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故事纯属杜撰 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Q小区聘请新物业已有七个月,本以为会迎来新气象,但现实还是一片混沌。看到小区「垃圾临时存放点」堆得小山似的垃圾,会觉得可以理解Q小区的业主口中的那句「赶走狼来了虎」

「你们大费周章就选了这么个垃圾物业啊?」

「我看业委会的人就是心怀鬼胎吧?!」

「下台吧!换更有能力的人上!」

在一片质疑声中,Q小区业委会的1号委员倒下了,2号委员倒下了,3号委员正在倒下的路上。

在不堪的现实面前,信任的崩塌不过是一瞬间的事。牺牲大量个人时间全身心的头身业委会事务,没收获认同,反而成了小区的「罪人」被千夫所指。Q小区的业委会没想到,为公开招标换物业一事忙前忙后,等来的却是这样一个结局。

业委会无法左右结果,但是却要为结果付出很多努力,牺牲许多时间。大冬天在寒风中挨家挨户送选票,拿著小喇叭扯著嗓子呼吁业主参与,除此之外,还要面对家人的不支持和业主的不信任,多少难关都是自己咬牙坚持。业委会这么惨,要为公开招投标选聘物业的结果负责吗?肯定要,毕竟更多的业主只关注结果。

但是结果远非一个「结果」那么简单,这中间夹杂著许多不可控的环节,其中「深浅」不是肉眼可以估摸。我们不妨理性地了解一下物业招标机制——换物业真的这么简单吗?

第一幕 狸猫换太子

小区换物业的原因无他,无非就是前物业管理不好,希望能请来新的物业对小区更好地进行管理。一开始大家想得很简单,费尽力气送走了前期物业后,Q小区业委会以为迎来了物业公开招投标就是迎来了胜利,只是没想到后续的发展超出了控制。

听闻Q小区在与现在的R物业签约之前,其实是和B物业公司看对了眼。B物业公司给Q小区制定方案也比较符合业主的预期,本欲「喜结良缘」,谁知半路杀出个「程咬金」。

让我们把时间往前推几个月,画面切换到Q小区物业公开招标现场。Q小区是2018公开招标的前几例,各方都很重视,各级领导也来到现场视察。事情进展到暗标的阶段都还是公平公正的,标书上只有编号并无企业名称,评分委员并不知道自己在给谁打分。然而,事情在明标的时候,戏剧化的一幕发生了——

根据明标的评分标准,如果物业公司拟派的项目经理人有得奖的经历,会有加分。R物业公司派来的人并没有得过奖,在明标时R物业公司并不具备优势。但是,在明标阶段,现场一位政府工作人员替R物业公司说话:「R物业公司的人也是得过奖的!」

这短短的一句话蕴含了巨大的信息量,R物业公司的人是否真的得过奖似乎已经不重要了,一股无形的偏向在蔓延。最后,专家都给R物业公司打了最高分,毫无悬念,R物业公司中标了。

Q小区的代表M先生当场就觉得事情略有蹊跷,回到家网上一搜,发现所谓的R物业也得过奖,不是得过奖的项目经理人,而是最美物业人!

第二幕 狼前虎后

M先生对这个结果虽有疑虑,但是招标代理公司再三表示这个结果绝对公平公正,是根据评分排名而来,并且结果已经公告出来,没有任何挽回的余地。

俗话说「新官上任三把火」,但R物业接手Q小区不到一个月,Q小区业委会已经与R物业公司开了两次对接会议,要求物业公司尽快完成新老物业的交接,但是R物业公司总是再三推脱,使得事情没有下文。

面对R物业公司的不作为,M先生深感无力,但物业就是不按照你的要求办事,你又能怎么办呢?所谓的制约条款对物业公司根本没有用,业委会也没法监督。

而另一方面,Q小区的业主们也对业委会很不满,毕竟在业主们看来,这个物业就是业委会选择的结果,而这个结果并不让人满意。事已至此,Q小区的业委会只觉得有苦说不出啊,前面的努力付诸东流不说,现在一边要「讨伐」物业公司,一边还要接业主们给的「臭鸡蛋」!

