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可以,因为直-20本来就是为这个目标而研制的。

1984年6月中美正式签订购买24架S-70黑鹰直升机协议书,这批直升机服役后迅速在藏区高原飞行、抢险救灾和返回式卫星回收任务中发挥出重要作用。这批黑鹰在多年的重度使用后已经面临退役,虽然我国后来从俄罗斯引进了米-17V5高原型,但在性能上仍无法匹敌黑鹰。

直-20

由于我国10吨级通用直升机的研制空白,黑鹰后继机一直没有著落。鉴于我军对该级别直升机的巨大需求,我国在2006年启动了直-20项目,并在当年的珠海航展上展示了缩比模型。

「黑鹰」与直-20对比图

直-20从外形上看与「黑鹰」非常相似,但两者在细节设计上完全不同,直-20是一种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设计。该机总师邓景辉透露直-20采用了电传操纵系统,其飞行性能和飞行稳定性都优于采用自动增稳系统的老式「黑鹰」,在技术水平上与美国陆军最新型UH-60M相当。此外直-20采用5叶旋翼设计而不是「黑鹰」的4叶旋翼,旋翼升力更大,从直-20驾驶舱之后的舷窗尺寸看,其机舱容量大于「黑鹰」,起飞重量也更大一些。

直-20

直-20安装两台WZ-10涡轴发动机,单台额定功率1600千瓦,高于UH-60M T700-GE-701D的1500千瓦额定功率。增加的功率、电传飞控、5叶旋翼,标志著直-20在飞行性能上较「黑鹰」有较大提高。

作为一种优秀的10吨级直升机平台,直-20的量产具有重要战略意义。该机除接手「黑鹰」的高原运输任务外,还将成为陆航最为倚重的空中机动和兵力投送平台,并将成为海军急需的舰载直升机平台,以该机为基础发展未来先进反潜和舰载多用途直升机。该机低矮的机身设计除适合舰载外,也十分适合装入运-20的货舱内执行全球快速部署任务。


魂舞大漠的答案是不能。要知道现在的直-18已达到三代直升机最高水平,堪比四代、英国的eh101直升机,有陆海空部队建立了一定的规模优势,作为现役唯一一款三发直升机,用得相当之好,在容积、航程和速度方面无可替代,主要原因是,三具发动机的直-18毕竟要可靠些。作为四代的直-20装备入役后,随性能的不断成熟,产能会大幅增长,数量应远超直-18,原因在于具有价格和通用优势,所以个人的回答是,并不能全面替代,但在装备数量上要远远超过直-18,可在陆航大展雄风,可在驱护舰上施展拳脚,可作为空军运输之用,正是一款非常典型的三军通用直升机,军队已盼望多年。用米-17、直-8和直-18替代了也是多年,想来也是满满的无奈。

专机风波。美国总统专机从来奇贵无比,正是世上最贵的,飞来奇思,作为直升机大国的美国人,想用英国EH101替代VH-60N「黑鹰」,已编了号,VH-71,研制耗资130亿美元,单架费用2.41亿,这简直是要抢的节奏呀,网友多有议论,毫无人性,花销太大,这对于债台高筑的美国政府来讲,简直不能忍受,不得不说东西还是件好东西,三发的安全性自然高些,本来总统的命金贵,是想要,可是这帐付不起,正是纠结的时候,在遥远的中国,一款直-18,民用编号AC313成熟了,参与了竞争,说,我们就要不了那么贵,也可以达到VH71的水平,给个话吧,行还是不行?不是不行,是行也不行,如果总统的专机机队,有了中国直升机身影,这不是给中国做广告吗?不仅面子上受不了,而且心理上也会扭曲得很,不过,中国通过参与竞争,也彰显了我们的自信,那就是,直-18没有什么不可以。

雪域测试。在西藏测试,AC313飞上了8000米,还没能飞上珠穆朗玛峰,还差880米,2017年装备陆军后再测试,飞过了世界最高峰,超过了9000米,这就是说在高原,它已经可以在任何地域使用,绝不受限制。而在航母上,我们同时研制了直-18运输、反潜和预警型号,你懂得,预警型装备大量先进电子设备,造价不低,还有著宽敞的作业空间,安全性也高,辽宁舰选直-18作为舰载机使用,算是选对了。上山下海上高原,装备入役后深受欢迎,昌飞开足了马力,终于为三军打造了一款耐用好使的直升机型号,要在浆榖、传动和发动机三大动件等取得了大量技术突破,为我国直升机发展迎来了曙光,一举甩掉了直升机工业落后的帽子,发展有成,发展也是可期的,要为昌飞点个赞,其实我们的直升机工业人还是蛮拼的哟。

