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正我是這樣想的。


商人重利輕別離,前月浮樑買茶去……人家丈夫就是出門做個生意,然後你就要強人老婆?


杜甫寫了石壕吏,是不是就得娶村中老嫗?

李白寫了清平調,是不是就得娶楊玉環?

岑參寫走馬川行奉送出師西征,是不是就得娶封常清?


因為他們只是過路的知音,誰也不能拯救誰。

元和十年,朝廷與藩鎮徹底撕破了臉皮,雙方在東方戰場兵戈相向。


藩鎮為了逼迫朝廷讓步,暗地委派殺手潛入長安,當街刺殺了主戰派的宰相武元衡,一時之間,舉國嘩然。


唐憲宗龍顏大怒,嚴令京兆府追查刺客,可這羣刺客無法無天,竟公然向京兆府寫信:誰敢抓我,我就殺誰!


大唐王朝,顏面掃地。


往日在朝堂之上慷慨陳詞的袞袞諸公,此刻才發現,自己的生命受到了威脅,一個個都噤若寒蟬,甚至有人打退堂鼓,勸皇帝說,要不咱們還是不要削藩了吧。


就在朝野上下風聲鶴唳、人人自危的當口,白居易率先上書,要求朝廷儘快緝拿兇手,並嚴厲痛斥那些膽小如鼠的大臣們。


很快,白居易就遭到了這些人的反擊。


他們說,白居易是東宮屬官,卻亂議朝廷、誹謗同僚,純屬狗拿耗子,多管閑事。

而更有陰險小人,開始翻舊賬,說白居易的母親是在賞花時不慎墜井而死的,但白居易卻寫《賞花》《新井》這樣的詩,這是有傷名教,大不孝。


這一指責,可謂惡毒。


這麼多年來,朝廷裏的權幸們,包括皇帝本人,都十分厭惡白居易,可之所以拿他沒辦法,就是因為白居易代表了輿論,他的身後有千千萬萬的百姓在給他撐腰。


所以,越職言事這樣的罪名,根本奈何不了白居易。


既然如此,要收拾白居易,就只能從私德方面入手,只要讓老百姓覺得,他們崇拜的偶像人品有問題,那麼大家還會支持他嗎?


我國古代以孝治天下,要攻擊私德,最狠的,莫過於指責一個人不孝,這樣的人倫大罪一旦坐實,只會落得萬人唾棄。


事實上,白居易這兩首詩,都是在白母去世前寫的,可朝堂之上政敵們一波又一波地添油加醋,宦官們又在背後推波助瀾,連皇帝也對此喜聞樂見,在這樣的局面下,白居易根本百口莫辯,只能上書謝罪,被貶江州。


而這時候,更讓白居易心寒的事發生了。


本來,白居易被謫的官職是江州刺史,雖說遠離了中央,可好歹也算得上是封疆大吏,可這時候,中書舍人王涯卻說:白居易犯了這樣的大罪,怎麼能讓他當一州刺史呢?


於是,白居易從江州刺史,又降格成了江州司馬。

那麼,這個落井下石的王涯是誰呢?


他是白居易的朋友。


元和三年,王涯因「制科案」被貶謫,白居易在朝堂上為他仗義執言,甚至要求與王涯一同受處分。


可如今,王涯為了討好大宦官吐突承璀,不惜恩將仇報、賣友求榮,在白居易身陷低谷的時候背後捅刀,而就在次年,這位老哥果然獲得了豐厚的政治回報,榮任大唐宰相。


這對白居易來說,不啻是一場人生觀的崩裂。


如果說,從前他的眼裡全是星辰大海,那麼從那一刻起,他的眼中,就只剩下了人世涼薄。


他說:宦途自此心長別,世事從今口不言。


元和十年,那個敢為天下先的白居易死了,死在了本該風生水起的年紀。


莊子說:哀,莫大於心死。


這之後的白居易,活得如同一具行屍走肉,發生的一切好像都不屬於他。

如此生活,三十年……


……

最低 0.3 元/天開通會員,查看完整內容

購買該鹽選專欄查看完整 12 篇內容

鹽選專欄

白居易:我也曾少年

陳舞雩 我是陳舞雩,一個不正經的文史作者

¥29.00 會員免費

發佈於 2019-09-17繼續瀏覽內容知乎發現更大的世界打開Chrome繼續輦道增七輦道增七觀世如史,觀史如花。

琵琶女本身是已婚婦女啊!!!