第三幕 利与弊

物业公开招标就像是场「比武招亲」,按理说应该是各家物业上前切磋,武功最高者胜出中标。但现在整个「招亲现场」都更像是预先安排好的。

业委会选择以公开招标的方式聘请物业是为了公平公正,避免争议,而如今换物业的结果不理想,招来「老虎」进到自己的小区,业委会也难辞其咎。对于业主来说,结果才是最重要的。无论公开招标程序如何标准、规范,最终的结果不容乐观的话,业委会的努力就没有了意义。这样的情形把业委会顶到一个尴尬的位置,在业主看来,业委会要为选聘物业公司负责,但事实上,在公开招标选聘物业的过程中,业委会的许可权很小,无法左右大局。

下面让我们来看一下业委会在物业招标机制中的局限性

首先,评分委员会的构成通常是4名专家+1名小区代表,这意味著小区业委会的许可权比重仅有五分之一。

其次,我们看评分标准,就明标部分而言,很多标准是硬性的。譬如企业信用信息分,如果这家物业信用信息分值为0(优秀)那么评分系统自动就会给12分。这都是业委会无法左右的,至此,业委会的许可权又被稀释了。

再者我们目前物业招标的评分标准更多的是建立在物业公司的投标书上,而不是通过路演和踩盘。一份投标书的好坏可以左右最后的结果,这导致物业招标就像是一场语文比赛,如果物业公司派了一个非常擅于制作招标书的人前来「参赛」,那么这个物业就有很大的优势。可是,管理小区又哪里是纸上谈兵的事情?

第四幕 臭鸡蛋和鲜花

一定程度上,目前的物业公开招标机制造就了业委会今天的尴尬位置,业委会不能对物业的选择下最终的决定,但是又要为物业的好坏负责。

以下是昨天浦东绿地威廉小区物业选聘结果出炉之后业主的留言,仅从这些筛选的留言当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业主的失望。而在结果面前,前期的程序正义已成枉然。毕竟,只有结果正确了,努力才有意义!

在一片质疑声中,Q小区业委会的1号委员倒下了,2号委员倒下了,3号委员还在咬牙坚持著……

业委会是小区权益的「守护神」,如果业委会委员们都放弃了,那小区就真的完蛋了!

就目前而言,业委会对于各方都是一个不太友好的存在,业委会有天生的监督基因,而且是自下而上的权利赋予机制。一旦有什么风吹草动,业主会猜测业委会「居心叵测」,背后有「油水」;物业又嫌业委会麻烦,这也要管那也要管,最后的结果就是业委会两头不得好。所以,网上各种对于业委会的攻击和谩骂也就不难理解了。

但另一方面,业委会对于小区的业主们而言就像是「守护神」一样的存在,没有业委会,什么改革都没办法推进;没有业委会,业主们的利益无法得到维护;没有业委会,谁来对物业公司的无良行为说「不」?业委会对于小区而言不可缺少,但是改变小区的环境,也不是光靠业委会一方就能行,各方都需要理性地去分析、解决问题。

从众蚁接触的诸多小区业委会案例来看,展现在业委会前面的,往往不是康庄大道,但如若认为做的事情是正确的,那还是要坚定地贯彻既有的理念继续向前!鲜花和掌声迟一点又何妨?

阅读延伸

01 办公地点被包围,物业选聘遭停摆,业主大会投票箱需要电锯切开|看西班牙名园业委会的荆棘之路

02 「比起业委会参与者,我们的部分工作人员可能更需要「补一补」基础知识。」一个街道干部眼中的业委会困境

03 是非成败转头空!我的一年业委会的经历和感想!

04 涉「业委会」纠纷案件面面观|北京市石景山区人民法院报告

05 千万笔下留情,不希望给小区带来任何不好的影响|一个土豪社区业委会副主任的自我修养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