黑鹰呼啸。不才魂舞大漠就坐过「黑鹰」直升机,乘坐几次,飞了一千多公里,感觉就是一个快,飞行员也蛮牛气,当年引进得少,现在差不多已过了服役期,正在退出现役。「黑鹰」正是名装备,已装备了4500多架,受到举世的追捧,仍在开足马力生产,经过一再升级,美军装备2000多架,更多的还有苏俄的米-8,北约称之为「屁股」,我军引进后以为不雅,号为「河马」,河马一改再改,装备了50个多个国家,数量达到了惊人的1.7万架,以此来推断直-20装备数字,怎么说也得超过1000架,今后我们的陆军飞行化自然可期,过去驱护舰无机可用的局面将大为改观。所以这个20可以有,莫把它看得轻了,也是靓丽无限的重要装备之一。


直-20直升机这趋势会逐步替代10级左右的通用直升机,同时也是这个级别最好的一个平台。以直-20直升机为基础,可以研制出很多型号,直-20会是一个很好的基础,更能为陆军,海军提供更好的改装基础平台。

直-20直升机 通用性的得益于中国在84年引进的UH60黑鹰直升机民用版,当年我国一共引进了24架,用于清藏高原的运输。虽说前后损失了几架,但是黑鹰直升机依然是我国青藏高原运输的主力。直-20直升机在外形上与黑鹰直升机比较相像。说我们仿制也无所谓,但是我们拥有了同样的能力,这就是一个好的开端。

随著最近直-20直升机的频繁曝光,其已经悄悄的服役部队。这也是我国武直-10直升机的路线,悄无声息地列装部队。直-20的通用性与黑鹰直升机非常相似。可以说黑鹰直升机在美国陆军,海军都有大量的装备和改型,我们的直-20也是这个发展方向。

首先说一下国内面临的局面。黑鹰直升机已经服役了30多年,已经是最大极限,急需大量的机型做替换。而我们引进的米17系列又不能自行生产,需要多少都得进口,在需求上很受制于人。其主要装备于陆航部队。

但是我们的海军同样需要十吨级的直升机,虽说我们引进了卡-28,但是同样是像米-17一样的问题。而我们的直8或者直18都是因为体型较大,只能在大型水面舰艇上作业,比如我们的两栖登陆舰上。作为海军驱,护舰艇上所搭载的直9C舰载直升机只有4吨的起飞重量,其海上作战能力和巡航能力有限。

基于以上原因,我国目前急需通用型的十吨级的直升机,尤其是我们的海军。直-20的服役,标志著我国解决了涡轴-10发动机的问题,为直-20的大批服役奠定了基础。所以日后的直-20肯定会推出海军版本,为海航的大批换装提供最有力的支持。

网传海航版本的直20直升机

直-20直升机一定会大批量陆续出现在我们的陆航部队跟海军舰载机部队。所以说不能全面替代,但是绝对会大面积推广。毕竟我们自己拥有的知识产权,可以按照自己的需求自行生产控制数量,不会再受制于人。

图片来源于网路

小伙伴们觉得我们自主生产,是不是更可靠呢?欢迎留言,评论!喜欢的可以点赞,关注哦!!


替代米-8系列(米-17/米171等)是必然的,根子在于那不是国产的,受制于人,其次在于其性能已经不能契合我们的需求。

早在上世纪80年代,中国对于直-20这种10吨级的中型多用途直升机的需求就显得迫切起来,尤其是在西部的多山高原地带。在中美关系蜜月期,解放军曾引进了24架S-70C-2「黑鹰」直升机,该机的动力系统采用通用电气T700-701A涡轴发动机,其出色的高原性能给陆航部队留下深刻印象,然而80年代末之后无法继续引进整机,仅以高寒地带人道主义救援的原因继续获得一些零部件,装备需求的满足依然是捉襟见肘,即使后来从俄罗斯引进了米-17V5高原型运输直升机,也属于应急之需,主力装备受制于人的局面依然存在。

大名鼎鼎的黑鹰直升机由于具有极好的通用性,从基本的突击运输型衍生出特种作战型、电子作战型、搜索救援型、医疗救护型、舰载反潜型、舰载运输等等诸多型号,基于同样的平台,极大减轻了后勤负担,提高了维修便利性,装备的范围遍及美军四大军种,还出口到众多地区。

