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財經】

【事件介紹】

「零整比」揭開汽車維修暴利黑幕 車險費率精細化釐定邁出堅定一步

儘管人們對汽車維修「價格貴」早有感知,但當「零整比」這一全新的統計指標公諸於世時,這一行業的暴利程度還是讓所有人都「嚇了一大跳」——即使不算維修工時費,僅是購買一輛北京賓士W204全部配件的費用,居然足夠買下整整12輛同型號的新車。

修車費用畸高

「所謂零整比,是汽車配件與整車銷售價格的比值,即一部車輛全部零配件的價格之和與整車銷售價格之間的比值。通俗來講,零整比就是指購買整車配件的價格能夠買多少輛新車。通過這一係數,消費者可以清晰對比不同車型之間的維修成本。」日前,中國保險行業協會聯合中國汽車維修協會發布了國內常見車型的零整比係數研究成果,中國保險行業協會財險工作部主任郭紅在發布會上首次披露了國內18種常見車型的零整比。

研究結果顯示,北京賓士W204的整車配件零整比係數高達1273%,位居18個車型之首。雅力士、寶馬320i、卡羅拉、凱美瑞的零整比係數也明顯畸高,分別為720%、662%、625%和504%。悅動、朗逸、凱越、帕薩特領域、雪鐵龍C5、雅閣等車型的零整比則較為合理,分布在271%至343%這一區間。

與此同時,兩協會還推出了「50項易損配件零整比」,即中國保險行業協會根據保險業的理賠數據,統計出事故車維修過程中使用頻率、賠付金額最高的50項配件,將這些配件價格之和與整車銷售價格相比的數值。於消費者而言,這一係數比整車零整比更加精細,也更能夠準確反映消費者所購買車型的維修費用是否合理。更加令人咋舌的是,北京賓士W204的這一係數依舊「一馬當先」,高達223%;接下來依次為雅力士203%、卡羅拉174%、寶馬320i156%、寶來156%、奧迪A4L153%。

暴利源於壟斷

「與國際上約為300%的零整比係數相比,我國部分車型的維修成本明顯過高。尤其是600%、700%甚至1200%這麼高的數據顯然不合理,汽車維修行業的暴利由此可見一斑。」中保研汽車技術研究院院長馮君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說,配件價格的高低直接決定了維修成本的高低,即使新車價位相同,但消費者購買了零整比係數較高的車型,就意味著後續使用過程中可能需要支付相對更高的維修費用。

在馮君看來,我國汽車維修行業之所以會如此暴利,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汽車配件市場的高度壟斷所導致,而這種壟斷行為實際上嚴重損害了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在我國,消費者獲得的汽車配件只能來源於汽車品牌經銷商和汽車供應商,而在歐洲,無論是汽車經銷商還是維修廠,都可以從專門製造配件的廠商直接進貨。正是這些擁有自主品牌的配件廠商打破了壟斷,汽車品牌經銷商和汽車供應商之間的壟斷才無法形成。

「此次發布零整比係數,可以在一定種程度上揭示汽車產業鏈定價過程中前端與後端一些相背離的現實,讓消費者較為清楚地了解到更換零部件的維修價格和整車價格的關聯,進而了解各品牌、各車型之間維修成本的差異,能夠在現有條件下更大程度地提升消費者的選擇權和知情權。」馮君如是告訴記者。

讓市場釐定價格

與消費者一樣,保險公司也倍受汽車維修壟斷的「盤剝」。據記者了解,隨著新車購置價的不斷下降,保險公司的單車保費收入也隨之下降,然而在賠付方面,由於汽車配件價格和維修工時費不斷上漲,保險公司的案均賠付額不斷上升。這「一降一升」之間,保險公司車險業務遭遇了明顯的擠出效應。

同樣值得關注的是,早在今年的全國財產保險監管工作會議上,保監會副主席陳文輝就提出「要堅持保護保險消費者利益原則,積極穩妥推進商業車險改革,將選擇權交給消費者,將定價權交給保險公司,建立健全市場化的商業車險條款費率形成機制」。而且從國際經驗看,車險費率釐定均以風險細分為出發點,引入多種費率因子,如車輛用途、車型、初次登記日期、安全裝置、駕駛者年齡、使用目的等,對車險費率進行從「車」和「人」兩個方面進行精細化測算。

