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建王朝中英明的君主有很多,比如漢武帝、唐太宗、明成祖、明孝宗等等,那糊塗的帝王就更多了,俗話有云“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里。”做了好事不一定被後人記住,但禍國殃民大多會背上一世罵名。

三國末期,曹髦被殺,司馬昭立曹奐爲皇帝,此時的魏國政權實際是司馬家族在掌握,曹奐只是傀儡。不久司馬昭去世,司馬炎逼迫曹奐退位,至此魏國滅亡。司馬炎成爲西晉第一個皇帝,在洛陽建都。

司馬炎在初期還是比較勤政的,除弊革新,並在279年滅掉了孫吳,統一了全國,中原大地終於結束了割據的局面。從此司馬炎走向了墮落,他不再關心政務,一心沉迷在聲色犬馬之中,吃喝玩樂都大講排場。

上樑不正下樑歪,皇帝的墮落,直接導致了大臣的享樂之風席捲洛陽城。國家剛剛穩定,生產生活都還沒有恢復,這麼個搞法肯定是要出問題了。不過司馬炎唯一擔心的就是未來帝國的繼承問題。

司馬炎的嫡長子早年夭折,根據嫡長子繼承製,司馬衷應該立爲太子,但是司馬衷的智力問題經常讓司馬炎困擾。想他司馬炎也爲中原大地的團結統一做出了很大貢獻,在太康年間國家一片繁榮景象,還有“太康之治”的讚譽,爲什麼卻生出來一個智力不在線的兒子。

一次司馬炎爲了帝國的前途考慮,出了一套試卷來去考太子司馬衷。司馬衷以他的愚笨頭腦當然是不會作答的。司馬衷的媳婦賈南風卻是個厲害角色,爲了能通過考試,賈南風找到一個學富五車的老學者。

這位老學者聽說是爲太子答題,更是盡心竭力,引經據典洋洋灑灑把題答得很完美。賈南風拿到答卷很滿意,就準備讓司馬衷抄寫一份,然後交上去。這本就是開卷考試,既沒有時間限制,也沒有監考老師,所以其發揮的空間很大的。

太子的近臣張泓見到答卷,馬上阻止賈南風送上去。張泓說了他的想法,皇帝本來就很清楚太子水平,把答得這麼好的試卷送上去,司馬炎看到後馬上就會知道是槍手寫的,那麼司馬衷的太子地位肯定不保。於是張泓親自出馬,把答案改成了簡單易懂的白話文,再讓司馬衷抄寫之後送了上去。

司馬炎看了之後不住地點頭,司馬衷的太子地位才得以穩固。司馬衷十三歲的時候就娶了太子妃賈南風,但不知爲何,兩人一直沒有子嗣。這讓司馬炎很糾結,太子如果沒有後代,那麼他晉國的未來可怎麼辦,司馬炎爲此操碎了心。

爲了成就此事,司馬炎出了昏招,他擔心兒子司馬衷不懂周公之禮,於是命自己的愛妃謝玖去教兒子。謝玖只能服從命令了,這過程咱們暫且不表,只是司馬衷學得很快。沒有多長時間,謝玖竟然發現自己懷孕了。

在謝玖教授司馬衷這段時間,其實賈南風都在關注着,這個女人就是後來造成八王之亂的禍首。所以謝玖很害怕,把這事情隱瞞了下來,並找機會回到了司馬炎身邊。司馬炎知道之後也是很驚訝,雖然自己的愛妃懷上孩子,這事情傳揚出去不太好聽。

但總歸這個孩子還是司馬家族的人,謝玖便生下了孩子,也就是後來的司馬遹。司馬遹生性聰慧,根本不是司馬衷可以比的,所以後人一直在詬病這到底誰的孩子,是司馬炎還是司馬衷的,到現在都無法確定。

司馬衷接班之後,天下已經開始動亂,饑民遍地,到處都是餓死的百姓。有大臣向皇帝彙報此事,希望皇帝能早做打算。司馬衷聽到之後也挺着急,他對大臣們說“他們都沒有糧食吃,爲什麼不喝肉湯呢?”原文是“百姓無粟米充飢,何不食肉糜?”這讓大臣們一時無語。

也許司馬衷不應該生在皇族世家,如果他生在百姓之家,或許能平安地生活下去。好比明熹宗朱由校,堂堂的皇帝陛下卻喜歡木匠活,皇帝不親政,那麼小人魏忠賢就奪取了大權,使得朝廷上下烏煙瘴氣。再好比南唐後主李煜,一位詩詞大牛,卻硬生生逼迫做皇帝,最後也落得成爲亡國之君。

晉惠帝司馬衷無力改變什麼,賈南風鑽了漏斗,篡奪了西晉政權,最終導致了永嘉之亂,使得中原百姓再次陷入痛苦的深淵。(文/特邀撰稿九魚亭,本自媒歡迎歷史類來稿)

聲明: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號系信息發佈平臺,搜狐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