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状

中国制造2025"明确了节能和新能源汽车等10大领域和23个重点发展方向【1】。到2020年自主新能源车超过100万辆和2030年前超1000万辆,到2025年有自主完整的产业链,百公里油耗降至2025年的4升和2030年的3.2升,分别对应59和74 mpg。坦白说,对于传统车这是很有挑战性的。案例参考:百公里油耗,卡罗拉2014年1.6 L是7.1升,2016年双擎1.8L降为4.3升【2】。所以,汽车轻量化和电动化是降低油耗的必有手段。

轻量化

轻量化包括结构,材料和工艺三方面的优化。

超高强度钢板技术(AHSS)是材料和工艺技术的重点。冷成型AHSS(屈服强度高于550MPa)包括双相钢DP,相变诱导钢TRIP,孪晶诱导钢TWIP,马氏体钢MS,复相钢CP,QP钢。第一代超高迪强度钢DP代表强度和塑性不能兼顾,汽车制造工艺难度大,成本高;第二代钢TWIP等,成本高;第三代QP和TRIP为代表,性能佳,成本较低,应用前景巨大。热冲压超高强度钢板成形和淬火后强度提高2-3倍,工艺简单,质量稳定,但成本较高。

先进零部件成型工艺应用巨大。其中以内高压成形技术为代表,利用液体或气体等作为成形介质,通过控制内压力和材料流动来达到成形中空零件目的的工艺。国外此工艺已经成熟,国内仍有进步空间。

轻质材料也是重点之一,包括铝合金,镁合金和碳纤维复合材料等。DuckerWorldwide调查结果显示,到2025年,欧洲车的用铝量约200kg/车,对比当前150kg/车【3】;到2025年,用镁量约10kg/车【4】。碳纤维复合材料性能优异,比强度高,是最佳轻质高强车体材料。但目前仍存在四大挑战而限制应用,包括高成本为钢材20倍以上,加工成本高(金属冲压60秒/个,CFRP数小时),设计和工程缺少资料库,材料回收难等【5】。

电动化

国内新能源车的发展势不可挡。其制造产业链长,尤其电池,电机和电驱动系统是新能源车的心脏,所以这些系统的材料和制造技术是发展的重点。

动力电池是核心部件,直接决定里程和充电性能。成本高,占整车30%以上。但发展势头佳,电池产业规模从2010年122亿美金,到2016年328亿美金,预计2020年达700亿美金以上。在市场格局上看,中日韩占97%市占率。中国在2016年全球第一达到40%,预计到2020年超过60%。政府提出到2020年要实现系统260Wh/kg等目标,对比目前约100wh/kg。但国内技术有待提高,如何有效提高电池一致性,安全性,能量密度等问题尤为迫切【6】。

驱动电机上,自主开发的永磁同步电机,交流非同步电机等已配套。但在高性能新结构电机的制造工艺上,我国只有少数供应商处于样机阶段,而国际成熟批量;在冷却技术上,我国尚起步;高端设备等基本进口;自动化生产仍不足。总体上,我国驱动电机技术水平有待加强。

电机控制器上,我国尚初步阶段,大部分自主新能源车搭载国产控制器,但我国功率电子控制器的研发和产业化有待提高。

变速箱上,国内变速箱总成制造技术已经接近国际水平,但自主的自动变速箱和机电耦合系统的开发薄弱。关键制造工艺较弱,比如齿轮精密磨削,总成试验设备和出厂试验台仍进口。

其他方法

铸造,锻造和涂装是汽车制造的三大高耗能和高污染领域。这是绿色制造的研究重点。我国锻压中频加热炉等技术接近国际先进水平,但耗能高和可靠性低;锻压模具的自动润滑和快速换模技术可靠性较低。国内涂装的能耗是国际先进水平的2倍。

现状小结

总体上我国已有较完整的汽车制造体系,新能源车发展很快。但发展不均,以及我国某些关键制造仍缺失。

未来趋势

历史上看,世界汽车制造从小批量手工生产,逐步向大批量流水线,以及未来的数字化,智能化和绿色制造转变。见下图【7】。结论如下:(1)推动当今汽车发展趋势的是网路信息技术,数字化技术,人工智慧技术等。(2)世界趋势看,从2015年起,智能制造是重点。(3)中国汽车制造虽然起步晚,但相信在中国制造2015规划的指引下,吸收世界先进技术,坚持自主开发为主,最后结合世界最大消费市场的支持,必定前景巨大,对此我对国内汽车行业充满信心。

参考

【1】国务院关于印发《中国制造2025》的通知_政府信息公开专栏

【2】【图】卡罗拉油耗_一汽丰田卡罗拉油耗_百公里油耗_汽车之家

【3】Ducker Worldwide Study: Aluminum Content in Cars (Public Summary)

【4】google.com/url?

【5】全球汽车用碳纤维复合材料(CFRP)研究报告_trendbank_新兴产业服务平台

【6】全球汽车趋于电动化 动力锂电池业加速洗牌

【7】(干货)深度揭秘世界汽车制造技术现状与趋势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