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端午节你不知道的事儿!

电视剧《思美人》选择了先秦楚国的屈原作为主角,不禁让人有眼前一亮的新鲜感的。屈原的名字屡屡被提起,尤其每到端午节,但有关于屈原的影视作品实在少之又少,如果不是专业学习古汉语、历史的人,应该对屈原的了解就仅限于课本上的几篇《离骚》节选了。

那么电视剧《思美人》中

端午节的历史真像是怎样的?

关于端午起源先看看度娘怎么说

据《礼记》载,端午源于周代的蓄兰沐浴。《荆楚岁时记》记载,因仲夏登高,顺阳在上,五月是仲夏,它的第一个午日正是登高顺阳好天气之日,故五月初五亦称为「端阳节」。司马迁的《史记》中也并没有写明屈原是在端午这天跳河自尽

闻一多的《端午考》、和《端午的历史教育》。他认为,五月初五是古代吴越地区「龙」的部落举行图腾祭祀的日子。其主要理由是;(一)端午节两个最主要的活动吃粽子和竞渡,都与龙相关。粽子投入水里常被蚊龙所窃,而竞渡则用的是龙舟。(二)竞渡与古代吴越地方的关系尤深,况且吴越百姓还有断发纹身「以像龙子」的习俗。(三)古代五月初五日有用「五彩丝系臂」的民间风俗,这应当是「像龙子」的纹身习俗的遗迹。

纪念屈原这个说法其实是后人(大概是南北朝的时候吧)加上的。其实,直到屈原死后的七百年之后,端午节才慢慢和屈原等历史人物联系起来。屈原死之前早就有端午节了,和屈原原本也没关系,所以这个电视剧倒是没弄错。

端午节的真正起源揭秘

一、端午——龙的节日。

古今华夏族以龙为图腾,以示「龙」的传人。近些年出土的大量文物和考古研究证明,「端午节」是古代吴越民族举行图腾祭祀的节日,古吴越族是华夏分支、是重要传承系之一。古汉语的发言不是今天的「鞑靼」普通话,而是吴越(粤)语系。

而在三黄五帝时代以前,龙的信息就广为存在。人文始祖伏羲氏称「龙师」,在传说中,伏羲是还一位「龙子」。《山海经·海内东经》记载「大人迹出雷泽,华胥履之而生伏羲」,《山海经·海外东经》云:「雷泽有雷神,龙身而人头,鼓起腹,在吴西」,都传说伏羲为雷神之子,是其母与神感应而生,与龙有密切关系。另一方面,根据《竹书纪年》的记载,伏羲氏系族本身就是「龙族」,有所谓长龙氏、潜龙氏、居龙氏、降龙氏、土龙氏、水龙氏、青龙氏、赤龙氏、白龙氏、黑龙氏以及黄龙氏等,都以龙为图腾,在渊源上各氏族皆自认由龙所「生」,由此开龙「传人」的纪元。

二、龙因瑞祥而无所不在,成为各民族颂扬和祭祀的对象

传说中,龙有司水布雨、利益农桑的功能,有镇邪伏魔、保境按民的职责,有滋养地灵、孕育人杰的本领,所以古人把龙看作是人类生产、生存的恩赐者、护佑者。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龙有著重要的地位和影响。在距今约10000多年的洪荒年代,先民们就对龙顶礼膜拜。龙字最早见于商代甲骨文和金文中,甲骨文中有36个不同写法的龙字。

端午祭祀的原本是龙图腾,是龙神。求的是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图腾高于部落之上、国家之上。诗人屈原选择投河自尽,或许也是应该看重这个节日的意义!

三、东方龙与西方龙不同,是一种食素的祥龙

东方龙千变万化,种类繁多。有鳞的叫蛟龙,有角的叫螭龙,无角的叫虬(均见《离骚》洪补引《广雅》)。有翅膀的叫应龙(《天问》王注)。蛟龙,螭龙,虬,应龙,都不是龙的正统。龙的正统叫做苍龙!在中国商周战国青铜器上可以看到这些不同种类的龙。 古籍中有记载虺千年为蛟,蛟五百年为龙,龙五百年为角龙(头上长角),千年为应龙(有翼),」蛟」与」龙」。虽然都有强大的力量,却一正一邪,有本质不同。)

但在西方,龙(Dragon)传说中龙是一种类似巨型爬行动物的、身上有翅口中喷火的恶兽,作为西方神话里的财富守护者和和平破坏者的形象而存在,是邪恶和暴力的标志,也是战争的象征。圣经《启示录》中的龙是魔鬼撒旦的化身,在英语国家文化里具有恐怖和富有恶性攻击的涵义。

著名国学家熊春锦先生指出:「西方传说中的龙与东方的龙种不同,西方的龙口腔中都有两颗大而长尖的犬牙,而东方龙的口腔中一般都没有此犬牙,这说明西方的是食肉类的恶龙,而东方的则是食素类的善龙(大戴礼记:四足者无羽翼,戴角者无上齿。无角者膏而无前齿,有角者脂而无后齿。还有「有角者食素」的典籍记录)不能因西方人恶其自己传说中的凶龙而弃我民族之祥龙。」

熊先生的见解当引起学术界的重视。西洋龙不仅在历史渊源、文化内涵、精神实质上都无法与中国龙所具有的悠久、祥瑞、和谐、尊贵和繁荣等因素媲美,中国龙无论从其基本概念、历史渊源,文化效应、民族心理影响都与西洋龙差别甚大,它们是神性与邪性、吉祥与灾殃、和平与暴力、进步与倒退等的区别。在对一个社会文化的影响方面根本不可同日而语。西方人以「Dragon」称呼中国龙,这是他们的傲慢和偏见,是他们有意地歪曲与贬低、矮化和妖魔化;而我们自己却随声附和西方的强名,只能说是我们一些学者的愚昧和浅薄,对本民族文化的自戕和践踏。国内甚嚣尘上的「去龙化」、「去中医化」等行经,正体现了「奴性愚哲」思潮在道德沦丧土壤中的恶性发酵,令人无限感慨!

