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端午節你不知道的事兒!

電視劇《思美人》選擇了先秦楚國的屈原作為主角,不禁讓人有眼前一亮的新鮮感的。屈原的名字屢屢被提起,尤其每到端午節,但有關於屈原的影視作品實在少之又少,如果不是專業學習古漢語、歷史的人,應該對屈原的瞭解就僅限於課本上的幾篇《離騷》節選了。

那麼電視劇《思美人》中

端午節的歷史真像是怎樣的?

關於端午起源先看看度娘怎麼說

據《禮記》載,端午源於周代的蓄蘭沐浴。《荊楚歲時記》記載,因仲夏登高,順陽在上,五月是仲夏,它的第一個午日正是登高順陽好天氣之日,故五月初五亦稱為「端陽節」。司馬遷的《史記》中也並沒有寫明屈原是在端午這天跳河自盡

聞一多的《端午考》、和《端午的歷史教育》。他認為,五月初五是古代吳越地區「龍」的部落舉行圖騰祭祀的日子。其主要理由是;(一)端午節兩個最主要的活動喫糉子和競渡,都與龍相關。糉子投入水裡常被蚊龍所竊,而競渡則用的是龍舟。(二)競渡與古代吳越地方的關係尤深,況且吳越百姓還有斷髮紋身「以像龍子」的習俗。(三)古代五月初五日有用「五彩絲係臂」的民間風俗,這應當是「像龍子」的紋身習俗的遺跡。

紀念屈原這個說法其實是後人(大概是南北朝的時候吧)加上的。其實,直到屈原死後的七百年之後,端午節才慢慢和屈原等歷史人物聯繫起來。屈原死之前早就有端午節了,和屈原原本也沒關係,所以這個電視劇倒是沒弄錯。

端午節的真正起源揭祕

一、端午——龍的節日。

古今華夏族以龍為圖騰,以示「龍」的傳人。近些年出土的大量文物和考古研究證明,「端午節」是古代吳越民族舉行圖騰祭祀的節日,古吳越族是華夏分支、是重要傳承系之一。古漢語的發言不是今天的「韃靼」普通話,而是吳越(粵)語系。

而在三黃五帝時代以前,龍的信息就廣為存在。人文始祖伏羲氏稱「龍師」,在傳說中,伏羲是還一位「龍子」。《山海經·海內東經》記載「大人跡出雷澤,華胥履之而生伏羲」,《山海經·海外東經》雲:「雷澤有雷神,龍身而人頭,鼓起腹,在吳西」,都傳說伏羲為雷神之子,是其母與神感應而生,與龍有密切關係。另一方面,根據《竹書紀年》的記載,伏羲氏系族本身就是「龍族」,有所謂長龍氏、潛龍氏、居龍氏、降龍氏、土龍氏、水龍氏、青龍氏、赤龍氏、白龍氏、黑龍氏以及黃龍氏等,都以龍為圖騰,在淵源上各氏族皆自認由龍所「生」,由此開龍「傳人」的紀元。

二、龍因瑞祥而無所不在,成為各民族頌揚和祭祀的對象

傳說中,龍有司水布雨、利益農桑的功能,有鎮邪伏魔、保境按民的職責,有滋養地靈、孕育人傑的本領,所以古人把龍看作是人類生產、生存的恩賜者、護佑者。

在中國傳統文化中,龍有著重要的地位和影響。在距今約10000多年的洪荒年代,先民們就對龍頂禮膜拜。龍字最早見於商代甲骨文和金文中,甲骨文中有36個不同寫法的龍字。

端午祭祀的原本是龍圖騰,是龍神。求的是風調雨順、國泰民安。圖騰高於部落之上、國家之上。詩人屈原選擇投河自盡,或許也是應該看重這個節日的意義!

