這沒錯!

這些金句一出,立馬讓這位奇葩說新導師變成了本期「寶藏男孩」,也讓這個「你不認識的人」用邏輯征服了網友們。

其實關於婚姻,薛老師的「寶藏」可遠遠不止這些。那麼,從經濟學的角度看婚姻,究竟會有什麼新邏輯?

婚姻並沒有那麼浪漫

早在1887年,就有一位美國法官說過:婚姻當然有它浪漫的一面,但是法官只看重它商業的一面。我們把婚姻看作一個商業合同,我們關心的是,雙方怎樣才能締結一個比較公平的合同,這合同怎樣才能更好地履行下去,從而促進婚姻雙方的幸福。

這是法官的觀點,實際上也是經濟學家的觀點。

日常生活中,如果雙方要約定的事情比較簡單,那合同就比較簡單;如果事情比較複雜,合同也就複雜起來。但是婚姻很奇特,由於男女雙方的責任、權利和義務太複雜,要寫條款的話,寫都寫不完,於是他們乾脆就簽一份簡單的婚約,只有一張紙,而且裡面幾乎沒有任何實質條款。

但這並不意味著婚姻雙方不在乎,他們只是採用了另外的辦法—依照社會習俗、社會輿論、雙方的生活習慣等等—來確定婚約的條款和履行。

在婚姻中,人都有浪漫的一面,他們喜歡對對方說「你是我一生中唯一的真愛」。經濟學家聽了會寬容地一笑。

大經濟學家弗里德曼的一個侄子曾經給他寫信,說要為了女朋友放棄事業,跟女朋友到另外一個城市去,因為這個女朋友是他一生中唯一的真愛。

弗里德曼就回信說:當然,你可以做你自己的決定,但是如果你真的認為這女孩兒是你一生唯一真愛的話,那麼我以一位統計學家的身份告訴你,世界上兩個唯一真愛的人相遇的概率是零。茫茫人海,你們在有限的生命里根本不可能遇見對方。

經濟學家的解答聽起來不那麼浪漫,但我們不得不承認的是,很多時候,人們都是在自己身邊找一個比較合適的人就結婚了。婚姻並沒有文藝作品裡說得那麼浪漫。

為什麼女人往往嫁給比自己大的男人

經濟學家還解釋了另外一個現象,那就是為什麼古往今來,女人往往嫁給年紀比自己大的男人。我們知道女性的平均壽命比男性長,而如果她們還找一位年紀比自己大的男人結婚,那就相當於延長了她們將來守寡的時間。那她們為什麼要這麼做呢?

有一位法律經濟學家名字叫勞埃德·科恩(LloydCohen),他寫過一篇很有意思的文章,名字叫《結婚、離婚和准租》,他說題目也可以叫《我把最美好的年華給了他》。

科恩在這篇文章里解釋說,男性跟女性的價值高峰期不一樣。通常我們怎麼稱讚女人?我們說她年輕、漂亮、身材好,這些都跟生育有關,而生育發生在人生的早期。我們通常怎麼稱讚男人呢?我們說他有事業、有成就、有安全感,而這些品質通常都發生在人生的中年,甚至中老年。

在高中、大學期間,女性的價值已經彰顯出來的時候,男性的價值還遠遠沒有彰顯。這時女性的追求者比較多,女性就比較挑剔。

跟女性同齡的那些男生要追求這些女生的話,就顯得比較吃力;而那些較為年長的男生,優勢就比較突出,因為他們的才能和價值已經逐漸彰顯出來。

如果一位女生在大學期間就跟同班同年齡的男生談戀愛結婚,那會發生什麼事情呢?這位女生就會先對家庭做出各種投入:養育孩子、照顧家庭、扶持丈夫。隨著時間的推移,那位丈夫會逐漸積累他的人力資本,走上事業的高峰,取得越來越更多的選擇機會;與此對照,女生生理上的價值,卻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逐漸降低。這時候男生就增加了背叛女生的概率。

這種情況正在談戀愛的女生知道嗎?她們知道。即使她們不知道,她們的父母也知道。女怕嫁錯郎,女孩兒的家長會教育女兒要以小見大,帶眼識人。

如果女生找一位年紀比自己大、個人價值已經彰顯出來的男生,那麼這段婚姻的不確定性就會減少,婚姻關係就會比較牢固。這就是為什麼大多數女生會嫁給年紀比自己大一點的男生,而第二次結婚時—如果有的話—男生會娶比自己年紀小更多的女生的緣故。

當然這篇文章所談的只是問題的一個側面。今天隨著科技的進步、女性受教育機會的增加,現代女性的價值早就不單靠生理條件來展現了。教育、修養、見識都是男人和女人越來越重要的品質。

一夫一妻制,獲益者是誰?

經濟學還能解釋一夫多妻和一妻多夫的制度,它的分析結論也讓很多人感到意外。很多人會覺得一夫多妻制對男人有利,對女人不利,但根據經濟學的分析,結論恰好相反。

首先,一夫多妻和一妻多夫在邏輯上好像是對等的,兩種婚姻模式都有人嘗試過,但最後從歷史上看,一夫多妻要比一妻多夫更常見,原因是什麼呢?

原因很簡單,因為子女的產權在一妻多夫制下並不確定,媽媽是誰當然是確定的,但爸爸是誰很難確定。不確定爸爸是誰,孩子的撫養義務就不容易落實,養育的效果就會大打折扣。而一夫多妻就沒有這個問題,媽媽是誰很清楚,爸爸是誰也非常清楚。

一個社會中,如果實施一夫多妻,那會產生什麼樣的結果呢?

即便一個女人不喜歡、不接受一夫多妻制,一夫多妻制對她來說也是有好處的。因為雖然世界上不見得每一個女人都願意和別人分享一個丈夫,但只要社會上有一些男人和女人願意實施一夫多妻,那就會有更多的男人空出來,女人的選擇範圍就擴大了。

對於男人而言,情況剛好相反。只要社會上有一些男人和女人願意實施一夫多妻,那未婚女人的數量就會加速減少,男人的選擇範圍就會縮小。個別男人娶了多個女人,而有一些男人就可能終生娶不到老婆了,而即便能夠娶到,由於選擇範圍縮小,也沒有一夫一妻制下的好了。

實際的結果是,那些贊成一夫多妻制的男人—絕大部分是比較普通的男人,他們在一夫多妻制度下,情況反而變糟了;而女人,哪怕她們自己是反對一夫多妻的,但只要有別的女人進入了一夫多妻的婚姻狀態,她們自己的選擇範圍就增加了,她們的處境也變好了。

波斯納法官在他的名著《法律的經濟學分析》(Economic Analysisof Law, 2014)中清楚地指出,一夫一妻制實際上就是一種對成功男人限購的政策,它的效果是財富轉移。它讓女人的選擇範圍減少了,讓成功的、更有吸引力的男人的選擇減少了,而讓那些年紀較輕、收入較低的男人處境變好了。

看完是不是被薛老師的邏輯「折服」了?最後薛老師還留給我們一個思考題:為什麼現代社會,晚婚和不願結婚的人越來越多了?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