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时期的大后方,郭沫若历史剧《屈原》应运而生,傅抱石也从此时开始了屈原像和《九歌》人物的创作。这一时他随同郭沫若在国民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三厅工作,各方面受到郭沫若的不少影响。

傅抱石二湘图

设色纸本立轴

题识:抱石写湘君湘夫人。

钤印:傅、往往醉后

136.5×68 cm

说明:林医生旧藏重要中国书画。林建威医生Dr. David T. W. Lin (1915-2002)毕业于加拿大蒙特利尔McGillUniversity(麦吉尔大学),后在Cornell Medical Center (康奈尔医疗中心)及New YorkHospital(纽约医院)学习外科手术。1946-1948年间回国任教于南京中央医院主教外科手术,返回蒙特利尔后任教于Royal Victoria Hospital (皇家维多利亚医院)50年代-70年代,出任蒙特利尔中国医院主席,加拿大中国文化中心主席,蒙特利尔中心狮子俱乐部主席等职务,为中加文化交流做出了重要贡献。1986年获得"Order of Canada」(加拿大勋章),是加拿大的最高平民荣誉勋章。傅抱石,李可染,叶浅予,黄胄,王雪涛等作品均为60年代中加文化交流时期所获赠,它们见证了1968年前(中加建交前)中国与加拿大的民间文化交流。

傅抱石二湘图(局部)

「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战争时期的大后方,郭沫若历史剧《屈原》应运而生,傅抱石也从此时开始了屈原像和《九歌》人物的创作。这一时他随同郭沫若在国民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三厅工作,各方面受到郭沫若的不少影响,「九歌题材」是呼应著郭氏剧本《屈原》而生的,「寓有家国兴亡之意,而于忠臣逸士特为表彰。」

傅抱石二湘图(局部)

傅抱石先生的第一幅《湘夫人》绘制于1943年,他在画中题道:「屈原九歌自古为画家所乐写。龙眠李伯时、子昂赵孟俯,其妙迹尤光辉天壤之间。予久欲从事,愧未能也。今日小女益珊四周生日,忽与内人时慧出楚辞读之,『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不禁彼此无言。盖此时强敌正张焰于沅澧之间,因商量写此……」次年十一月郭沫若五十寿诞,题诗其上,结句曰:「莫道婵娟空太息,献身慷慨赴幽并。」后又转赠周恩来,由它带回陕北。可见,湘夫人寄托著他对时局的忧心:如同湘水之神娥皇女英一般,充满对归人的殷切期盼与悲悯之情。

傅抱石二湘图(局部)

五六十年代后,那些寄托愁绪与悲情的艺术形象,渐渐发生变化,成为作者特定的艺术符号:历史和传说中的人物在其笔下或为忠义气节的代表,或是清逸雅丽的标志。其笔下「湘夫人」,四十年代脸面和眉眼都偏长,受到顾恺之《女史箴》图的影响,表情时有怅然若失的愁情。五、六十年代,脸面渐圆,眉眼略短,更合乎比例,眼目也随之明媚起来。这件湘夫人是傅抱石变法后的作品。所绘湘君、湘夫人,是作者理想中的女性美标志,亦有一种说法,是傅夫人罗时慧的幻化。她富含深情、襟怀洒落、高洁典雅、超然脱俗,具有中华女性的传统美德,亦可抽象而成对于古典风神无上的追求。

傅抱石二湘图(款)

画面中人物线描流畅劲健,落叶点厾洒脱淋漓。两位女神,一位静立一位抚琴,一静一动,相互呼应对照中,愈显精彩。最为传神的是双眼,淡墨轻勾,透明清空、含情无限。这种神奇的意境,使画面婉约生动,意味深长,回味无穷。此外,题识部分的篆书款也较为特别,笔笔含有韵律。其以草书笔意写篆书,结体开张且笔意率真,似从秦诏版中汲取了养分。

- The End -

推荐阅读: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