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鬥機熱成像圖

在F-22出現之後,各國就卯足了勁想研製出一款只屬於自己的第五代隱身戰機。但截止到目前有且僅有中美俄三國研製成功,可見這種先進裝備的研製難度。而制約了其他國家發展隱身戰機的原因,一方面在戰機的氣動佈局設計上,另一方面就是材料了。就在近日,中科院傳出了消息,他們又有了新的發現,未來可令殲-20變得更加隱身。

所謂的隱身戰機,實際上指的是他們能吸收雷達發出的探測波,從而讓敵方無法發現自己的存在。不過隱身戰機要想躲過敵方的探測還需要具備另一項能力,那就是躲過紅外探測儀的探測,畢竟只要是自然界中的物體,它們都會輻射紅外線。

熱成像儀下的戰鬥機

由於紅外線的發射與表面問題有關,因此不論是在白天還是在晚上紅外探測儀都可以得到不同物體的紅外圖像。但現有的紅外隱身材料必須持續耗能不說,反應還很慢,這也導致了它在應用範圍非常的狹窄,但近日中科院發現的一種新材料,就很好的解決了這一問題。

據新華社近日的報道顯示,我國中科院蘇州納米所張學同科研團隊,發現了一種新型的紅外隱身材料,不僅更加堅固、輕便,同時還不需要額外的能源就能進行工作。技術人員表示,這是一種可以適應不斷變化的溫度,且不需要額外耗能的新型材料。

技術人員在研究時,製造了一種納米纖維氣凝膠薄膜,然後將這種薄膜用相變材料浸泡並做相應的處理得到了新的材料。在實驗中,這種新的材料可以很好的貼合實際,同周圍環境進行同樣的溫度變化,從而實現了在紅外探測儀上的“隱形”。

張學同研究員表示,“新材料不僅可以用於紅外隱身,還可以用作電子隔熱材料、電池隔膜材料等,我們預測應用前景會非常廣闊。”目前相關研究成果已經在國際著名期刊《美國化學學會·納米》上進行了發表,西方人也對中國在紅外隱身材料方面新的發現,感到驚異。

​殲-20隱身戰機

從之前的相關新聞中我們就可以知道,中國隱身材料方面頗有建樹。中國殲-20並不用像F-22那樣呆在恆溫機庫裏面,僅從這一方面也能看出,中國在隱身材料領域不輸於美國。而這也是國外對我們又確定新發現感到驚異的原因所在。

我們已經證明瞭自己在這一領域到底有多優秀,結果中國卻再一次的用實際行動在告訴世界,中國還可以更優秀。我們知道,目前我國的殲-20隱身戰機實際上還不是完全體,在發動機上面我們還有着欠缺,但新材料的出現,也意味着即使將殲-20換了更加先進的發動機,新材料也能保證殲-20的紅外隱身性不被破壞,甚至還有着更好的可能也說不定。(智忠)

聲明: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號系信息發佈平臺,搜狐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