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申明一点,沃尔玛是拥有自有品牌的,但并不是覆盖所有的行业、领域。先不说它为了商品价格最低化做了多少努力,也不去分析利润的高低,就单说沃尔玛现在的商品布局又有多少人能克隆或复制?成为行业领头羊、标杆、榜样并不是靠降低商品价格就可以实现的,它还需要其他方面的资源,比如战略眼光、生态布局、营销方法等。

沃尔玛虽然追求商品最低化,但并不是追求利益最低化,再说的直白些,商品的售价要与成本成正比,一款商品上架如果不赚钱,那我们为什么还要销售它?所以想要维持价格的最低化,那只有无限制压缩商品的成本,但又因生产商品的地点、方法、工艺、设备的不同导致商品的成本不同,所以想要商品价格最低化那就必须找到地点最近、工艺最先进、设备最效率的工厂去生产商品,从而降低成本。

而且对于沃尔玛这样的零售商,它们不会只看眼前利益,它们更在意可持续发展战略,双赢、以及风险嫁接。从字面上看,为了压低价格全球寻找合格的厂商是一件浪费时间、精力、金钱的事,但你有没有想过沃尔玛的体量有多大?在维持商品最低化的前提下,它对商品的各方面需求有多大,从长远考虑,在维持采购模式不变的前提下,花费那么多的精力、成本寻找一个合格且优秀的厂商完全是值得的。

而且,沃尔玛的主要方向是放在零售终端,一部分宗旨是为顾客提供价格最低的商品,而非生产出价格最低的商品。如果沃尔玛放弃之前的宗旨开始自产自销,那它也不会做到现在的规模。

从过往沃尔玛的营销方法中可以看出,沃尔玛是懂得双赢的重要性的,一面压榨厂商,一面又让厂商有利可图,说的直白些就是让这些为沃尔玛服务的厂商赚不到钱却又饿不死。而且厂商为零售商提供低廉且优质的商品,在质量、价格上肯定具备了同行业没有的竞争力;同时,沃尔玛也会帮助厂商宣传品牌、处理库存等;对于厂商或沃尔玛这类零售商来讲这完全是双赢的局面,厂商让出利润宣传品牌以及增加市场占领份额,而沃尔玛拿到了想要的低价商品,质量、利润都有保障,何乐而不为呢?

再来说说风险嫁接,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从战略布局上讲,沃尔玛是应该建立自己的自有品牌,毕竟它的零售渠道是固定且优质的,只要产品的质量、价格、布局合理,符合市场需求,那么就不缺少销售渠道,从沃尔玛自有的品牌中我们也可以看出,沃尔玛也在做这些事,但这与之前我提到的风险嫁接是背道而驰的。再加上沃尔玛等零售商属于商超经济体,整个生态内门店的商品单品数甚至高达5万以上,甚至还会更高。从行业竞争的角度来讲,沃尔玛哪怕找到世界上最顶尖的团队去生产、加工、运送、销售商品,也是有可能被同行超越,因为你无法预知消费者需要什么,喜欢什么,虽然能通过大数据去分析引导,但分析和引导的大多都是过往数据,未来充满不确定性、风险性。所以沃尔玛这些零售商与其将精力分散,不如将精力集中在销售终端上,让那些专业的厂商专注于生产,让自己专注于销售。

至于风险嫁接就更好理解了,我说个例子,这就好比我们去餐厅要吃小鸡炖蘑菇,蘑菇是厨师在市场进的,小鸡是在乡下老农手里低价买的,盘子是餐厅内的。当我们要吃小鸡炖蘑菇时,只要去餐厅即可。但如果全部由自己亲力亲为的话,首先要上山采蘑菇,之后是养鸡,然后采蘑菇有可能遇到蛇,养鸡极有可能会得病,且炒菜的盘子生产出来有可能是残次品。所以,如果由自己建立这一整套的生态,无形中就增加了很多风险,这与成本是不成正比的,所以与其自主生产,不如将嫁接给养殖户、老农、盘子生产厂家、餐厅等。而且,因为地域、相关行业法律规定(国家、地域对生产、加工的相关规定肯定是不同的,符合中国的不一定符合美国的,符合美国的又不一定适用于俄罗斯)、以及人种、风俗习惯、甚至是个人爱好等因素影响,压榨厂商要比自产自销更具备适应力。