「零整比係數的推出與即將開啟的商業車險費率市場化改革之間是否存在關聯,對於車險賠付又有哪些影響?」對於記者的提問,中國保險行業協會車險理賠工作組組長、人保財險理賠事業部副總經理畢欣表示,車險賠付分為車輛等物質損失和人傷損失,其中人傷約佔1/3,物損約佔2/3。配件在車損中大約佔55%-60%,而保險賠付率和綜合成本率的高低都與這些因素緊密相關。通過研究零整比係數,可以促進不同車型的賠付更加透明化,同時對賠付成本提供參考。

「從國外經驗來看,零整比係數是影響車險定價的因子之一,比如在英國,新車購置價格、零配件價格,以及車輛的安全性能、易維修性等眾多因素共同構成車型費率釐定因素。精細化、個性化的車險定價是國際發展趨勢,但在中國市場尚處於初級階段。」畢欣如是告訴記者。

汽車維修暴利,誰最應當反思?

汽車「零整比」係數的研究,揭開了汽車維修暴利的不合理狀況。但正如有專家指出的,「媒體曝光4S店宰客、零配件價格畸高,已不是一年兩年,但始終沒有得到監管部門的回應。」監管部門沒有及時回應的態度,恐怕最為不正常,最該引起反思。其實不光豪華車的「零整比」係數畸高,即使是國產品牌也超過400%。而在國外,300%左右的整車配件零整比是最常見的。

國內汽車「零整比」為何畸高呢?矛頭直指2005年開始實施的《汽車品牌銷售管理實施辦法》,其中規定:「汽車品牌經銷商應當在汽車供應商授權範圍內從事汽車品牌銷售、售後服務、配件供應等活動。」這條規定在現實中形成了生產商+經銷商模式,維修與配件供應被這兩方牢牢控制,壟斷就此產生。很多4S店即使銷售不掙錢,通過售後維修保養也能賺大錢。這種狀況,無疑是阻礙了消費者的選擇權,只能等著挨宰。而按照歐洲汽車售後相關法律法規,經銷商、維修廠是可以從符合標準的配件廠商直接進貨的。

那麼,要打破不合理的汽車維修「零整比」,就得打破壟斷,終結生產商加經銷商的模式,讓任何品牌的汽車配件,在任何修理廠都能以同樣合理的價格買到,消費者想從哪兒修車,就能從哪兒修車。要實現這個目標,反壟斷法律要儘快被激活,不能再繼續睡大覺,相關部門要儘快行動起來,清理不合理規則,修改《汽車品牌銷售管理實施辦法》里的不合理條款,將消費者的自由選擇權,真正落到實處,讓市場真正發揮作用。

維修暴利,不光侵害消費者權益,還不利於汽車保險行業和汽車維修行業的健康發展。打破暴利壟斷,不光汽車維修費用會降下來,車輛保險費用也可能降下來,汽車業將釋放出強大的市場潛力。

汽車配件暴利凸顯法律失范窘態

根據《汽車品牌銷售管理實施辦法》第二十五條規定:「汽車品牌經銷商應當在汽車供應商授權範圍內從事汽車品牌銷售、售後服務、配件供應等活動。」對於該實施辦法而言,並非是為了汽車售後服務壟斷而設,而是間接強化了國內汽車售後維修與配件供應的壟斷。這樣的規定面前,汽車配件必然會陷入壟斷後的價格虛高狀態,消費者的合法權益無疑面臨「被宰」的境地。

其實,即便《汽車品牌銷售管理實施辦法》中明顯帶有服務壟斷的傾向,但並不意味著價格可以隨意太高,汽車經銷商也不是可以肆無忌憚的提高價格。根據《價格法》規定,「經營者定價,應當遵循公平、合法和誠實信用的原則。經營者定價的基本依據是生產經營成本和市場供求狀況。」如此來看,汽車配件售後服務,理應在合理的價格區間內,不能只為追求利潤,而侵害消費者的合法權益。

但是,根據報道來看,在汽車配件售後服務中,經銷商明顯具有故意抬高價格的主觀意圖。根據中保研汽車技術研究院院長馮君說:「在國外的研究數據中,300%左右的整車配件零整比是最常見的。600%、700%這麼高的數據顯然不合理,尤其是外國車企抬高了零配件定價,目的就是攫取暴利。」從這個角度而言,如果缺乏相應的懲罰和約束,壟斷服務市場,任由經銷商自主定價,必然會產生畸高的價格。