直-20就是中国版的性能更好的黑鹰,服役后可与国产大型运输机运-20搭配,一旦有事迅速组合投送,对提高中国陆军的机动能力具有重大意义,「飞起来」的中国陆军,机动作战能力必将得到空前提高;海军也对直-20存在很大需求,只需略加改型就可配备到我们的护卫舰、驱逐舰、两栖登陆舰和航母上,可担负反舰、反潜、登陆、补给、搜救等多种职能;空降兵等特种作战力量也是直-20的用武之地,配合性能先进的直-20,中国特战队员可形成更加强大的机降突击能力,大大扩展特战尖兵的作战灵活性。


谢邀!

祝福各位铁磁粉友们开工大吉@悟空军事问答!

目前,各大媒体和社交平台上均出现了大量的直-20高清照片,从直-20的这次曝光的照片来看,与以往最大的不同就是这架直-20直升机已经有了中国解放军陆军航空兵的正式涂装,这也就宣示著直-20已经正式服役。

如题所问,直-20是否可以全面替代现役的10吨级通用运输直升机呢?答案是肯定的!完全可以替代当前现役的同等级别的通用型运输直升机。

①在6年前的今天,中航集团黄传跃博士曾对外首次公开中国正在研发一款10吨级的通用型运输直升机;

②2013年12月23日上午11时,直-20成功进行了首飞;

③近日,随著直-20正式涂装照片的曝光,宣示著直-20的正式服役。

从曝光的直-20直升机的照片来看,业内专家分析认为,直-20采用五叶旋翼和十字尾桨的设计得到了最终确认,这意味著直-20在升力上要比传统四旋翼更具优势,还可大大降低旋翼高速工作时所带来的噪音,这是直-20获得隐身的「前提」。从直-20的桨叶设计来看,属于后掠式桨尖设计,这种设计最大的特点就是可以大大降低桨叶工作时的阻力,延迟后桨叶气流的分离并同时减少铰链力矩,整体提升旋翼在高速工作时的稳定和效能。

中国的直-20与美国的Sikorsky UH-60 Utility Helicopter(UH-60通用直升机——「黑鹰」)从外形来看也有较多相似的地方,但是,机身复合材料、航电系统和飞控等方面均大大优于UH-60通用直升机,尤其是直-20采用了中国最新的电传飞控,极大的提升了直-20的整体使用性能。

虽然当前还不清楚直-20的整体性能参数,但是,我们从UH-60A直升机上可以得到一些大致的性能参数:UH-60A长约19.7米,高约4米,旋翼直径约16.3米,由两台T700-GE-701涡轴发动机作为动力源,最大起飞总量大于10吨,最大飞行时速约360公里,最大实用升限约5800米,最大作战半径约600公里。

中国的直-20整体性能肯定要优于以上参数,那么,这个性能不仅可以让中国陆军「插上翅膀」,很可能也会成为中国航母和驱护舰的御用机型。

结合中国当前建造的055型万吨驱逐舰的双机库及机库的容积可以看出,055上的双机库就是为两架10吨级通用型直升机而准备的,通俗来讲,这或许就是为直-20而准备的吧!

综合当前各方面的消息,直-20未来很可能会衍生出一个完全适用于陆、海、空三军的庞大军机家族,在运-20形成空前规模之后,运-20、直-20势必会形成「高低搭配」,这将大大提升我军的空中突击能力,尤其是针对岛屿作战,将更会凸显其作战效能。

如果喜欢,请点击关注,不一样的视角,给你不一样的阅读体验!


我国正在服役的10吨级通用直升机其实只有一种,就是从美国引进的「黑鹰」,这批总数24架飞机还是1984年从美国引进的,到现在服役30多年了,很多已经不堪使用了,确实到了非替代不可的时候。

从多年使用来看,UH-60「黑鹰」名不虚传,高原性能,耐受性能,都超过俄制直升机,从使用的便利性来说,「黑鹰」可以使用中型运八,运九运输机进行长途运输,在紧急使用情况下,是非常可贵的,比如在2008年汶川地震中,黑鹰的表现要优于同时使用的米-171,直八等运输直升机,中国陆军对「黑鹰」直升机非常满意,这也是购买了多批米-171却没有引进生产线,也因此,直-20不难看出有「黑鹰」的影子。

直-20经过多年研发,目前终于小批量试装,非常可喜,机体布局和「黑鹰」相仿,但做了很多改进,比如,机身和尾梁的过渡部分,前风挡更开阔,五片旋翼等,加上玻璃化座舱,可以说这是集最新科技于一身的新型中国「黑鹰」,填补了我国在10吨级通用直升机方面的空白,而其高通用性,使得其改型会和「黑鹰」一样多,比如反潜型,搜救型,突击型等等,在陆海空及警用民用等方面都大有可为,必然成为我国主力直升机型大放异彩!


