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妹们中午好鸭!帝都已经彻底暖和了,泥萌是不是购物车里加满了春装,去桃花、樱花、海棠花下拍美美哒照片啦?

换季换形象的不止泥萌,这不,毛晓彤就出了一组新图,一反印象里的淡雅素净,换上了大红裙和火辣椒色的口红与美甲,一派红红火火。

然鹅,眼尖的网友很快发现,她的朱红色指甲油边缘斑斑驳驳的,好像是做过美甲,新指甲长出来后又在下面补了同色指甲油,而且涂的时候手抖了。

同病相怜的fa姐和网友们一样,被“指甲涂得还不如我”的毛晓彤妹子萌到了:

毛晓彤没涂好的指甲油为啥会让我们感觉“可爱”呢?fa姐以为,一方面,是因为这种“不够精致”的感觉,和作为明星的距离感形成了一种反差萌,更给人一种“原来明星也跟我一样”的认同感。

另一方面呢,在变美的路上,我们一步一步从青涩走向精致,走向游刃有余,按照适合自己、场合得体、精致优雅的样子打造,再往后呢,又会渴望自由舒适和放飞自我的感觉,比如,指甲油不用时时刻刻保持这种美丽的枷锁状态,生怕碰掉了上面的水钻和颜色:

听起来有点抽象?那fa姐就跟你们还原一下,从小到大,追求美的我们——无论是不懂审美的凭直觉“用力过猛”、抑或过于追求精致的时期,往往是在小时候的审美压抑下的释放。

虽然科学认为孩子2岁左右就有爱美之心,但是幼年时期,我们对美的印象是懵懂的,一方面是出自自然天性喜欢一些东西,比如花朵的亮色,最温柔的那个女老师,或者换装的玩具娃娃;另一方面则是模仿父母和影视作品,比如小女孩偷偷学妈妈涂口红等等。

这个时期的孩子是很难有自发变美的意识的,很少有孩子能有张爱玲那种“八岁我就要梳爱司头,十岁就要穿高跟鞋”的早熟。所以外在形象受家人、身边环境影响很大。很多父母都觉得孩子衣服合身暖和就好,毕竟正在长身体。(宝宝们有木有人像fa姐一样穿过姐姐穿小了的衣服,举爪~)

十几岁时,也就是性别意识觉醒,开始关注外在形象的时期,你们可能跟fa姐一样,看自己小时候的照片会脸红或者吐槽服装发型,但平时总是一周五天不得不穿着肥大的校服。

提到这种中国特色校服,马上后台有小伙伴说,自己对身材不自信,那种宽松的校服反而是一种保护和安全感。长辈们也会觉得“整整齐齐的,多好。”

的确,有很多父母和老师,会每天给孩子灌输“好好学习、其他一切都是分心”的思想,把外表美当成“洪水猛兽”,似乎孩子穿上小裙子和牛仔裤,就会不务正业、随时早恋。

(《成长教育》里,爱打扮的少女爱上中年人的情况毕竟是少数)

校规和家规里,专注学习的好孩子每天穿着校服,“小小年纪涂什么防晒霜?”“穿成这样给谁看呢?是不是喜欢上哪个男孩子了?怪不得成绩一直在下滑”

(这样的打扮,在很多中学老师家长眼里已经算“出格”)

更有甚者要求女孩子头发“前不过眉、侧不过耳、后不过领”(精灵短发都没这么短的,很少有女孩子适合留这种发型),男孩子更要小平头,大概像这样:

这样的结果就是,十多年在审美的缺失和压抑下,我们会在潜意识里认为,爱美是“坏的”、“不体面的”,从而害怕美丽,低头含胸——fa姐小时候就总有人黑发育比较好的姑娘.......

审美意识的缺乏也会导致用力过猛,生活中的用力过猛在于,急切地想要表现出某一个特质却没掌握好度,过犹不及。比如,当喜欢上了什么人或者有了什么场合想去打扮时,往往会变成《我的少女时代》女主角这样(当然,电影里有夸张成分):

再夸张点就是《夏洛特烦恼》里,假小子马冬梅扮起淑女这样:

fa姐非常羡慕在这个年龄就有机会正视自己、培养基础审美意识的姐妹们,可以从小挺胸擡头体态良好,编一个好看的头发,悄悄把上衣扎在裤管里显比例更好,用合适的保湿防晒、跟痘痘说再见.......

