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健康网记者洪毓琪/台北报导】你今天喝鲜乳了吗?根据国健署每日饮食指南建议,健康成年人每日应摄取1.5~2杯的乳品类食物,以摄取足够钙质、维持骨骼健康。但值得注意的是,在2013-2016年国民营养健康状况变迁调查结果中却发现,有高达99.8%介于19~64岁的成人每日乳品类平均摄取量不足1.5杯,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检视相片
根据国健署每日饮食指南建议,健康成年人每日应摄取1.5~2杯的乳品类食物,以摄取足够钙质、维持骨骼健康。

每1c.c.牛奶就有1毫克的钙 喝牛奶补钙便利又简单

林世航营养师表示,在讨论为何有此现象前,不妨先来了解,为什么营养师总是苦口婆心的请民众每日应补充足够乳制品?其实,这是因为根据台湾食品成分资料库数据(2017版)显示,每100c.c.的牛奶,含钙量就有100毫克左右,对于民众来说,可谓简单又便利的一种钙质补充方式。

牛奶有浓厚乳腥味?原来是梅纳反应导致

可是,偏偏临床上却发现,除了受到华人饮食习惯影响外,也有不少民众反应,虽然知道牛奶是获取钙质既方便又快速、简单的好方法。但碍于不喜欢牛奶的乳腥味,因此而不愿意饮用鲜乳。

对此,林世航营养师指出,其实鲜乳中独特的乳腥味,多半是因为鲜乳在传统超高温杀菌法(UHT),约130℃的加热过程中,会产生梅纳反应(Maillard reaction),出现类似Overcooked的味道导致。

检视相片
由左至右,依序为林世航营养师、台大动物科学技术学系陈明汝教授。

台大动物科学技术学系教授陈明汝也提到,过去台湾市面上鲜乳之所以多主要使用超高温杀菌法,是因为牛奶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容易变质。且过去早期台湾乳品的生产技术、品质管控,以及相关物流运输(低温、冷藏保鲜)技术尚不足。所以为确保食品安全,于是选择超高温杀菌法来处理乳品。但随著冷链技术(冷冻冷藏供应链)技术的进步,如今乳品的杀菌方式也有更多的选择。

巴氏杀菌法贴近生乳原味,还能保留乳清蛋白

因此,若民众不喜爱上述乳腥味偏重的乳品,林世航营养师建议,民众不妨可选择相对低温(加热的温度约为72℃)的巴氏杀菌法(HTST)的乳品来饮用,比较贴近生乳的清爽原味。

此外,相较于超高温杀菌法,经巴氏杀菌法的虽然在钙质、维生素B2的成分及含量上差异不大,但在乳清蛋白(乳铁蛋白、免疫球蛋白)的保存上相对较佳,对于有健身需求的民众、成长中孩童来说,是不错的另一种选择。

【延伸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