三、東方龍與西方龍不同,是一種食素的祥龍

東方龍千變萬化,種類繁多。有鱗的叫蛟龍,有角的叫螭龍,無角的叫虯(均見《離騷》洪補引《廣雅》)。有翅膀的叫應龍(《天問》王注)。蛟龍,螭龍,虯,應龍,都不是龍的正統。龍的正統叫做蒼龍!在中國商周戰國青銅器上可以看到這些不同種類的龍。 古籍中有記載虺千年為蛟,蛟五百年為龍,龍五百年為角龍(頭上長角),千年為應龍(有翼),」蛟」與」龍」。雖然都有強大的力量,卻一正一邪,有本質不同。)

但在西方,龍(Dragon)傳說中龍是一種類似巨型爬行動物的、身上有翅口中噴火的惡獸,作為西方神話裏的財富守護者和和平破壞者的形象而存在,是邪惡和暴力的標誌,也是戰爭的象徵。聖經《啟示錄》中的龍是魔鬼撒旦的化身,在英語國家文化裏具有恐怖和富有惡性攻擊的涵義。

著名國學家熊春錦先生指出:「西方傳說中的龍與東方的龍種不同,西方的龍口腔中都有兩顆大而長尖的犬牙,而東方龍的口腔中一般都沒有此犬牙,這說明西方的是食肉類的惡龍,而東方的則是食素類的善龍(大戴禮記:四足者無羽翼,戴角者無上齒。無角者膏而無前齒,有角者脂而無後齒。還有「有角者食素」的典籍記錄)不能因西方人惡其自己傳說中的兇龍而棄我民族之祥龍。」

熊先生的見解當引起學術界的重視。西洋龍不僅在歷史淵源、文化內涵、精神實質上都無法與中國龍所具有的悠久、祥瑞、和諧、尊貴和繁榮等因素媲美,中國龍無論從其基本概念、歷史淵源,文化效應、民族心理影響都與西洋龍差別甚大,它們是神性與邪性、吉祥與災殃、和平與暴力、進步與倒退等的區別。在對一個社會文化的影響方面根本不可同日而語。西方人以「Dragon」稱呼中國龍,這是他們的傲慢和偏見,是他們有意地歪曲與貶低、矮化和妖魔化;而我們自己卻隨聲附和西方的強名,只能說是我們一些學者的愚昧和淺薄,對本民族文化的自戕和踐踏。國內甚囂塵上的「去龍化」、「去中醫化」等行經,正體現了「奴性愚哲」思潮在道德淪喪土壤中的惡性發酵,令人無限感慨!

近年來,除了韓國搶先端午申遺,日本還有人提出「日本是龍的國家」,設計的圖案得到了政府頒發的專利保護,這個現象足已引起我們的警戒。遺憾的是,在我們一再的自我否定和文化摧殘下,別人爭奪龍文化已經成為挖祖墳、盜神器、毀廟堂的公然行經。我們應該清醒地認識到:龍文化是我們民族最寶貴的文化遺產之一,作為中華精神家園的龍圖騰就是我們的心靈的社稷和宗廟,不容侵擾、不容褻瀆,不容虛無,堅決不容妖魔化!

最後還是說下端午節早期習俗,是糉子投入江中,是祭祀龍神,此外,端午還有許多別稱,如:夏節、浴蘭節、地臘節等等,《呂氏春秋》中《仲夏記》一章規定人們在五月要禁慾、齋戒,沐浴,期間需要端容肅己,嚴禁殺生,縱慾過度,尤其在端午日不僅投糉子入江給龍神喫的是素糉,人們這天自己也是喫素的哦!

我們對本國傳統文化的重視是否不足?

中華文明的基因-龍文化

龍文化是中國標誌性的基因文化,是中華民族最重要的人文特質之一,應當作為根文化遺產善加保護,瞭解更多中華龍的內容,請關注後期文章!