这样的姑娘,也许五官身材的硬件不是最出挑的,但一定会有种云淡风轻的美人感;也许不是最时髦抢眼的,但一定打扮得适合自己、看着就舒心,在之后的变美进阶中走更少的弯路。

无论青春期有没有这种机会提高审美,终于,12年寒窗苦读之后,在被称为“整容院”的大学,宝宝们开始一点点琢磨自己的发型、妆容、服装风格,开始各种尝试摸索,有很多姑娘会“脱胎换骨”。

这一时期首先要克服的,是你心里那道坎:类似于各大论坛充斥着的论调“长得好看怎么都好看”,以及“不好看的人就该朴素,不能丑人多作怪”,相信合适的打扮会让你改头换面。看宋雨琦出道前后:

心理上克服之后,变美的关键词是“精致”,这时候蜕变的姑娘很多很多,精致的背后是高度自律甚至是下狠心——fa姐经常看到“女孩为了变美能有多拼”的帖子说,为了苗条身材和漂亮的马甲线,坚持每天在健身房挥汗如雨,

吃白水煮鸡胸配蔬菜;为了好皮肤戒糖戒辣,跟奶茶火锅说再见.......

恨不得像麦瑟尔夫人附体——就算出门拿个快递都要化全妆、武装到指甲,面膜水乳每天都到位,口红眼影是最新的色号而且吃完饭一定要补妆。

衣服包包都搭配好,怎么搭配显腰细腿长气色好都考虑清楚,甚至睡衣都美到分分钟可以出街约会.......

顶峰应该就是麦瑟尔夫人2.0版本了——从来没人见过素颜,包括男友和室友,永远是化好妆卷好头发的样子,每天坚持量三围和大小腿围......

姑娘们战战兢兢地维持着精致美貌,还要看起来云淡风轻浑然天成——看起来是一个简单的马尾,实际上需要绑十分钟来保证显头型圆润饱满;底妆一定要清透无暇,看不出涂涂抹抹过多少层......

总结一下就是用很多的人力,达到最自然的、天生丽质般的效果。你成了大家口中那个“人好看怎么打扮都美”的姑娘,背后付出多少,只有自己知道。

而且,一旦自律起来,保证美美哒形象示人,那就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不能顶着几天没洗、满头油的发型衣着邋遢地出门——因为习惯了美的你之后,自己也会觉得不自在,而且一会美一会不修边幅的话,就会在大众视角里缺乏美人感(硬件巨巨巨好的当fa姐没说)。

ps:人都是社会动物,虽然不用刻意去取悦别人的审美,但是没有人有能力屏蔽别人的目光对自己心理的影响。这样,当别人习惯以对待一个美人的心态来对待你,你会举手投足不再露怯,姿态不知不觉优美,眼神不知不觉自信,真正达成那种美人感。

到这个阶段,往往你心里就会迷茫了,精心打造出来的美好是真实的吗?到底美的是自己,还是那些彩妆潮服?洗尽铅华的自己还会是美的吗?(fa姐闺蜜就曾经觉得自己卸妆后“不好看、不习惯”,严重到甚至晚上不卸妆。)

这时候,已经树立起“美人感”的你,就要开始做减法了,不要把视线聚焦在脸上是不是有点卡了粉,指甲油有没有掉这些细节上,甚至,在保证整体状态是美的前提下,减淡妆容甚至素颜。

放下过多的外物装饰,给自己的皮肤或者头发放个假——不信你们看,上面这样状态的刘雯大表姐,是不是比下面盛装拍硬照时更有亲和的感染力?

这种“减法”目的是,坚持自己喜欢的生活方式,保证自己的身心在一个放松、自然的状态,而非时刻紧绷“武装到指甲”。要保持完整的自我,对自己的时间与生活、交际与独处,有清晰的界限,并且有能力和勇气去把控。

当然,真正喜欢的,能点燃你激情和兴趣的东西,你也不用刻意放下——比如就是喜欢玩个眼妆做个美甲、就是喜欢自制健康餐神马的。

知道自己如何变美,又不被变美的条条框框束缚到不适,你才会真正爱自己、悦纳自己本身而非外物,有了这种自信和依托,你自然会由内而外发出光彩,变美的路走得更顺畅。

走在变美道路上的小伙伴,不管你是在自律、“精致”,还是到了做减法的阶段,都点点右下角告诉fa姐吧!

如果你想变白变美,就去关注Fa姐吧,扫描下方二维码回复1-54或关键词,也可以直接戳卡片,就能看到相对应的文章了,快去宠爱她一下吧!

54 【焦俊艳】 7年前是小透明,换个造型一夜爆红,焦俊艳是怎么把普通五官变个性的?

55【塌鼻子】 同样是塌鼻梁,为啥在谭松韵脸上是bug,她却美得不输李嘉欣?

56【眼神】为什么刘诗诗吴谨言演戏像眼盲,佟丽娅的眼睛却会说话?

让fa姐瞧瞧,哪个用心的小仙女在看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