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军事原创火星方阵2018-01-02 15:41:45

编译:王德华

美国《国家利益》杂志网站元月1日刊发文章认为,驻扎在韩国和日本的美国军队,成了朝鲜的「核人质」。 美国前沿部队的弱点也阻碍了美国领导人采取可能引发冲突的军事行动;如果美国的闪电战中有一部分失败了,那么朝鲜的核导弹可能会进攻美国在韩国和日本的军事基地。

文章认为,特朗普称,所有政策选项(包括使用武力)都在谈判桌上,迫使平壤放弃其核计划和弹道导弹计划;第二次朝鲜战争将是可怕的;一旦美国军人死于敌人攻势,总统几乎不可能摆脱条约义务而介入战争。因此,是时候转移这些「核人质」了。译文如下:

随著朝鲜半岛局势紧张,人们对朝鲜的核武器能力感到担忧。美国国防部长詹姆斯·马蒂斯最近表示,与谣言和危言耸听的媒体报道相反,平壤还没有对美国本土构成严重威胁。然而,对于驻扎在韩国和日本的美国军队来说,情况却并非如此。这些绊索部队(tripwire forces)已经变成了核人质,在朝鲜目前的导弹部队射程内。让军队驻扎在这样一个脆弱的地方是愚蠢的。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他们的存在甚至可能会降低美国对东亚联盟的安全承诺的可信度——这与传统的关于这种部署效果的看法相反。冷战时期在东亚和欧洲驻扎绊索部队的理由是,这一举措保证了美国卷入任何冲突。

专家指出,在冷战的关键历史中,正是出于这种目的,美国的盟友们曾反复寻求这些部署。继任的历届总统政府都认为,这一举措对于安抚华盛顿的安全伙伴至关重要,美国绝不会、也绝不会违背承诺。一旦美国军事人员死于敌人的进攻,总统几乎不可能放弃条约义务。

大多数美国人没有意识到,决定美国锁定其承诺的因素是什么。官员们当然没有告诉公众该布署的含义。新闻媒体的大部分也让美国人感到幸福,他们不知道,在危险的竞技场前线出现的绊索部队增加了冲突升级的风险,从而导致美国本土的灾难。如果公众知道从这些承诺和军队部署中产生的危险,对华盛顿盟国承诺的态度可能会大不相同。

在冷战的背景下,美国领导人将把朝鲜对韩国的攻击视为共产党发动的全面攻势的开局阶段,以改变整个东亚地区的均势。莫斯科和北京都认为平壤是一个重要的战略盟友。中国官员甚至将中朝关系形容为「唇齿相依」。「苏联和中国支持平壤通过武力统一朝鲜半岛,从而消除一个美国盟友和恐吓更重要的盟友日本,这并不是一个牵强的概念。」事实上,这两个共产主义国家都支持朝鲜1950年入侵韩国。

目前的情况完全不同。莫斯科和北京都保持著与韩国的外交关系(尤其是在中国,)也有著丰厚的经济联系。俄罗斯和中国都不希望金正恩的政权做任何鲁莽的事情。事实上,北京和莫斯科曾多次敦促双方在当前的对峙中保持谨慎和克制。

因此,美国对韩国的防卫承诺(少量驻扎在韩国的美军),不再需要阻止来自其他大国的更广泛的安全威胁。此外,韩国和日本现在都有经济资源来建立他们自己的军事能力,他们可能需要威慑或击败朝鲜。平壤的威胁通常纯粹是一个次区域的威胁,一个暴发户和三流政权对其邻国构成威胁。美国的参与,特别是二战的出现,使得当前的危机更加广泛。在朝鲜半岛爆发的冲突将使美国绊索部队冒著巨大的风险,承担对美国的固有风险。

此外,美国绊索部队在东北亚地区的可能影响,比冷战期间这些部队所扮演的角色更为不可预测。 像苏联或者中国这样的敌对大国可能不敢发动对美国盟友的侵略战争,他们知道,考虑到关键的利益,华盛顿可能别无选择,只能回应甚至冲突。 但是,美国前沿部队的弱点也阻碍了美国领导人采取可能引发冲突的军事行动。

后一点特别有关韩国目前的局势。尽管特朗普政府坚称,所有政策选项(包括使用武力)都在谈判桌上,迫使平壤放弃其核计划和弹道导弹计划,但发动一场预防性战争可能会让成千上万的绊索部队人员丧生。他们大多数驻扎在朝鲜和韩国分离的非军事区附近。即使是对朝鲜进行的一场精彩的空袭和海军攻击,也可能无法阻止大规模的反击战,这将对非军事区和距离这条线仅50公里的首尔市区造成最大破坏。如果美国的闪电战中有一部分失败了,那么朝鲜的核导弹可能会进攻美国在韩国和日本的军事基地。合理地认识到潜在的危险,甚至会抑制大胆的特朗普国家安全团队发动一场预防性战争。

美国人对朝鲜的政策持不同意见。鹰派认为,耐心的外交政策已经不再可行,因为朝鲜很快就会有能力打击美国的目标。一些人甚至公开提倡一场预防性战争。鸽派和谨小慎微的现实主义者认为,额外的、更灵活的外交是必不可少的,因为第二次朝鲜战争将是可怕的。

然而,所有的派系都应该认识到,让美国的绊索部队留在东亚不再符合逻辑或建设性的目的。如果官员们得出结论说,消除朝鲜的威胁,就必须采取激烈的行动。他们是限制华盛顿政策选择的人质。与此同时,如果双方都发生了意外或误判,那么这些军队将成为这场极端惨烈战争的第一批受害者。无论他们是鹰派、鸽派,还是对朝鲜持谨慎态度的现实主义者,美国人都应该同意,是时候转移这些核人质了。

  • 军事历史
  • 朝鲜半岛
  • 美国
  • 韩国
  • 日本
  • 推荐阅读: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