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前几天,俄罗斯为他们的「末日杀器」取了颇有诗情画意的名字。其中,我们之前说过的「核动力巡航导弹」被命名为「海燕」,而今天的主角「核鱼雷」则被冠以海神「波塞冬」!

不走寻常路的毛熊

鱼雷作为一种「百年兵器」,早已为人熟知。得益于科技进步,其航程、航速、威力等均获提高。但受制於潜艇狭窄的空间,现代鱼雷的口径区间普遍都在533毫米到324毫米之间。因而,为了提高作战能力,智能化成为了新的发展方向。但坚信火力的毛熊却总能搞出新花样——「核鱼雷」。

前苏联T-5核鱼雷

早在上世纪50、60年代,迷信核武器的赫鲁晓夫就将「核」运用到了鱼雷上,先后研制了T-5和更加丧心病狂的T-15核鱼雷。而T-15据称可携带亿吨级当量的弹头,但在「沙皇炸弹」试爆后,连苏联人自己也被亿吨级核弹的恐怖威力吓到了,T-15项目不了了之。

核弹威力对比:左下角为广岛原子弹,右侧最大的就是沙皇炸弹,曾将亚欧大陆向南平推了9毫米

本次亮相的核鱼雷,名曰「状态-6」(Status-6、卡尼翁),绰号「波塞冬」。与前辈相比T-15,它不但携带了威力强劲的核战斗部,就连动力系统也采用了核动力装置。相信美帝的心里也是崩溃的,因为从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有过如此异想天开的武器。

外网图片

名叫鱼雷却并非鱼雷

根据已披露的资料,「状态-6」核鱼雷数据可能如下:

长度:24.4米

推进动力:核动力

直径:1.6米

最高航速:100节(约180千米/小时)

最大潜深:1000米

最大航程:10000公里

从以上数据不难看出,「状态-6」核鱼雷已经超出了一般鱼雷的范畴。出于容纳核反应堆的需要,弹体直径已经从533毫米飙升到了大约1.6米。这样来看,「状态-6」虽然叫做鱼雷,却更似核动力无人潜航器。只不过可能「潜航器」三个字不够霸气,所以毛熊依旧称之为「鱼雷」。如此,我们也就跟著叫他鱼雷吧。

为「波塞冬」鱼雷研制的微型核反应堆

在鱼雷补充、装填问题上,超长、超宽的「状态-6」核鱼雷,显然难以用传统办法实现。有鉴于此,毛熊工程师将运输、发射方式设计为背部驮载式。在潜艇到达发射区域后,舱盖打开,核鱼雷自行驶出,下潜到作战深度,核动力装置启动,直奔目标而去。

正常情况下的鱼雷补充

骇人听闻的作战威力

除了核动力装置,「状态-6」还携带有核战斗部,据称可达1000万吨乃至亿吨级的当量,能在敌方沿海目标城市附近的深海引爆。随后,巨大的爆炸能量能引发强烈的海底地震和海啸。数十米、上百米高的巨浪,将以排山倒海之势压向海岸,在此种力量面前,任何的抵抗都是徒劳的。

核鱼雷可能采用类似的投放方式

以旧金山为例,核爆及其连锁反应,直接可导致约130万人死亡、110万人受伤。而接下来的辐射污染将持续性的蔓延开来,使大片土地变成像「切尔诺贝利」那样,不再适宜人类居住。此种场景,往往只能在好莱坞灾难大片中看到。

海啸袭来 任何武器都难以抵挡

难以拦截的海神

作为毛熊最大的对手,当今世界第一海军强国的美帝,有没有办法拦截毛熊的核鱼雷呢?就目前来看,还真没有。首先,「状态-6」的潜航深度达到1000米。在这一深度上,除了前苏联的685型核潜艇,鲜有军用潜艇能达到这一深度,更不用提在这种深度进行反潜作战。

685型核潜艇 极限潜深可达1250米

其次,「状态-6」由于采用了核动力装置,续航能力极强,能让潜艇在数千公里外从容发射、从容撤退,保证了潜艇的安全。而且其100节的航速,足以甩开目前任何人类已知的水中航行器,并且能在很短的时间到达目标区,让对手难以招架。

「状态-6」核鱼雷

六大神器护体,普京的强势反弹

自苏联解体后,继承其衣钵的俄罗斯,经济上萎靡不振,常规军力衰退严重。面对北约的轮番东扩,将苏/俄传统意义上的缓冲区挤压殆尽,俄罗斯已处于四面被围之势。加上近年来美帝对其的经济制裁,使得其前些年稍有好转的经济局势更是雪上加霜。

图片源自于网路

此时祭出「激光武器」、「萨尔马特洲际导弹」、「核动力巡航导弹」、「空射高超音速弹道导弹」、「核鱼雷」以及「高超音速空间滑翔器」,某种意义上讲,并非俄罗斯有多么疯狂,而是将之作为一个讨价还价的筹码。进可反弹来自美帝的压力,退则可保自身无虞。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