近年来,除了韩国抢先端午申遗,日本还有人提出「日本是龙的国家」,设计的图案得到了政府颁发的专利保护,这个现象足已引起我们的警戒。遗憾的是,在我们一再的自我否定和文化摧残下,别人争夺龙文化已经成为挖祖坟、盗神器、毁庙堂的公然行经。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龙文化是我们民族最宝贵的文化遗产之一,作为中华精神家园的龙图腾就是我们的心灵的社稷和宗庙,不容侵扰、不容亵渎,不容虚无,坚决不容妖魔化!

最后还是说下端午节早期习俗,是粽子投入江中,是祭祀龙神,此外,端午还有许多别称,如:夏节、浴兰节、地腊节等等,《吕氏春秋》中《仲夏记》一章规定人们在五月要禁欲、斋戒,沐浴,期间需要端容肃己,严禁杀生,纵欲过度,尤其在端午日不仅投粽子入江给龙神吃的是素粽,人们这天自己也是吃素的哦!

我们对本国传统文化的重视是否不足?

中华文明的基因-龙文化

龙文化是中国标志性的基因文化,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人文特质之一,应当作为根文化遗产善加保护,了解更多中华龙的内容,请关注后期文章!

(分享个给孩子说的端午节龙的故事。)

远古之时,天地梦梦墨墨,风雨不息,日月不明,草木不生。句芒神、祝融神、蓐收神、玄冥神,从各方天宇汇聚到一起,施展神力,使得晦暗散去,天地清明,日月朗照。之后,他们又施展各自的神奇本领,使得草木生长、鸟兽繁衍、四季分明。

而千岁百载之后,天塌地陷,浓雾翻滚,百兽四散奔逃,天地再次陷入了混乱之中。句芒神、祝融神、蓐收神、玄冥神再次汇聚到一起,聚合他们的神力,形成一个巨大的光之环,希望能够让天地安定下来,但是,他们努力了好久,直到气力快要耗尽了,也还是没有成功。

于是,他们静默下来,在心底里积聚祈愿之声,祈愿具有更大神力的神灵来帮助他们。他们积聚著,积聚著,然后一同将这祈愿之声从大地传向各方天宇。

守护在各方天宇的龙神,听到了他们的祈愿之声,便瞬间飞越,来到大地上的天空。他们来时,天空闪烁著五色光芒,原来,他们是五色神龙,青龙、赤龙、黄龙、白龙和墨龙。

他们在天空中腾飞,五色的光芒交织在一起,绚丽无比。随著他们的腾飞,越来越多的五色之光在天空中闪耀,闪耀……这闪耀的五色光芒照到大地之上,照进大地之中。

之后,他们首尾相连,形成一个巨大的五色光环,飞转,飞转……让五色之光布满天空。

再之后,他们从天空飞到大地,又从大地飞上天空,上下腾飞,上下腾飞……形成了一条巨大的五色光柱,在这光柱之中,融汇著他们的精炁,凝成青木、赤木、黄木、白木、墨木之精,并将其赐给句芒神、祝融神、蓐收神、玄冥神。

四神获得了五木之精的力量,再度聚合、飞升,加入到五色光柱之中,施展他们的神奇本领。这样,五色光柱越来越大,越来越大,连通天地。之后,光柱的两端慢慢开化出去,开化出去……五色在天空中漾开,五色在大地上漾开,天空再度清明,大地再度安宁。

完成这一切之后,五色神龙便飞回到天宇中,化作星辰,守护天空和大地。

当大地上人类开始繁衍,他们又从天上将五色之光投射进人的身体里,让人更加健康快乐。而大地上那些古老的先知亦能看见五色神龙投进来的光,他们万分感激五色神龙,便教自己的子孙在身上涂抹青、赤、黄、白、黑五种颜色,以示感恩。

这样,过了很多很多年后,人发明了丝线,然后就用五种颜色的丝线编成五色绳佩戴在身上,以示感激与纪念。并且,老人家在给自己的儿孙佩戴五色绳时,还会告诉他们:这佩戴的五色绳呀,如果等到端午节后的头场雨时,取下来扔到河里,让它们随著河水漂逝而去,说不定它们就会变成小龙,来保佑人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此故事转载自:彩蝶计划的小如意妈 感恩作者

主要参考资料:

1、长沙子弹库出土的战国中晚期《楚帛书》;

2、《淮南子·天文训》

3、《中国传统节气修身文化·要略》熊春锦著;

4、《端午考》闻一多

部分图片内容摘录自: 社团风共院,泰安日报

更多国学知识,请关注朴素爱屋微信平台菜单国学版块

延伸阅读

《老子》被误传了几千年,事关性命!

母亲节,思报父母恩,请认真读此文!

献给父母的礼物,健康竟然这么简单~

中医经典《黄帝内经》中被忽视的生命真相!

免责声明: 本号发布图文一切为分享交流。源自网路的部分,其版权归原作者及网站所有,有疑问敬请告诉我们,定将妥善处理。


此垃圾片子我没看过,所以也不知道这桥段。端午节的端午是五月初五,阴历五月建午,午午相重,阳气最旺,过端午就是希望活著的人能消灾解难,身体健康。屈原死活与否,存在与否都有这一层意思。


谢谢邀请!当今大多电视剧都属垃圾物,此《思美人》电视剧同样如此,从未观看过,剧情如何,未置可否?恕难回答你的题问。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