誠然,《價格法》對不合理的定價予以禁止,但是法律規定過於模糊和壟斷,懲罰和約束手段也過於寬泛,很難產生實質效用。同時,囿於法律層面的「先天不足」,導致了監管責任的弱化和虛置,無法對高價格形成有效的監管。對於這種現象,就有必要杜絕法律失范狀態,從法律方面進行針對性補強,力求汽車配件價格保持在合理水平。而且,還必須強化相關監管部門的責任,倒逼監督執法力度的強化,形成無縫隙、全覆蓋的監督管理網路。唯有如此,才能勒住汽車配件價格虛高的「脫韁之繩」,切實保護好消費者的合法權益。

【啟示與思考】

儘管「買得起,修不起」早已成為許多車主的切身感受,但權威數據所揭露出的汽車售後環節「黑心」程度,還是遠遠超出了人們的想像力。全車零件總價是新車12倍,構成了「1+1大於12」的駭人邏輯,完全顛覆了價值規律,如此明火執仗的宰客,無異於對消費者權益的公然踐踏。

對此,不用懷疑,在中國內地市場存在如此之高的汽車維修暴利,肯定是相關汽車品牌生產、銷售與維修商見利忘義盤剝消費者利益的不道德行為,而且理當也應該受到譴責。不過與此同時筆者也認為,如何將現有對汽修暴利的譴責轉化為制度的進步與健全的動力,或許才是解決問題的關鍵。

首先就制度建設要求講,眾所周知,包括汽車銷售、維修在內的任何一種市場制度安排,其中最重要的有一點就是要對有可能形成的壟斷暴利有所預期,並進而能夠在制度機制層面上做好應對與準備,想如此才能在市場公平競爭前提下,保證消費者的正當權益儘可能地不受侵害。換句話也就是說,只有當制度面對市場壟斷、暴利時能夠及時作出「反擊」反應,並進而使相關侵害消費者行為受到懲罰時,相關的制度才能稱得上是一種「好」的制度。在此具體就以國內品牌汽修暴利現象來說,不難看出,國內汽修市場之所以存在更換一輛車所有配件的花費可以購買12輛新車怪象,背後原因固然有相關品牌汽車廠商利欲熏心。可同時也不得不要承認,現有相關汽車廠商藉助於所謂4S店謀取暴利的行為,並沒有違反有關部門制定的汽車品牌銷售管理規定。也就是說,在某種程度上是制度的缺陷為相關汽車廠商提供了謀取壟斷暴利的「空間」。

還有就市場制度與消費者關係講,可以肯定,現代社會人們之所以要選擇市場經濟作為推動社會經濟發展主要模式,主要就是因為人類社會發展歷史已經證明,這樣的經濟模式,能夠在有效制度環境中,最終可以實現提升社會公共與公眾福利水平的目標。對此說白了就是,只有當市場具備了有效的制度安排與公平競爭兩個必備要素時,結果才能在保證消費者正當權益不受侵害同時,實現提升社會公共與公眾福利的目標。在此同樣以國內現有的汽修暴利怪象來說,顯然不能否認,與相關汽車品牌商的見利忘義相比,現行相關制度的缺陷,可以說是汽修暴利得以存在並使消費者在過去多年裡深受其害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此意義角度講,如何儘快使相關制度健全,並進而在打破品牌壟斷前提下,對消費者正當權益提供有效保護,顯然無疑是相關監管與制度設計部門不能迴避的一個重要問題。

解鈴還須繫鈴人,改變「修車貴過買車」的現狀,就必須彌補制度缺陷,打破市場壟斷。在歐美等發達國家,汽車售後相關法律法規明確規定,經銷商、維修廠可以從符合標準的配件廠商直接進貨的,從而避免了汽車生產廠商壟斷帶來的零配件的價格畸高。反觀我國,儘管在各方人士的奔走呼籲下,《汽車品牌銷售管理實施辦法》的修訂工作數次被提上日程,但至今仍是「只聞樓梯響,不見人下來」。

我國已經成為世界第一產銷大國,私家車保有量超過8500萬輛,涉及的車主和家庭成員數以億計。為了切實維護廣大消費者的合法權益,「修車貴過買車」的制度修訂必須儘快實施,打破汽車廠商對原廠配件渠道的壟斷和對零部件供應商的限制,在售後環節引入充分的市場競爭機制,從而推動零件的價格回歸價值,保障消費者的公平交易權。

歡迎繼續關注經典案例。

(轉載請註明來源:宣講家網站71.cn,違者必究。)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