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今年9月上小學了,要不要提前學拼音、學算術?幼小銜接班值不值得報?昨晚,南京市鼓樓區在線教育項目——“寶爸寶媽學堂”第二講上線,鼓樓幼兒園園長崔利玲、琅琊路小學校長戚韻東、天正小學校長王九紅,與家長們討論幼小銜接話題。

  【提前學拼音沒必要】

  在很多家長的認識裏,幼小銜接等同於超前學習小學課程內容,例如漢語拼音、數學算術等等,但是在小學教育專家看來,這其實是一種誤解。琅琊路小學校長、江蘇省小學語文特級教師戚韻東認爲,幼兒園和小學在學習方式上有很大差異,幼兒園是體驗式學習,注重形象思維,而小學要發展爲課堂式學習,培養抽象思維。幼兒園“小學化”已經被證明不可取,現在是小學低年級在教學方式上向幼兒園銜接。比如,小學語文已經改變了過去先拼音後識字的教學方式,改爲先認字,延後一個多月再學拼音。

  戚韻東說:“我們可以用兒歌、用韻文、用謎語來識字,我們還可以把孩子帶到生活情境當中去識字,這樣孩子在認字時會覺得特別有趣,就不會有緊張的心情,所以家長沒有必要這麼緊張,也沒有必要提前讓孩子學習拼音。”

  【提前學算術須謹慎】

  小學主動放低門檻,迎接幼兒園的孩子,家長如果執着於“搶跑”,利弊是什麼?天正小學校長、江蘇省小學數學特級教師王九紅認爲,目前很多幼小銜接對數學的超前學習屬於知識性學習,學生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越學越有壓力,結果多半是弊大於利。王九紅告訴記者,不管家長有沒有讓孩子“搶跑”,學校依舊會嚴格按照零起點教學,而提前學習會導致小學課堂“夾生飯”現象,有的學過有的沒學過,給教師教學帶來困擾。更重要的是,教師在創設教學情境時,學過的學生因爲看過“劇透”,往往興趣不濃,猜想、探究、發現的機會也被剝奪。

  王九紅說:“數學本身比較抽象,它非常需要系統的、循序漸進的、從感性到理性的、從操作到思維的過程,如果過早、過快地超越學生身心發展速度去學數學,有可能導致一些學生對數學的畏懼、厭學。”

  【提前學寫字不如學繡花】

  提前學拼音、學算術都不好,那麼提前學寫字如何呢?鼓樓幼兒園園長、江蘇省特級教師崔利玲認爲,幼兒園孩子小肌肉發育還不完善,越早學寫字,越寫不好字。家長這時候可以通過走迷宮、拼圖、線描畫、繡花等遊戲,來培養孩子的空間知覺力、手眼協調性和觀察力,這些能力的培養,纔能有效地與學寫字“銜接”。

  崔利玲說:“像是繡花、編織都能提高幼兒的手眼協調性,有了手眼協調性,等到孩子的小肌肉發展得比較完善,他的控制能力有所提高以後,小學握筆、寫字這些難點自然就可以化解了。”

  【幼小銜接關鍵是能力準備】

  幼小銜接,知識的準備不是最重要的,能力的準備纔是關鍵。崔利玲認爲,幼小銜接要注重學習適應能力和社會性適應能力的培養。其中,學習適應力可以通過生活數學、聽故事看圖書等方式來進行,鍛鍊孩子理解和運用符號的能力;社會性適應力可以通過經常給孩子佈置小任務,來鍛鍊孩子的自信心、主動性、積極性、任務意識和規則意識。此外,幼小銜接要注意五不:不焦慮、不盲目、不威脅、不包辦、不氣餒。下面來看鼓樓幼兒園園長崔利玲寫的具體攻略:

  【幼小銜接孩子需要做的準備】

  學前期向學齡期過渡時,兒童身心發生一定質變的核心體現在社會性發展與抽象邏輯思維的心理品質上,如社會性適應是規則要求和任務密度、難度及獨立完成任務所要求的相應的能力,數學學習和讀寫則需要兒童有理解和運用符號的能力,任何過高或過低的要求都會引起銜接過程中的不適應。