全面取代是不太可能,但会成为10吨级直升机主力机型。

早先网路流传的直-20高原测试照片

关于直-20的应用问题,其实参照美UH-60「黑鹰」就可以,可以看到目前「黑鹰」已发展出舰载、救援、反潜、武装、特种作战等多种型号,应用领域是相当广泛的。直-20除同样具有相近的改装潜力外,在动力上直-20较大可能使用的涡轴-10发动机,有资料显示其功率达到1600KW,已超过UH-60M型之后的使用的 T700-GE-701D 涡轴发动,后者功率约1500KW。

「黑鹰」直升机资料图

除发动机功率提升外,直-20采用了五叶旋翼的设计,飞控能力的提高使其更有利于在海上及高原地区飞行,升限或超过「黑鹰」的5800米,将正在成为一款具有全域飞行能力的中型直升机。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直-20虽然综合性能优异,但造价或同样不菲,以美军2012年「黑鹰」直升机单架平均采购费用2130万美元为参考,在直-20未进入大批量生产前,其成本应该是不低的。

带有斜坡货舱门的米-171Sh

另外,直-20这种相对「瘦长」的机身,较我国大批装备的米-17系列直升机,由于后者机体更高、更宽,且拥有尾舱门,在进行物资、人员运输时是更具优势的,如米-17单次最多可运载30余名士兵,而「黑鹰」只能搭载13名士兵。

当然,米-17系列直升机的最大起飞重量已达到13吨级,由于用途不同,和直-20直接比较也不太合适,但作为国土辽阔的我国,单靠直-20也是无法满足各种作战需求的,尤其是在运输领域,在一些低强度环境中,使用成本更低的米-17系列直升机,在高强度环境中使用直-20、直-18等,或是更合理的选择。


直20不声不响已经服役?

相信大家都比较赞同直20悄无声息地服役这个说法。直10也是这样过来的,所以这种「闷声发大财」的说法容易被接受。不过与当年直10服役不同,这次直20,可是没有了当年的发动机的限制。同时也表明,涡轴10的成熟。这为以后我国直升机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也让我国直升机迈进世界一流的大门。

可喜可贺的是,直20采用了与「黑鹰」相似的用途和布局,在旋翼和货舱都比参照物「黑鹰」有一些利于使用的改进。货舱的容积扩大,并未直接与尾梁圆滑过渡,显然采用了苏式设计思路。而短翼的设计,也让直20拥有了对地打击能力,或是携带副油箱增加航程的能力。同时还拥有导航设备,红外干扰弹和箔条投放器,为直升机的安全提供保障。

同时,种种迹象还表明直20还专门为机枪手开辟了一个窗口,拥有自卫机枪。这是我国陆航的运输直升机一直都没有的东西。缺乏挂载副油箱的挂架是一点,而自卫机枪又是一点,大功率发动机也是一点。直20显然也是针对此前陆航装备的直升机的不足而增设了不少设施。

当年引进的24架「黑鹰」,虽然是民用版,前前后后一共坠毁了几架,至今却仍在役,仍然是飞向高原的主力直升机。其实一直到米17v5来到中国,这位忠实的战士才迎来了可靠的战友。而海军,056,053系列,054系列这些轻、中型护卫舰,一直以来都没能拥有一机一舰的配置。国产的直8太大,卡32也不够。而直9,作为一款4吨级轻型直升机,能带上2发轻型空射鱼雷,就不错了。直20拥有极其强悍的「上山下海」能力,未来一定会被垂青。它将会是我国陆军完成飞行化的见证者。


你这个问题,提问的有毛病,不信你读读!

第一:直20之前中国没有自主研发的10吨级通用直升机,谈何取代?

第二:10吨级只有引进的民用版本的S70 24架。

第三:直20一定会成为10吨级这个级别的主力!

第四:陆军需要,空军需要,特战需要,海军级海军陆战队需要,火箭军和战略支援部队也需要。用途广泛【舰载,救援,反潜,警戒,运输等等】,至少缺口在1000架!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