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道細菌物語

  有害菌  有益菌  資料圖片

王雲濤/繪

王雲濤/繪

王雲濤/繪

王雲濤/繪

王雲濤/繪

王雲濤/繪

  上接C01    

  專訪專家:南方醫科大學南方醫院消化內科主任李明松

  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三醫院消化內科主任周鵬志

  「瓶裝水細菌超標」、「冰塊菌落總數超標」……在越來越多不安全食品被曝光的同時,也在社會上形成一種細菌「十面埋伏」的恐慌。消化科專家表示,不必因噎廢食,只要正確認識、看待細菌,就能取其所長、避其所短,不但能不被細菌所傷,還能好好利用腸道菌群為我們健康「服務」。例如多數有害菌、條件致病菌是「病從口入」,通過減少接觸、增強身體抵抗力,可以避免出現食物中毒;而有意識地培養、適當攝入有益菌,則能增強免疫力、強身健體。

  新快報記者林恆華通訊員黃賢君

  A

  乳酸菌

  分類:有益菌

  來源:腸道菌群中存在,可以通過從外來攝入補充。

  作用:乳酸菌是一種重要的有益菌,可以促進營養吸收、產生營養物質;具有改善人體胃腸功能、恢復腸道菌群平衡的功能,維護人體健康;抑制有害菌,形成抗菌屏障和提高人體抵抗力。

  B

  雙歧桿菌

  分類:有益菌

  來源:腸道菌群中存在,可以通過從外來攝入補充。

  作用:雙歧桿菌被稱為人體健康的「晴雨表」,隨著年齡增高而降低。雙歧桿菌數量減少、消失是不健康的一個標誌。研究表明,這種有益菌能夠增強免疫力、調整腸道菌群、降低膽固醇。

  C

  大腸桿菌(埃希菌)

  分類:條件致病菌

  來源:腸道菌群中存在,可以通過從外來攝入補充,常見於水源、牛奶、飲料、食品之中。

  作用:能夠減少蛋白質分解產物對人體的危害,合成人體所需的維生素以及有殺菌作用的大腸桿菌素。大腸桿菌是國際公認的衛生監測指標菌,在食品衛生安全檢測中是必不可少的檢測對象。大腸桿菌的數量過多時,容易出現胃腸道癥狀,如噁心、嘔吐、腹脹、腹痛、腹瀉等,嚴重時會因大量失水引起脫水、電解質紊亂甚至休克。

  D

沙門氏菌

  分類:有害菌

  來源:外來攝入。細菌容易在肉、蛋、家禽、西紅柿、甜瓜等食物間傳播。

  特點:沙門細菌是常見的食物中毒細菌,能在食物上存活很長時間,且在22℃-30℃時在食物中大量繁殖。在冰箱中可存活3-4個月,對熱抵抗力不強,在60℃15分鐘可被殺死。

  作用:沙門氏菌中毒有明顯消化道癥狀,且伴有發熱表現。

  E

  金黃色葡萄球菌

  分類:有害菌

  來源:外來攝入。廣泛存在於自然界,常見於澱粉類食品中,如剩飯、粥、米面等;牛乳及牛乳製品、魚、肉、蛋類等被污染食物中也存在。

  特點:金黃色葡萄球菌引起的感染十分常見,細菌大量繁殖產生腸毒素,進食可發生食物中毒。100℃30分鐘僅能消滅金黃色葡萄球菌而不能破壞腸毒素,因為腸毒素耐高溫、耐酸、能抵抗胃蛋白酶和胰蛋白酶消化,因此煮沸了也不能倖免,只能避免攝入不新鮮食物。

  作用:金黃色葡萄球菌引起的食物中毒起病急,出現劇烈嘔吐、腹痛、腹瀉等癥狀,重者可失水或虛脫。

  F

  產氣莢膜梭狀芽孢桿菌

  分類:有害菌

  來源:腸道菌群中存在,也存在於糞便之內,是糞便污染水體和土壤的指示菌。

  特點:污染牛肉、火雞及肉雞等食物後大量繁殖,產生腸毒素。

  作用:攝入後10-16小時,出現嚴重腹痛、水瀉、噁心癥狀,可能伴隨有嘔吐、發熱。

  腸道「明星」細菌譜

  腸道每天都在上演著「細菌大戰」,當有益菌佔主導力量,腸道蠕動健康、身體抵抗力較強;當有害菌數量過多,或條件致病菌被「帶壞」,腸道菌群失衡,容易出現胃腸道癥狀,影響人體健康。

  細菌如何致病?

  大量有害菌、人體抵抗力不足

  細菌廣泛存在於自然界中,經常被提及的引起食物中毒的「明星細菌」———大腸桿菌、沙門氏菌、金黃色葡萄球菌等有害菌亦是如此,人類無法與之完全隔絕。這些細菌是食品安全的檢測指標,日常生活中食物保存不當、加熱時間不夠、食物變質腐壞,都有可能產生這些有害菌。

  不過,這不意味著人體接觸細菌就會食物中毒。李明松介紹,首先要看接觸的是什麼菌,再看接觸的細菌數量。即使攝入一定量的細菌,人體的腸道菌群足夠活躍,抵抗屏障足夠強大,有害菌也會被打敗、排出體外,無礙人體健康;即使抵禦不住細菌,出現腹瀉,拉肚子也是一種有效的自我保護。拉肚子的作用是將細菌和毒素排出體外,避免它們進一步傷害人體。這也意味著,要避免細菌導致的食物中毒的主要兩大方法:一是避免接觸不合格、細菌超標、保存不當、腐壞的食品,另一個是增強人體抵抗力。

  如何保衛腸道?

  攝入有益菌、抵抗有害菌

  增強人體抵抗力的方法有很多,合理飲食、鍛煉等方法人盡皆知。利用細菌的特性,培養強壯的腸道菌群、增強身體抵抗力,也是一種有效的方法。例如多喝酸奶對腸道菌群有一定的益處。周鵬志表示,雖然一盒酸奶中所含有益菌對腸道菌群來說只是滄海一粟,但這些有益菌能在腸道內「佔位」,參與競爭,有助於保持有益菌在腸道菌群中的主導地位。不過,這也並不意味著要酸奶喝得越多越好,很多亞洲人有乳糖不耐受症,過量喝酸奶容易引起腹瀉,每天一杯就足夠了。

  在治療腹瀉的藥物中,還有一類乳酸菌藥物,通過迅速為腸道「增援」強大的有益菌陣容參與「細菌大戰」,可以對付細菌中毒。

  相關鏈接

  菌落總數超標

  菌落總數是指,在一定條件下每克檢驗樣品所生長出來的細菌菌落總數,既包括大腸桿菌等致病菌,也包括乳酸菌等有益菌。目前,菌落總數被用來判定食物是否存在細菌污染的程度以及衛生質量,是國家食品衛生檢查的一項指標。菌落總數超標,意味著食品的衛生狀況達不到基本的衛生要求,食用菌落總數超標的食物容易引發細菌中毒,繼而引發各種腸道疾病,出現嘔吐、腹瀉等癥狀。

林恆華、黃賢君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