  兒童入學的主要困難是學習適應與社會性適應。主動性,是社會性適應教育的核心。

  學習適應:數準備、讀寫準備(理解和運用符號的能力)

  社會性適應:自信心、主動性、任務意識、規則意識、入學態度(面對較大難度的任務與規則的執行能力)

  數準備

  用自然和實際生活機會,引導幼兒通過觀察、比較、操作、實驗等方法,學習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發展孩子觀察比較、分析綜合、抽象概括、推理判斷、分類、守恆、包含等思維能力與思維品質。

  目標1 初步感知生活中數學的有用和有趣

  1.能發現事物簡單的排列規律,並嘗試創造新的排列規律。

  2.能發現生活中許多問題都可以用數學的方法來解決,體驗解決問題的樂趣。

  目標2 感知和理解數、量及數量關係

  1.初步理解量的相對性。

  2.藉助實際情境和操作(如合併或拿取)理解“加”和“減”的實際意義。

  3.能通過實物操作或其它方法進行10以內的加減運算。

  4.能用簡單的記錄表、統計圖等表示簡單的數量關係。

  目標3 感知形狀與空間關係

  1.能用常見的幾何形體有創意地拼搭和畫出物體的造型。

  2.能按語言指示或根據簡單示意圖正確取放物品。

  3.能辨別自己的左右。

  --摘自《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

  讀寫準備

  應在生活情境和閱讀活動中引導幼兒自然而然地產生對文字的興趣,用機械記憶和強化訓練的方式讓幼兒過早識字不符合其學習特點和接受能力。

  傾聽與表達

  目標1 認真聽並能聽懂常用語言

  目標2 願意講話並能清楚地表達

  目標3 具有文明的語言習慣

  閱讀與書寫準備

  目標1 喜歡聽故事,看圖書

  對圖書和生活情境中的文字符號感興趣,知道文字表示一定的意義。

  目標2 具有初步的閱讀理解能力

  能說出所閱讀的幼兒文學作品的主要內容。

  能根據故事的部分情節或圖書畫面的線索猜想故事情節的發展,或續編、創編故事。

  對看過的圖書、聽過的故事能說出自己的看法。

  能初步感受文學語言的美。

  目標3 具有書面表達的願望和初步技能

  1.願意用圖畫和符號表現事物或故事。

  2.會正確書寫自己的名字。

  3.寫畫時姿勢正確。

  --摘自《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

  大量的調查研究發現,孩子入學後學拼音不難,真正影響孩子掌握拼音的是缺乏細緻的觀察能力和空間知覺能力,因而造成孩子學拼音時容易把外形相近的拼音混淆,因而讀錯、寫錯。孩子不宜過早拿筆寫字,適宜的遊戲包括走迷宮、拼圖、線描畫、繡花、精細積塑玩具等。

  社會適應準備

  經常佈置帶有多種指令的小任務

  自信心、主動性、積極性:挑戰難度適宜的活動

  任務意識與完成任務的能力:記住任務性語言要求,並獨立完成

  規則意識與執行規則的能力:養成習慣,內化爲自覺的行爲

  【幼小銜接家庭需要做的準備】

  創設利於學習的環境:書桌、書櫥、玩具櫃、時鐘等

  保持和睦的家庭氛圍:互尊互愛、不議論諷刺他人

  制定合理的作息時間:早睡早起、固定的遊戲時段

  準備合適的學習用品:書包、鉛筆盒、水杯等

  激發積極的入學態度:激發其對成長的自豪

  五“不” 提醒

  不焦慮 入學存在適應期

  不盲目 做好情感與能力準備勝過知識準備

  不威脅 來自兒童內在的動力優於外在的壓力

  不包辦 讓孩子承擔學習的責任

  不氣餒 暫時的落後是爲了更快地進步

  (來源:江蘇教育新聞記者/姚偉 仇煜 編輯/玉潔)

  來源:荔枝網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