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2018年,一个个「风口」走了,共享单车被共同讨债、无人货架无人问津、互联网公司停发年终奖……寒冬到来,哀嚎遍地,只留下了一地「猪毛」。

年末,裁员潮席卷互联网圈,伴随著降薪,规模收缩的声音,一时间人人自危,「凛冬将至」。与此形成鲜明对比,即将三十而立的苏宁,却在市场寒意阵阵的情况下走出一条逆势扩张、强劲上扬的轨迹。

而张近东在1月15日举行的苏宁年终表彰大会上的表达更含蓄,也更有内涵地表达出这样的对比。「大浪淘沙,优胜劣汰。当泡沫褪去,那些拥有明确的战略、扎实的管理、雄厚的行业积累的公司,才能欣赏到狂风暴雨后的彩虹。」

而在电商行业,如今诸多被互联网电商狂风卷起来的创业者已经日渐边缘;而新零售的飓风还在刮著,这次参与者更加广泛,线上线下玩家齐齐入局,一时间新型便利店、无人店、无人货架等新业态遍地开花。

视频封面

能够真正将理念落到实处的,苏宁算一个。

2017年底,苏宁启动智慧零售大开发战略,提出「三年两万店」目标,其中2018年的目标是开店5000家。一年时间过去了,再回首,恍然如梦,而美梦已成真。

2018年苏宁共计新开门店8122家,平均每天开店22家。目前各类门店总数已经超过11000家。这意味著此前定下的「三年两万店」目标,用时一年即已提前完成过半。

在苏宁新开的8000多家门店中,两个「新物种」的快速布局十分抢眼:面向居民社区的苏宁小店全年开业4000多家,面向县镇市场的零售云店达2000多家。

在苏宁年终表彰大会上,董事长不再低调,「这样的开店规模和速度,在世界零售发展史上是绝无仅有的。」智慧零售已经步入「万店时代」,高速增长成为苏宁发展的新常态。

苏宁速度不止于此。

这一年,苏宁规模增长、营收增长速度都远超行业平均水平,全渠道买家数同比增长54%,线上买家数同比增长超过80%。

这一年,苏宁新增员工6.8万人,员工总数超过25万。2019年,苏宁计划再招8.5万人。

这一年,围绕苏宁智慧零售大开发战略,集团八大产业加速协同,智慧零售生态圈效应全面凸显:苏宁物流新增100万平方米仓储物业;苏宁金融交易规模突破万亿;苏宁置业版图加速扩张,3个苏宁广场和3个苏宁易购广场先后开工,4家高端酒店相继开业,行业地位进一步奠定;苏宁体育完成A轮融资,晋级「超级独角兽」;苏宁投资完成对万达商业、商汤科技、迪亚天天等企业的投资和收购。

这份抢眼的2018成绩单并没有让苏宁上下满足,并且张近东豪言2019将是苏宁「充满希望、大有可为的一年」。对于2019年的发展思路,他以「极智」二字概括。

「极」,是指要有发展的速度,「智」,则是指要有发展的内涵。「发展的速度就是我们的规模增速、用户增速、店面增速、品类增速等一系列核心指标的增长,发展的内涵则是指要推动组织、管理、运营、服务等全经营管理流程的数字化和智能化。」

去年11月30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考察苏宁,并对苏宁线上线下融合的智慧零售给予充分肯定。他勉励苏宁要像孙悟空一样,既能腾「云」驾雾,又能「钻」进消费者心里。

总理的「孙悟空之喻」,可以说是对苏宁智慧零售本质最形象、最清晰的诠释。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