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沈嘉柯

  龚琳娜的《小河淌水》这几年真的触发了听众的颅内高潮。湖南卫视的歌手节目把她找过去,又唱了一次《小河淌水》。让大家又怀旧,又陶醉,狂热开启赞美模式。嗯,包括我。

  官网视频下的标题更加重——神仙吟唱。

  那当年的《忐忑》算什么呢?妖魔哼哼吗?龚琳娜老师当年的人声实验,被网友们群起嘲讽,话说得极其难听。

  其实,她的业务水平一直很高,并不是后来才高。那为什么网友欣赏不了《忐忑》里的深沉情感呢?

  因为《忐忑》和《小河淌水》就是风月宝鉴的正反面。《小河淌水》是红粉佳人,幽怨伤感,如泣如诉,余音袅袅。《忐忑》是白骨骷髅,惹人厌烦,嘈嘈切切,难以言喻。

  还有后来的《法海你不懂爱》《金箍棒》,那都是艺术的积极探索。挑战审美,挑战传统。这都是老锣赋予龚琳娜的奇迹锻造。

  这里我要闲话一句,龚琳娜让我想起了白居易。

  白居易看不上自己的《长恨歌》《琵琶行》,他觉得自己的讽喻诗才是最好的一流的佳作,《长恨歌》《琵琶行》不过是感伤诗杂律诗,大众流行诗。

  他觉得全天下只有一个人算知己,那就是元稹,因为元稹认同他的想法。

  但是偏偏老百姓就喜欢他的感伤杂律诗。连唐宣宗都写诗钦定表扬:“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

  小朋友都能背,外国人都能唱,你可真牛啊。白老师你又何必如此拧巴纠结呢?

  《忐忑》恰恰是《小河淌水》的创作基础。追求高远的人,才能举重若轻。

  龚琳娜的遭遇,跟白居易就是一回事。只有勇于探索《金箍棒》《忐忑》之类作品的人,天赋与努力同步,才能驾驭《小河淌水》易如反掌,一开口就能震住我们。

  其实上一次全民感知到的例子,是《红楼梦序曲》。也是一个“啊”字,咏叹入脑,体验到穿云般漂浮的惆怅痴迷,如月般照耀的潸然泪下。千言万语也无法抒发内心的深情和复杂滋味,声韵凄惋,销魂醉魄。就只能叹一句“痴儿,竟尚未悟”。

  这种艺术体验,颅内高潮,据说吧,也被称之为asmr,自发性知觉反应。在观看绘画,听音乐,阅读文章的时候,被感动,能真切感觉到微微刺痛酸痒温暖,仿佛灵魂出窍俯瞰你自己。

  在龚琳娜还没有被大众喜爱的时候,我看过她的专访视频。讲起喜欢的音乐,滔滔不绝就快手舞足蹈了。唱起曲子的时候,眼睛发光,婉转悠扬,深情投入。这就是一个人爱她的创造工作的表现。

  所以,所以,不能连同怪模怪样孙悟空的龚琳娜一起喜欢的,那当然不能理解她为什么要去尝试各种不同玩法。哪怕是把自己化妆“丑化”。

  当年骂她的人,充当的总是起哄和嘲讽者,热衷于有意无意地阻碍艺术发展。更加谈不上成为艺术的知己。

  好比王小波,活着的时候书卖不掉,没什么人买。死了出名了再去追捧,都是假粉。下一个“王小波”在人群里出现,这些人依然会冷嘲热讽打压排斥。他们的狗眼看人低,是辨认不出新的“王小波”的。

  对了,《忐忑》被骂的年代,王菲也学唱了。看看,王菲这样的真天后,反而勇于尝试,觉得好玩,而不是打击嘲讽。

  音乐、写诗、读书,都是一个道理。但凡说只读死掉的人写的书的人,我们就心知肚明了,那些人不过就是沽名钓誉的势利眼罢了。他们就是钱锺书说的苍蝇,喜欢围绕腐肉转悠,可以任凭他们贪婪吞食、依附为生,他们不喜欢新鲜活泼别致的创造。

  其实,死人书、活人书都值得读,好比元稹,活着的时候就能欣赏白居易。好比杜甫,当李白被人人喊打,“世人皆欲杀”的时候,他还是对李白“吾意独怜才”。

  以前喜欢龚琳娜吗?这是个判断叶公好龙的典型案例。

  从前不曾喜欢龚琳娜的人,从前不曾包容龚琳娜的人,现在当然也只是叶公好龙啦。只有老锣这个创造者,才是知己,懂得欣赏龚琳娜,运用龚琳娜,创造龚琳娜。他是艺术的欣赏者、鼓励者和包容者。

  最后,作为老粉,我要再次重复一下从前的表白,龚琳娜牛叉。我早就知道,你们今天会被她迷住好嘛!

  沈嘉柯 / 微信公众号: ishenjiake 所有原创发布文章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