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沈嘉柯

  龔琳娜的《小河淌水》這幾年真的觸發了聽衆的顱內高潮。湖南衛視的歌手節目把她找過去,又唱了一次《小河淌水》。讓大家又懷舊,又陶醉,狂熱開啓讚美模式。嗯,包括我。

  官網視頻下的標題更加重——神仙吟唱。

  那當年的《忐忑》算什麼呢?妖魔哼哼嗎?龔琳娜老師當年的人聲實驗,被網友們羣起嘲諷,話說得極其難聽。

  其實,她的業務水平一直很高,並不是後來才高。那爲什麼網友欣賞不了《忐忑》裏的深沉情感呢?

  因爲《忐忑》和《小河淌水》就是風月寶鑑的正反面。《小河淌水》是紅粉佳人,幽怨傷感,如泣如訴,餘音嫋嫋。《忐忑》是白骨骷髏,惹人厭煩,嘈嘈切切,難以言喻。

  還有後來的《法海你不懂愛》《金箍棒》,那都是藝術的積極探索。挑戰審美,挑戰傳統。這都是老鑼賦予龔琳娜的奇蹟鍛造。

  這裏我要閒話一句,龔琳娜讓我想起了白居易。

  白居易看不上自己的《長恨歌》《琵琶行》,他覺得自己的諷喻詩纔是最好的一流的佳作,《長恨歌》《琵琶行》不過是感傷詩雜律詩,大衆流行詩。

  他覺得全天下只有一個人算知己,那就是元稹,因爲元稹認同他的想法。

  但是偏偏老百姓就喜歡他的感傷雜律詩。連唐宣宗都寫詩欽定表揚:“童子解吟《長恨》曲,胡兒能唱《琵琶》篇。”

  小朋友都能背,外國人都能唱,你可真牛啊。白老師你又何必如此擰巴糾結呢?

  《忐忑》恰恰是《小河淌水》的創作基礎。追求高遠的人,才能舉重若輕。

  龔琳娜的遭遇,跟白居易就是一回事。只有勇於探索《金箍棒》《忐忑》之類作品的人,天賦與努力同步,才能駕馭《小河淌水》易如反掌,一開口就能震住我們。

  其實上一次全民感知到的例子,是《紅樓夢序曲》。也是一個“啊”字,詠歎入腦,體驗到穿雲般漂浮的惆悵癡迷,如月般照耀的潸然淚下。千言萬語也無法抒發內心的深情和複雜滋味,聲韻悽惋,銷魂醉魄。就只能嘆一句“癡兒,竟尚未悟”。

  這種藝術體驗,顱內高潮,據說吧,也被稱之爲asmr,自發性知覺反應。在觀看繪畫,聽音樂,閱讀文章的時候,被感動,能真切感覺到微微刺痛酸癢溫暖,彷彿靈魂出竅俯瞰你自己。

  在龔琳娜還沒有被大衆喜愛的時候,我看過她的專訪視頻。講起喜歡的音樂,滔滔不絕就快手舞足蹈了。唱起曲子的時候,眼睛發光,婉轉悠揚,深情投入。這就是一個人愛她的創造工作的表現。

  所以,所以,不能連同怪模怪樣孫悟空的龔琳娜一起喜歡的,那當然不能理解她爲什麼要去嘗試各種不同玩法。哪怕是把自己化妝“醜化”。

  當年罵她的人,充當的總是起鬨和嘲諷者,熱衷於有意無意地阻礙藝術發展。更加談不上成爲藝術的知己。

  好比王小波,活着的時候書賣不掉,沒什麼人買。死了出名了再去追捧,都是假粉。下一個“王小波”在人羣裏出現,這些人依然會冷嘲熱諷打壓排斥。他們的狗眼看人低,是辨認不出新的“王小波”的。

  對了,《忐忑》被罵的年代,王菲也學唱了。看看,王菲這樣的真天后,反而勇於嘗試,覺得好玩,而不是打擊嘲諷。

  音樂、寫詩、讀書,都是一個道理。但凡說只讀死掉的人寫的書的人,我們就心知肚明瞭,那些人不過就是沽名釣譽的勢利眼罷了。他們就是錢鍾書說的蒼蠅,喜歡圍繞腐肉轉悠,可以任憑他們貪婪吞食、依附爲生,他們不喜歡新鮮活潑別緻的創造。

  其實,死人書、活人書都值得讀,好比元稹,活着的時候就能欣賞白居易。好比杜甫,當李白被人人喊打,“世人皆欲殺”的時候,他還是對李白“吾意獨憐才”。

  以前喜歡龔琳娜嗎?這是個判斷葉公好龍的典型案例。

  從前不曾喜歡龔琳娜的人,從前不曾包容龔琳娜的人,現在當然也只是葉公好龍啦。只有老鑼這個創造者,纔是知己,懂得欣賞龔琳娜,運用龔琳娜,創造龔琳娜。他是藝術的欣賞者、鼓勵者和包容者。

  最後,作爲老粉,我要再次重複一下從前的表白,龔琳娜牛叉。我早就知道,你們今天會被她迷住好嘛!

  沈嘉柯 / 微信公衆號: ishenjiake 所有原創發佈文章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