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_20170827_164333.jpg
昨天下午(8/27)去參加了期待已久的剛柔流空手道的研習會。
因為學習縱鶴拳的關係,一直以來都對空手道,尤其是剛柔流,特別的有興趣。難得有機會有這種開放外人參加的活動,講師還是來自沖繩的七段師範,道道地地的沖繩剛柔流,不去可惜啊!
到場之後,人數不多大約20人左右,但是依照一開始的自我介紹看來,只有我跟一起去的晉安是完全沒有空手道底子的。其他的學員大多是松濤流或是剛柔流的學員。在場中一位身材精實,滿頭白髮的中年人就是蔵元雅一先生,一旁是跟他一起從沖繩來台的助教。
 
招集的師兄帶著大家向老師行禮後,蔵元先生先簡單介紹一下剛柔流後,接著就馬上開始練習。
從暖身的活動關節和拉筋等動作開始,就可以注意到這些動作應該有很多都是擷取自型(套路)裡面的動作。一邊做暖身動作,一邊也把握每次活動的機會練習拳術中的動作。
從暖身動作後,緊接著就是步法練習、基本的出拳、踢腿和混合動作的練習。大學畢業之後就沒有類似這樣子好好練習過了,等到好不容易可以休息喝口水。差點掛掉......
 
下一堂課的內容就輕鬆一點,是各種基本的對練。
有上中下段出拳和格擋,以及格擋後進階的擒拿混合變化。格擋的方式確實很空手道(這不是廢話嗎......),相比起盡可能避免硬擋硬格的國術,也自有一種豪邁爽快的粗獷。
而且老實說實際對戰中,狀況變化極多,硬擋硬格在所難免,不練習這種攻防反而是不現實的。
而在格擋後接續的擒拿技法倒是跟國術還有合氣道大同小異,好用實用的招法和變化果然天下武術差別都不大。
 
最後一堂課是講習簡介上的重點,剛柔流三戰的學習,這也是我最有興趣的部分。
練習的一開始是由招集師兄示範三戰。在他示範套路的時候,蔵元老師會在一旁不斷的用力拍打他的身體各個部位,甚至用腳踢他。這些拍打都是為了確認身體是否有維持正確的結構,該用力的地方都有用力,該緊實的地方都有緊實,而且這種拍打肯定很痛,示範完師兄上身都被拍到發紅了,想必也有排打外壯的效果吧。
接著就是一起練習三戰。
聽到這個口令的時候,我的心就往下一沉......不會要一起挨打吧......
還好只要一起練習外形就好,鬆了一口氣。貪生怕死就是像我這樣,哈。
最後一節課就在反覆的練習三戰套路中結束了。
 
上課的過程簡單紀錄完,來講一些心得。
 
關於老師
以老師的年紀,身體維持的程度好到讓我吃驚。所有的練習包含高踢和步法移動,他都可以親自示範,而且做出來的動作絕不含糊。讓我非常汗顏。
示範的動作威力十足,乾淨俐落,雖然沒有直接挨過,但是絕對不會想挨他一拳。確實功力深厚。
 
關於教學方式
在步法練習的階段,我發現空手道的練習方式設計得很好。
他們先把步法拆解成最基本的元素,比如左右平移,跟轉換半身......等等,分別練習,然後再把其他的要素陸續在這個基礎上添加上去。左右平移加上左右換半身,就變成移動同時換半身、左右平移加上手部的格擋動作,就變成類似鶴拳過門的平移加防禦的動作。拆解方式就像是拼積木,只要累積足夠的積木,就可以拼出各種各樣的形狀。
這種先將最基本的元素作單獨練習的方式,我覺得是很好的方式。不但可以拼湊出各種進階的動作,也更能夠精確的修整每個細節動作,是很有智慧的練習方式。如果日後有要做課程規劃的話,是一種非常有參考價值的概念。
 
技法的部分
上課的時候,可以很明顯的感覺到剛柔流確實跟福建南拳有直接的淵源。比如:腳尖對腳跟的小三角馬,比起衝刺似乎更重視左右移動的步法,兩腳不離地的移動方式和短促的近身短打......等等。這種比較很有意思,換個角度用不同的思維方式回頭看自己學過的東西,有一種又熟悉又陌生的刺激。
技術上剛柔流也講究放鬆,但是相較於國術的放鬆,剛柔流對於肢體外形的要求高的多。比如說,不能因為放鬆,手指就不好好的併攏伸直,或是拳頭就沒有收好落下來了。
我想對於初學者來說,這種一邊要保持精確的像是尺規作圖一樣的標準動作,一邊又要維持適當的放鬆,這中間的分寸很難掌握。但是一旦掌握了,功夫是肯定可以達到一個相當優秀的水平的。
這種對於細節的精確要求也是每個喜愛武術的人都必須時常檢討反省的。
 