琵琶女本身是已婚婦女啊!!!


你們從什麼時候開始——產生了白居易沒有娶琵琶女的錯覺(笑)?

白居易為什麼不娶琵琶女?

恭喜題主——馬致遠也是這麼想的。

關鍵是,他不但這麼想,還這麼做了!要看白居易娶琵琶女,不能看唐朝,要看元朝;要讀白居易和琵琶女的愛情故事,不能翻《琵琶行》,而要看《江州司馬青衫淚》!

元代是一個少數民族統治的時代,在這一時期,一方面民族壓迫嚴重,另一方面民族文化大融合,由於程朱理學影響下降,當時的人們蔑視禮教違反封建倫理的舉動日益增多,也正是在這種創作環境下,馬致遠首次將《琵琶行》改編為戲曲,在戲曲中成就了白居易與琵琶女的一段愛情故事。

劇中,白居易與賈島(賈:我可不止會推月下門)、孟浩然同訪名妓琵琶女裴興奴,並與之相戀定下終身之約。後唐憲宗以白居易等人鍾情詩文誤卻政事,將其貶為江州司馬。茶商劉一郎借白居易左遷江州司馬之機,偽書死訊,強買琵琶女,自此兩人分離。

後白居易會面友人元稹,機緣巧合適逢琵琶女對月抒懷,兩人由是再見,澄清誤解,並經唐皇聖斷,改判裴興奴與白居易為妾,白攜琵琶女官復原職,茶商流放。

本作中,雖然琵琶女被茶商強買,已為他人婦,卻經唐皇改判轉還,白居易不但寫了《琵琶行》,也娶了琵琶女。

自馬致遠改編以來,《青衫淚》傳唱甚廣,又出現了幾個其他版本。及至明代,程朱理學復歸,又有顧大典《青衫記》再做改編,改動主要內容為:

  • 將白居易寫成反對割據、宦官專權的忠君之臣,而非因詩文被貶
  • 讓裴興奴為白居易守節明志,而非失身受迫於茶商
  • 結局改為茶商醉酒而死,劉禹錫(劉:暫憑杯酒,抖擻精神!)將裴興奴判歸白居易

兩個劇本都符合了各自的時代特點,但白、裴配對的結果不變,這場跨時空的「拉郎配」也足以說明白居易娶琵琶女的設定不是題主個人的異想天開,反而是各時代文人墨客的共同願望(笑)。

正經補一句:

《琵琶行》類似主題,有一個專門的名詞叫「士伎同悲」,這類主題在中唐後並非偶見,劉禹錫的《泰娘歌》,杜牧的《杜秋娘詩》、《張好好詩》(杜:我杜牧可不是隻有雨紛紛!)皆屬此類。

唐人張祜有詩云:年少多情杜牧之,風流仍作杜秋詩。可知不是長門閉,也得相如第一詞。

歷代詩歌作品中擬女子之作非常多,大多數詩人是如司馬相如為阿嬌作《長門怨》一般來自傷身世,以致於形成了一種以男女關係喻君臣關係的比興傳統,表達自己對君主的哀怨。

——《白居易生平與創作實證研究》,文艷蓉

當然,這種文化傳統也與妓樂的繁榮和安史之亂後唐代社會的巨大變遷有關,此處不具體展開。

總之,既然《琵琶行》是借琵琶女比興,琵琶女其人其事或有文學創作,詩作之中蘊含的情感,也不可想當然地以為是針對琵琶女;既無男女之情,甚至是否有此一人尚未可知,不娶是當然之理。

以上。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