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一個人對各個地域的文化特徵感受比較敏銳的話,他是會發現作為中國的佛教和印度原本的以及西藏的佛教是非常不同的。無論是外在還是內在,她的味道都變了。

是的,它們尊崇的還是同樣的那些經典,原原本本來自於印度的經典,但當你用漢語去讀,因為語言文化背景的關係,那個味道和原原本本的梵語甚至和藏語所能表達出的那個韻味完全都不一樣了。

這種文化的差異,反過來也表現在中國的古詩詞如果翻成外文,要表達出原本的那個韻味和意義會很難很難,這是雙向的。

中華文化的基因太強了,一個外來宗教想在中土存在下去,就必須改造適應,否則只能被淘汰。無論你的形式有多麼高大上,你可以像一座聳入雲端的尖塔,來到這片土地後,除非你變成低矮的城牆,接近大地,所有人都夠得到。否則你就只能孤零零矗立在那裡等待著倒塌成為廢墟。

這裡完全不接受任何標新立異,來到這裡你必須貼近大地,而不是插入雲霄。

這也就是為什麼一個獅子的佛教到了中國後就慢慢演化成了駱駝的宗教,一個勇猛大丈夫的宗教退化成了老婆婆們的宗教,一切全變了味。

與其說是佛教在中華大地生了根,倒不如說,她其實是被改造後拿來嫁接在我們本有的文化之根上。否則的話,她是不可能成功的。中華文化之根,其強大之源不是別的,正是道家文化,她隱藏的很深很深,她的強大在於無所不在但卻令你感覺柔弱到幾乎不知曉她的存在,所以她強大,她有生命力。無論外來的是宗教還是文化,制度,哲學思想或理念,來到這裡統統一樣,接受適應性改造。

當然,我並不是在否定漢傳佛教,我只是說出了它們的不同。它是如此迥異於其他的流派,一個從未接觸過佛教的人會很難把兩個體系聯繫到同一個宗教來源。

這只是從寬泛的文化層面來探討。作為個體來講,每個人所能接受和還原的能力不同,修學歸向哪一個文化源頭自然也會有一定區別。

當然,如果一個人若能夠走到明心見性,那麼超越一切文化的隔閡與制限,將其它派別的境界都轉為自己的境界都是可能的,文化的差異將不會成為阻礙。

因為原本我們就都來自同一個源頭,最終我們也將匯歸於同一個海洋。


1-傳承不同。中國內地在印度佛教興盛時開始傳入,而且是不同時期,不同派別傳入。而且中國歷代高僧大德水平特別高,保持了正法傳承。比如玄奘大師,歷經千辛萬險,遊學到天竺,得到戒賢、護法兩位大師真傳,在後來的辯經活動中獲得大勝,被大乘尊為「第一義天」、小乘尊為「解脫天」。他將所學如來藏妙法帶回中國內地。還有禪宗最後也是在中國發揚光大。

而西藏地區是在印度佛教晚期,被印度教性力派侵蝕以後、傳到西藏又與本土的苯教融合而產生。

具體可以閱讀天涯熱帖《西藏文化談》

2-核心思想不同。佛教正法是「八識論」,喇嘛教認為七、八識是從第六識細分出來的,本質是六識論。其實是斷滅說。


應邀

1、印度佛教,在伊斯蘭教滅佛教之前,經歷了小乘佛教、大乘佛教、密乘佛教三個階段。

當代,印度人信仰佛教者非常少。也有外國大乘佛教和藏傳佛教寺院,信眾非常少。

2、尼泊爾佛教,多是藏傳佛教寺院、傳承與信眾。

3、藏傳佛教,屬於大乘佛法範疇。密法傳承有二,一是傳自普賢王如來。二是釋迦牟尼佛。

密法,又稱密續的傳承,都是嚴格的「口耳」傳承,以及證量傳承。非常殊勝,解脫迅捷!

特別是寧瑪巴的大圓滿教法,是即究竟又圓滿的教法,沒有之一。

4、漢傳佛教,或稱中土佛教,屬於大乘佛法範疇。也有密法傳承,屬於釋迦牟尼佛的傳承。中土雖有小乘經律論,但並不受重視。

漢傳佛教中,只有禪宗見地,與藏傳佛教寧瑪巴大圓滿見地的高度相同。禪宗的修證高度低於大圓滿。

漢傳佛教中,教下諸宗,始終沒有「真實解脫」的修證次第。見地也正邪混雜!唯識宗更是正邪混亂不堪!