關於三戰
這是很有意思的話題,值得拉出來另外提一下。
三戰在南拳系統是一套非常知名的拳,福建廣東一帶的拳術很大比例都以這套拳做為核心。在學習剛柔流的三戰的時候,蔵元老師也說,老輩的空手道家都會說 "如果什麼套路都不想練,就只練習三戰就好了,這是每天都要做得功課。"
鶴拳也有所謂 "鶴拳三戰生,鶴拳三戰死" 之類強調三戰的重要性的諺語。
三戰這套拳的重要性可見一斑。
 
雖然三戰一樣重要,但是剛柔流跟縱鶴拳的三戰除了套路動作上差異很大以外,練習方式上也有很多明顯的差異。
簡單作一些比較。
比起縱鶴的三戰,剛柔流在定式的時候也是維持幾乎全身緊繃的用力方式。老師也會不斷的在練習者身體各處拍打確認是否有確實繃緊肌肉。
相反的縱鶴拳的三戰在練習的時候反而不希望練習者身體太緊繃,要盡量保持放鬆。身體關節要輕輕的活動,手指輕輕反覆捏握,都是要確保身體不會過度緊繃跟僵硬。
動作跟動作間的過渡,剛柔流從頭到尾都是把動作均勻緩慢的完成,鶴拳的三戰雖然也是大部分用均勻的速度去完成,但是期中也有幾個瞬間發力的動作。而且鶴拳的三戰動作過度間是不出力的,放鬆去進行轉換;剛柔流三戰看起來則是保持著肌肉繃緊的方式去進行。這也是蠻大的差異。
最後是呼吸法,這是除了動作以外最明顯不同的地方。
剛柔流的三戰,每一動都搭配著猛烈而云長的呼吸聲,吸得很深很重,吐要吐到乾淨徹底。鶴拳的呼吸則是慢云細長,偶爾再發力的瞬間會發出鶴拳特有的劇烈吸氣鶴鳴聲和猛烈短促的吐氣聲。
 
這個比較並沒有討論優劣,單純就是作一些我覺得值得探究的對照。
此外雖然雙方在三戰的外形表現上有這麼多不同,但是既然都叫做三戰,肯定有相同的地方。可惜因為我只有一個下午的接觸,只能作一些很表面的比較,不敢做過多沒有根據的揣測。
不過關於三戰有一點蔵元老師倒是跟我們洪老師有相類似的講法。蔵元雅一老師說,"做完一次好的三戰,就像是憋尿憋得很辛苦之後忽然得到解放的舒服感覺。"
洪老師則是說 "三戰做得好的時候,頭裡面會像電燈泡忽然點亮一樣。"
對於怎樣練習才是正確,中日都有異曲同工的描述。
 
這是一次很珍貴的交流。
看到日本人是怎樣在踏實練習他們的武術,又表現出了怎樣乾淨俐落的身手,在在都讓我感覺到必須要反省。當日本人把武術透過一代一代的傳承而提升進步的時候,我們還只能緬懷過去的前輩高人,只能總是寄望著年歲漸高的老師傅能夠繼續展現精妙的技法。卻沒有反省為什麼自己不能繼承下老師的功夫,更不要說是繼續提升了。真的是愧對老師。
在對於細節要求的部分,剛柔流的教學讓我體會到日本人對於細節的在乎。要怎麼把動作分解到最基本的元素,從這個元素上去精雕細琢,直到最後堆疊成一座高聳完美的金字塔。這種把武術鍛鍊幾乎當作宗教儀式來對待的尊重是我們所欠缺的,缺少了這種修行者或是常說的工匠精神,在技術提升和精神的鍛鍊上或許是難以望其項背吧?
這些都是對自己的提醒,而不是自艾自憐。這次交流除了技術上的體驗學習以外,在教學方式和態度上的學習甚至可以說是更大的收穫。技術會因為久沒練習而忘記,但是體驗到的態度我相信可以在很長一段時間都依然有影響。
 
真的上了寶貴的一課。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