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美國國會期中選舉不到兩個月。由於民主黨在參院面臨改選議席是共和黨的兩倍多,估計參院變數不大。眾議院成為今年期中選舉關注焦點。很多分析認為,民主黨可能拿下眾院。依以往期中選舉經驗,多數總統上臺後的作為與競選時的承諾相去甚遠,導致選民倒戈,總統在第一任期期中選舉往往失去國會多數黨席位。不過,川普上臺後作法雖引發系列國內、國際爭議,看來不靠譜,但所作一切確實實現「美國優先」承諾,還是有很多忠實粉絲,川普對共和黨的選舉作用並非一無是處。

對共和黨有利的是,目前美國經濟形勢大好。股市就是晴雨表,道瓊指數在川普上臺後一路走高,發動貿易戰後有震盪,但並沒有大幅度走低,最近反而上揚。商務部數據顯示,2018年第2季經濟增長率達4.2%,遠超預期。亞特蘭大聯儲銀行預測,美國第三季經濟增長率可能達4.6%。

另外,失業率今年8月降至10年來新低,達3.9%。有人說,這些政績不一定是川普的功勞,與全球經濟和川普前任歐巴馬政策的後續效應有關,但經濟的亮點發生在川普當政1年多內,誰也難以否認川普的政策包括減稅的作用。對普通選民來說,不會去分析深層原因,更願意將功勞歸功川普。

雖然川普的性格,可能很多美國人不喜歡,但並不影響選民投票。喜萊莉.柯林頓這位建制派老政客輸給川普就是明證。從期中選舉初選結果看,也是如此。截至8月底,川普支持的37名共和黨人中有35人贏得初選。共和黨內逐漸接受川普,無論是出自內心或不得已為之,總之是對共和黨有利的局面。川普成了共和黨期中選舉的關鍵。

最近歐巴馬出馬為民主黨站臺,號召力明顯不足。川普擊敗喜萊莉正是人們對歐巴馬執政不滿的體現。可以想見,如果讓喜萊莉延續歐巴馬時代,大政府、高福利及寬鬆的移民政策,必然導致美國加速衰落。目前歐巴馬時代的遺產也被川普折騰得差不多了,剩下的「歐記健保」也面目全非,歐巴馬在期中選舉中的站臺作用有限。

但川普日子不太好過。上週政府「內鬼」匿名投書《紐約時報》,發表「我是川普政府中的一名抵抗者」,文章對川普大肆批評,並爆出川普政府不為人知的內幕。白宮前總統助理紐曼也發布她在白宮工作期間祕密錄製的對話錄音,披露川普白宮真實畫面。

而伍華德新書《恐懼:川普入主白宮》大肆批評川普政策,稱川普是一位嚴重脫離現實的總統,他領導的白宮籠罩著一片恐懼氣氛。川普最近人氣大跌,美國八大民調包括ABC新聞/華盛頓郵報、蓋洛普、IBD/TIPP、凱撒家庭基金會、昆尼別克大學、塞爾澤公司(Selzer & Co)、薩福克大學和CNN顯示,川普平均支持率為38%。比2周前降低4個百分點。這一變化不利共和黨,將降低共和黨繼續控制眾院的機會。

川普的強硬移民政策導致種族歧視、白人至上主義抬頭,非法移民骨肉分離,肯定對共和黨有負面影響。川普的「通俄門」和性醜聞在共和黨全面掌握國會的形勢下,沒有失控,一旦共和黨失去眾院多數黨席位,不但川普執政變得更困難,國會又要開始扯皮,政府關門風險也會增加。

川普還存在被彈劾下臺的風險。一旦下臺,美國再難找到這樣一個天不怕、地不怕的總統,回歸理性和舊有政治軌跡,可能「讓美國再次偉大」的夢想進程戛然而止。不管世人如何評價川普,其貿易政策招致世界詬病,但川普確實阻斷了民主黨政策的慣性作用,降低其負面影響。雖然有些矯枉過正,民主黨執政後還會反覆,但很難恢復到從前,有點曲折前進,這也許是美國兩黨輪流執政的一點好處。

川普的作用和很難用傳統眼光準確判斷,眾院的爭奪戰,預測結果多認為民主黨獲勝,但結果可能會讓人跌破眼鏡。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