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傳拓亦稱椎拓,在中國古代,傳拓文字、紋樣是保存資料的傳統方法,金石學和它關係密切。——

「墨色均勻 黑而不亮 圖文突出」

是拓片的標準

現如今傳拓種類非常多:有擦墨拓、撲墨拓、鑲拓、響拓、蟬翼拓、烏金拓、朱拓、蠟拓、影拓以及器物的全形拓等,其中撲墨拓最為常見。

對石刻文獻的複製需要

刺激了傳拓技藝的產生

在紙張的普及和質量提高

墨的廣泛使用等物質條件的前提下

受璽印和封泥使用方法的啟發

傳拓技術應運而生

傳拓始於何日 迄今尚無定論

《隋書·經籍志》著錄了秦刻石和漢魏石經等拓本

其注文記載了漢魏石經毀於齊神武年間的史實

據此 傳拓至遲在北齊時期已經產生

唐代石刻文獻中有對「打本」的記載

詩歌中也有對傳拓技法的形象描寫

由此可知傳拓在唐代已經非常成熟並得以普及

存世最早的拓本為敦煌出土的唐拓太宗李世民書《溫泉銘》、柳公權書《金剛經》及歐陽詢書《化度寺邕禪師舍利塔銘》。存唐拓本均為擦墨拓。

宋代拓本在墨色上有「烏金」與「蟬翼」之分,並出現了撲墨拓。

明代,傳拓的對象擴大,傳拓的用紙也有所發展。

清代嘉慶道光年間,出現了青銅器的全形拓,是傳拓技藝發展的最高峰。

金剛經拓本

唐化度寺邕禪師舍利塔銘

傳拓對材料有著嚴格的要求

尤其是紙墨方面

根據傳拓對象的不同而進行不同的選擇

宣紙

宣紙是以青檀皮和沙田稻草為主要原料

按適當比例製成的高級手工紙

因此具有 纖維長 韌性好 質地細密

附著力強 還原性好等特徵

從而經得起錘砸擦拓

成為了歷代傳拓的專用紙

宣紙纖維

傳拓用墨基本是松煙墨和油煙墨

松煙墨用油脂多

枝幹粗壯的老松燒出的煙炱做原材料

經過燃松取煙 採煤 漂煙 篩煙 去雜質

配膠 用藥 杵搗 制丸等步驟製成

其墨色濃而無光澤 質地細膩易磨

適合傳拓

油煙墨採用

桐油 麻子油 皂青油 菜籽油等燒煙製成

墨色堅而有光 黝黑且潤澤

其拓片呈純黑色且有浮光

是目前傳拓用墨中較為普遍的一種

左為民國胡開文漱金油煙墨 右為民國胡開文黃山松煙墨

傳拓所用的工具也較為特殊

很多需要親自動手製作

以達到較好的使用效果

傳拓本身還具備一套嚴密的程序:

依次為洗碑、上紙、錘紙、上墨、揭紙。材料考究,工具專業,程序合理才能拓出精美的拓片。

鬃刷

拓包

打刷

傳拓作為我國一門獨特的傳統技藝

基本技法有撲墨拓和擦墨拓兩種

撲墨法以撲子蘸墨

均勻撲於拓紙上 墨色均勻 周到細緻

能最大程度的體現原碑的風貌

擦墨法以擦子蘸墨

平行且快速地擦在拓紙上

傳拓法帖多用此法

有用時少 速度快 光澤好的特點

卻只能用於較為平坦的碑石

凹凸不平者則難以操作

傳拓時根據著色情況的不同

器物的不同從而採用不同的表現形式

如輕薄淡雅的蟬翼拓

濃墨閃亮的烏金拓

濃墨淡墨相間的鑲拓

以朱、藍等顏色拓成的朱拓和彩拓

拓古器物形制的全形拓

以及專門拓製造像的高浮雕拓法等

除了嚴格意義上的傳拓

還有一些特殊的技法

不需錘拓這一步驟

亦能複製碑帖器物上的圖文

如雙鉤、響搨、穎拓等

蟬翼拓西晉陸機平復帖

蘭亭圖(益定王重刻本)局部

忠義堂顏帖烏金拓

—End—


來源:楚可小子微博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