外在形式不同。

比如衣服,禮儀,傳承方式都依據當地文化,傳統各有特點。


因緣不同。


藏傳佛教是世界三大佛教體系之一,跟南傳佛教、漢傳佛教同屬於正宗的佛教。往昔印度的佛教傳入藏地之後,融入藏民族的文化中,成為特別龐大的宗教體系,這就稱為藏傳佛教;而佛教傳入漢地、融入漢族的文化中,則形成了漢傳佛教。所以,藏傳佛教並不是藏地土生土長的宗教,也不是只有密宗這一部分。藏傳佛教起源於印度,是非常純正的佛教。在朗達瑪滅佛之前,它為藏地歷代君王所守護、所弘揚,一代一代傳承非常清凈,並不是一塊小地方的一個小小宗教。

藏傳佛教既有顯宗的教育,也有密宗的實修。 西藏著名的三大寺哲蚌寺、色拉寺和甘丹寺的佛學教育全部是顯宗的教育,其他佛學院的教育也大都以顯宗教育為主。藏傳佛教,按照思想見解以及修持實踐劃分,繼承了印度的傳統,主要分為三大傳承——深觀派、廣行派和偉大行派。

從釋迦牟尼佛傳至文殊菩薩,次傳龍樹、提婆、月稱等次第傳出之師承,名為「深觀派」傳承,主要闡釋空性智慧方面的教法;從釋迦牟尼佛傳至彌勒,次傳無著、世親等次第傳出之師承,名為「廣行派」傳承,主要闡釋修道次第方面的教法;從釋迦牟尼佛傳至文殊,次傳寂天菩薩,以「自他相換」修持菩提心為主之師承,名為「偉大行派」傳承。

藏傳佛教中的任何歷史、任何修行,實際上完全都經得起推敲,它是被無數典籍和前輩大德所印證過的,絕不像民間一些神神道道的宗教。大家若想真正通達,不能知道了一點點就自以為是,而需要各方面的深入了解。

所以,我們以回顧歷史的方式,來了解藏密很重要。否則,現在極個別人對密宗的認識,遠遠不符合真相。自「文化大革命」以來,大家都清楚,佛教遭到了歷史性的打擊和毀滅,此前發生的許多令人敬佩的事迹,由於政治、歷史等種種原因,人們心目中對它的評價,與真相差距特別遠。甚至現今影視劇中對藏密的描述,大多數也是在誤導大眾,故意扭曲藏傳佛教的形象。

漢傳佛教,是印度佛教經過中國中原地區文化相融合的產物,和藏傳佛教同屬於大乘佛教,但是在幾千年的傳播和發展中,已經和本地的文化習俗相結合,漢傳佛教有著自己獨特的特點,這和印度佛教,日本佛教等都有著顯著的區別。

漢傳佛教現在以顯宗為主了。

顯是什麼意思呢?除了小乘的思想以外呢,大乘佛教的以利眾生這種思想為主的一個傳承,而沒有像密法那樣,把自己修鍊即身成佛的修行的方法不存在,簡單來講就是講佛教的理論,不講怎麼去實修。

你會發現漢傳佛教沒有次第,沒有講你入門該怎麼修,當你學到什麼時間該怎麼修,當你修行到某個層次你應該怎麼修,沒有。因為它只有理論,只會告訴你佛教的思想,佛教的理論,佛教的傳統,然後接下來會告訴你去念經,念經以外就是供佛,就是這樣,所以只有理論,沒有實修的方法,從此處看到藏傳佛教的優勢:尊師重道。

藏傳佛教之所以把金剛上師放在上首,以佛經為證《大方廣佛華嚴經》入法界品第三十四之八中講:「善知識者則是如來。善知識者一切法雲。善知識者諸功德藏。善知識者十力妙寶。善知識者難見難遇。善知識者無盡智藏。善知識者功德山王。善知識者開發示導一切智門。能令一切入薩婆若海。究竟清凈無上菩提。」 可見,作為三寶弟子,要想解脫成佛,必須依止善知識。這個無論在南傳佛教、北傳佛教還是藏傳佛教,都是如此。

千百年來,藏傳佛教的教育體系中,一直保留著尊師重道的優良傳統,正是由於有「無間斷的傳承」,藏傳佛教的法脈傳承一直完整的保留至今,這和千百年來那些祖師大德,歷代高僧和善知識們的努力是分不開的。在藏地參加過法會的人都知道,傳法阿闍梨(金剛上師)在傳法前,都會把自己的傳承、上師等情況向大眾介紹一遍,以示正統。特別是密法,更講究這點。密法是一代代師徒口耳相傳、竅訣相授才延續下來的。真正的上師,都會把這些給弟子交待的清清楚楚。【在此申明一句:藏傳佛教傳承極其清凈無有垢染,何來被苯波教染污一說?!實在是對藏傳佛教不了解者混淆視聽】

漢傳佛教的特點,從外在形式上就很能區分,國內出家僧侶都姓「釋」,這是因為佛教初傳入中國時,晉朝的高僧道安法師有感於,出家人保留俗姓不符合出家人的本意,「四河入海,無復河名;四姓出家,同稱釋氏。」於是,後世出家人皆改姓「釋」,漢傳佛教的特點,還有一個比較顯著的,就是僧人不吃素,這和漢傳佛教相近的日本佛教就不一樣,日本佛教是沒有持素的戒律,而且印度佛教和東南亞地區的佛教也沒有這個戒律,這就是漢傳佛教的本地化特徵了,原本,佛教在印度興起時,佛教徒行乞時是不分葷素的,只要施主施與都會吃,不給大眾找麻煩。

總之,無論是漢傳、藏傳、南傳,佛教的教義本身來源極其清凈,教義就是教誨大眾斷惡修善,最終轉凡為聖;所謂如佛說偈:諸惡莫作,諸善奉行,自凈其意,是諸佛教。』無論是印度的水,藏地的水,漢地的水,能夠解渴飲用,即是甘露。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