另外,我认为将来阿里巴巴、京东都会自建工厂,自产自销,但并不是所有的商品都要自建工厂或自产自销,凡事都有限制,这就好比南方的荔枝、北方的木耳,哪怕你自建工厂、自产自销,对于现在的市场也不会拥有什么份额,反过来还有可能拖它们的后腿。这些零售商的优势在于它们有成熟的渠道和平台,而不是商品的价格、质量、品牌,虽然这些会影响商品的成本,但从本质上讲一切行为都需要盈利,所以这些零售商不管做什么布局,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为了盈利。


这里涉及全球产业链上的产业分工、合作与专业化的问题。

在全球化的浪潮下,沃尔玛作为全球零售的巨头,掌握著C端的资源。因为,在商品采购、分销与零售上掌握了话语权。

沃尔玛通过大数据和消费者画像,决定各个品类和相关品项的商品采购数量,甚至依此数据向下游的生产商进行定制化的生产。

既然沃尔玛等跨过零售企业,本身有这么大的需求为什么不自己生产?却把订单交给中国等工业制造企业来生产呢?

这几年涉及的因素比较多。本质上是综合成本的问题。沃尔玛等大型零售企业一般采用OEM的方式,委托工业生产过的专业企业来生产,以达到综合成本最低。

3

首先,由于零售商品门类众多,通常达到15000-30000个sku。任何企业都无法生产如此之多的产品。

其次,专业化。专业化分工更容易在某些品类和品项上形成垄断性、独特性的优势。

第三,环境保护。许多跨过企业在所在国环境保护方面有著严苛的要求,应付环境保护的法规管理非常头疼,宁愿把生产外包。

第四,产业链分工。品牌商、设计商或者专利者由于知识产权的保护,居于产业链顶端,利润丰厚,把微薄的加工费给加工企业。

第五,劳动力成本。通常工业生产国都是位于劳动力成本较低的地区。

第六,需求变化快,委托生产更加灵活。

综上,沃尔玛等大型零售选择代工而不是自建工厂成为绝大部分零售企业的选择。

我是太木哥哥,互联网、科技观察者和实践者。欢迎关注我。


我认为沃尔玛等一些零售商的这种做法,其实是一种营销策略。老百姓都一样买到物美价廉的物品,于是零售商就会捕捉消费者的心理,进行适当营销提高盈利。说白了就是薄利多销。

但是如果要自建工厂的话,需要考虑成本问题。本身零售商已经追求价格最低化,这就比其他零售商的利润少,如果还要自建工厂,把工厂的运营成本算进去,再与挑选价格低工厂进货,将一部分利润让给工厂,两者比较而言,自建工厂存在的风险和成本更高,所以,不会自建工厂。


好好想想 沃尔玛零售商追逐商品价格最低化 (在这里我们先不讨论质量问题)可是价格越低不代表越有竞争力,同样的客户(你买一个日用品肯定是需要中等价格的,你买一个手机肯定需要好的,面对购买汽车,肯定也想要贵的)并不是价格最低就有竞争力,品牌的东西越贵越有人买。

说到自建工厂,自建工厂能产啥比现在更好的东西。矿泉水,娃哈哈和农夫山泉,如果我是其中一家的代理或者零售商,我为什么要承受更多的成本去经营一家工厂,让后想办法销售这些商品。商品上市之后,会面临更多的风险,也没有十足的把握,去和几十年品牌的东西竞争。不是胆子小,是成本高,风险大,没必要。

零售商,如果可以找更好的渠道去销售的话,商品本来就是企业提供的,现在为了赚更多,去复制粘贴这个企业的商品,没有任何的技术含量和技术控制,品质监控也缺少人才和经验,步入市场初期,可能很多人会因为价格低先关顾一阵子,后期呢,价格低不一定是好事哦。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