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20171022123250.jpg

高村老師來台講習的第二天。跟第一天從早上練到下午不一樣,第二天就只有一個下午的上課時間。地點也跟第一天不一樣,改成在台大新體練習。
這天老婆有空。雖然她膝蓋還在不舒服,沒辦法一起參加練習,但是她還是作為攝影組參加了活動。

講習比照昨天的模式,先從劍術、杖術開始練習,最後才是體術。岩間相較於以前學過的合氣道,對於武器的重視是遠超出我的想像的。就算是平時,每次的練習都要花上至少一半的時間在練習武器,偶爾會讓我以為我是參加了什麼日本古流劍術的社團,而不是合氣道社。高村老師的講習自然也不例外,武器練習的比重相當大。然而武器的訓練確實相當的重要,可以鍛鍊手臂的力量,肢體的協調,對於距離的掌握......等等,都有他的用意。此外,因為武器相對於徒手,有更大的攻擊距離,在做武器取的練習時,看準時機入身就更加的重要了。利用武器的特性,確實可以強化到純粹體術不容易體會到的一些面向。

這天武器練習的重點放在Kumi Ken (組劍)和 Kumi Jo(組杖)。其實組劍、組杖就類似中國武術的兵器對練套路,只是套路不長,大概就是五下以內一組的短套路。在熟練基本的對練動作之後,練習方式會從原本雙方都不會受傷,你攻我防的方式,進一步衍生出變化。攻守霜方會有幾種設計好的變化方式去打斷這個套路,讓學員熟悉在什麼時機、位置上,可以做出哪些相應的反制。這些變化技法,我是第一次練習到,非常有趣,高村老師也特別強調了一些攻擊部位的重點所在。
我個人很欣賞這種練習方式,因為前人精心設計的套路必然有他想要傳承的一些概念存在。這種拆解方式,能夠避免掉許多望文生義的解讀,把真正的用法保存下來。

在兵器對練的時候,跟我對練的夥伴揮劍準頭驚人,好幾下木劍或是杖都是險險摸到我的頭髮......嚇出我一身冷汗,卻沒有打在腦門上。也讓我感嘆,這些對練雖然我也是第一次做,可是準頭居然輸他這麼多,實在有點丟臉。不更加加強練習是不行的。

體術練習的時候,高村老師同樣類比劍杖練習的部分,在技法上多加了一些變化的方式。凸顯合氣道技法運用上的靈活,而不是呆板僵化的只有那些固定的技法。
最後這次高村老師的正課就依照慣例,在坐姿呼吸法練習中結束了。

這兩天的練習,也許老師是看大家更加熟悉岩間合氣道的運動方式了,在招式的細節和招式的變化上做了更多詳細的講解。
功夫的重點一向就是在這些細節之中,外型好學,但是其中細緻的角度、時機,沒有親身接觸總是難見到其中的奧妙所在。
武術是一條漫漫長路,修正錯誤的習慣,掌握精準的細節,同時不忘身體素質的培養和心理素質的鍛鍊。希望十一月齊藤老師再度來台講習之前,能夠又比這次更加的進步,可以把握機會學到更多的細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