(分享個給孩子說的端午節龍的故事。)

遠古之時,天地夢夢墨墨,風雨不息,日月不明,草木不生。句芒神、祝融神、蓐收神、玄冥神,從各方天宇匯聚到一起,施展神力,使得晦暗散去,天地清明,日月朗照。之後,他們又施展各自的神奇本領,使得草木生長、鳥獸繁衍、四季分明。

而千歲百載之後,天塌地陷,濃霧翻滾,百獸四散奔逃,天地再次陷入了混亂之中。句芒神、祝融神、蓐收神、玄冥神再次匯聚到一起,聚合他們的神力,形成一個巨大的光之環,希望能夠讓天地安定下來,但是,他們努力了好久,直到氣力快要耗盡了,也還是沒有成功。

於是,他們靜默下來,在心底裏積聚祈願之聲,祈願具有更大神力的神靈來幫助他們。他們積聚著,積聚著,然後一同將這祈願之聲從大地傳向各方天宇。

守護在各方天宇的龍神,聽到了他們的祈願之聲,便瞬間飛越,來到大地上的天空。他們來時,天空閃爍著五色光芒,原來,他們是五色神龍,青龍、赤龍、黃龍、白龍和墨龍。

他們在天空中騰飛,五色的光芒交織在一起,絢麗無比。隨著他們的騰飛,越來越多的五色之光在天空中閃耀,閃耀……這閃耀的五色光芒照到大地之上,照進大地之中。

之後,他們首尾相連,形成一個巨大的五色光環,飛轉,飛轉……讓五色之光布滿天空。

再之後,他們從天空飛到大地,又從大地飛上天空,上下騰飛,上下騰飛……形成了一條巨大的五色光柱,在這光柱之中,融匯著他們的精炁,凝成青木、赤木、黃木、白木、墨木之精,並將其賜給句芒神、祝融神、蓐收神、玄冥神。

四神獲得了五木之精的力量,再度聚合、飛升,加入到五色光柱之中,施展他們的神奇本領。這樣,五色光柱越來越大,越來越大,連通天地。之後,光柱的兩端慢慢開化出去,開化出去……五色在天空中漾開,五色在大地上漾開,天空再度清明,大地再度安寧。

完成這一切之後,五色神龍便飛回到天宇中,化作星辰,守護天空和大地。

當大地上人類開始繁衍,他們又從天上將五色之光投射進人的身體裏,讓人更加健康快樂。而大地上那些古老的先知亦能看見五色神龍投進來的光,他們萬分感激五色神龍,便教自己的子孫在身上塗抹青、赤、黃、白、黑五種顏色,以示感恩。

這樣,過了很多很多年後,人發明瞭絲線,然後就用五種顏色的絲線編成五色繩佩戴在身上,以示感激與紀念。並且,老人家在給自己的兒孫佩戴五色繩時,還會告訴他們:這佩戴的五色繩呀,如果等到端午節後的頭場雨時,取下來扔到河裡,讓它們隨著河水漂逝而去,說不定它們就會變成小龍,來保佑人間風調雨順、五穀豐登。

此故事轉載自:彩蝶計劃的小如意媽 感恩作者

主要參考資料:

1、長沙子彈庫出土的戰國中晚期《楚帛書》;

2、《淮南子·天文訓》

3、《中國傳統節氣修身文化·要略》熊春錦著;

4、《端午考》聞一多

部分圖片內容摘錄自: 社團風共院,泰安日報

更多國學知識,請關注樸素愛屋微信平臺菜單國學版塊

延伸閱讀

《老子》被誤傳了幾千年,事關性命!

母親節,思報父母恩,請認真讀此文!

獻給父母的禮物,健康竟然這麼簡單~

中醫經典《黃帝內經》中被忽視的生命真相!

免責聲明: 本號發布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源自網路的部分,其版權歸原作者及網站所有,有疑問敬請告訴我們,定將妥善處理。


此垃圾片子我沒看過,所以也不知道這橋段。端午節的端午是五月初五,陰曆五月建午,午午相重,陽氣最旺,過端午就是希望活著的人能消災解難,身體健康。屈原死活與否,存在與否都有這一層意思。


謝謝邀請!當今大多電視劇都屬垃圾物,此《思美人》電視劇同樣如此,從未觀看過,劇情如何,未置可否?恕難回答你的題問。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