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可以换一个方式来看苏维埃强行推行自然主义的问题。为什么苏联和纳粹德国都把视觉上的现代主义看作是潜在威胁呢?

当时苏德两国都需要调动国内人民的热情和力量,以投入经济和军事的发展。两个国家最终都演变成这样一种体系:对人的彻底控制,以保证个人对集体目标的绝对忠诚。从这个角度讲,自然主义的再现要比概念性的再现更易于控制。自然主义的再现是对外在的实体表象的视觉模仿,把观众的注意力引向外在实体。比方说,当我观看一个战士的写实影像时,我的兴趣会挪移到画布之外,这画就像一个窗口,使我看见真正的战士。一幅自然主义的再现作品,尤其当它所包含的审美特性的水准并不高的时候,它就只不过是表现的主题而已,并不能使观众的注意力停留在「有意味的形式」上。

毕加索的《格尔尼卡》(下图)也是一幅再现作品。我能够辨认出每个元素:公、母亲、孩子、马、台灯、灯泡等等。

但它并不是一扇窗户。

画上的每个表现元素都是按照毕加索所想,而不是按照他的所见来表现的。所谓的母亲的形象只不过是某种理念在视觉上的转变,代表受苦受难、失去希望的女人,并不模拟人们眼中的具体的妇女形象。

整幅绘画是理念的再现。

《格尔尼卡》有好几种可能的意义,具有多重含义。对有些观者而言,多重含义令人不安。比方说这幅画当年在巴黎展出时就有许多人抱怨毕加索画得晦涩难解。

当然,多重意义不仅困扰观者,还会令官方难以控制人们的思想。

当一幅画以视觉形式表现所想而非所见时,对不同的观者会产生不同的意义,对同一个观者也会产生不同的意义。依照自然主义的风格,画人的侧面只画一只眼睛,而另一只眼睛在看不到的另外半边脸。假如把第二只眼睛也画在侧面——就像毕加索那样,这就是概念化的再现。这样一来,不同的观者会有不同的理解,它就是具有多重意义的符号。

由此,视觉艺术中的现代主义比严令禁止的某些思想更具有危险,因为它训练头脑,让人更会捕捉事物表象之外的真相。立体派、至上主义,超现实主义等都能辨别所见事物与非所见却重要的事物之间的区别。

想像一下,假如用现代派的画笔来表现公务人员,可能会暗示乃至宣称好几个主题:表面上是投身于高尚事业的军人,实际上是个杀手;服务对象是暴力组织而他不过是天真的牺牲品;为了保证特权阶级的利益搭上性命,他自己甚至还算不上这个阶级的一员;他既是杀手又是受害者……

非自然主义的形象和非具象的构图训练观者感受外显和内隐的对立,这一点才是官方最担心的。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