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文化大革命发动50周年,同时也是「文革」结束40周年。由中央文献研究室和中共党史研究室联合审读的重大题材作品、中央文革小组组长陈伯达的传记作品——《陈伯达传》全本日前在内地出版。这部近80万字的「巨著」,是海内外陈伯达的唯一传记,被公认为是叶永烈最好的传记作品。该书由新华文轩北京出版中心·北京华夏盛轩有限公司与四川人民出版社联合出版发行。

毛泽东身边的政治明星

凡是对「文革」稍有了解的人,都知道陈伯达的「大名」:他是毛泽东身边的政治秘书,是中央文革小组的组长,号称「理论家」「中共一支笔」「中国舆论总管」。当时是仅次于毛泽东、林彪、周恩来的「第四号人物」。但关于陈伯达的个人情况公开资料却很少,于是著名传记作家叶永烈在1988年陈伯达刑满释放后,对其本人及其儿子、秘书等知情人进行多次采访,历时近30年创作、修订成书。

陈伯达学识渊博,毛泽东和中央其他领导往往用「老夫子」戏称他,周恩来曾称赞他是我们党中最好的理论家。陈伯达最大的本事就是把毛泽东的一句话变成一篇《人民日报》社论或者《红旗》杂志社论。当时很多阐述毛泽东的思想文章都是陈伯达写的。特别是在文化大革命期间,毛泽东往往只说一两句关键性的话,他便可领悟其中的意思并将其落实为重要的论述文章,其他人很难做到,毛泽东也恰恰看中他这一点。

「疯狂的年代,发疯的人」

陈伯达是「文革」当中为数不多彻底认错的人之一。在接受叶永烈独家专访时,回顾自己的一生,陈伯达曾不胜感慨地说:「『文化大革命』是一个疯狂的年代,那时候我是一个发疯的人。我是一个犯了大罪的人,在『文化大革命』中,我愚蠢至极,负罪很多。我的一生是一个悲剧,我是一个悲剧人物,希望人们从我的悲剧中吸取教训。」

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中国都处在对毛泽东个人崇拜的时期,文化大革命的发动将对毛泽东的个人崇拜推到了疯狂的巅峰,陈伯达在这一过程中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他用他的笔阐述并发展了极「左」路线、理论和政策,最终堕落为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的主犯之一,成为历史的罪人。

全书近80万字的篇幅,从距离我们较近的时间点——陈伯达的晚年切入,记录了「疯狂的人」陈伯达85年来大起大落错综复杂的人生经历:他是如何从一个「小小老百姓」一跃成为中共「理论家」,最后沦为阶下囚的。

《陈伯达传》被公认为是著名传记作家叶永烈最好的传记作品之一。这本书公正、客观、生动地披露了关于陈伯达众多现有档案中没有保存、极具价值的信息,包括国民党少校的陈伯达如何加入中共,他留苏与托派到底有无关系,他怎样进入延安成为毛泽东的秘书,他是如何成为中共「理论家」的,他在阜平做过的「好事」,他与毛泽东、江青、康生、林彪之间复杂的关系,他在「文革」中如何变为林彪的盟友……作者以小见大,不仅述写了陈伯达个人经历,还描绘了中国近现代历史中的毛泽东、周恩来、林彪、江青等重要人物,记录了期间发生的跌宕起伏大事件,是一部了解中国近现代历史必不可少的读物。

更多阅读:

湖南收藏家用奇石拼成「人心向党」庆建党95周年

四川首部孕产体验话剧《宝贝驾到》上演

手摇风扇两千年:汉代就有手摇大风扇

西游识微:九头虫是鸟不是虫

推荐阅读: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