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你来我往的性别战争中,两性奇招频出,本文就失恋后安慰男性和女性方法的不同,展开说明下性别在认同方面的差异。

如果是男性失恋,失恋后朋友的安慰方式应该是「天涯何处无芳草,何必单恋一枝花」,而如果是安慰失恋的女性,安慰的方式应该是「都是他的错,你肯定会遇到更好的」。实际上在这个短暂的过程中,两性通过不同的模式使自己的性别角色得到了确认,即「性别的自我确认」。

在两性群体的争辩中,男性的行为模式通常是先此后彼,即先认同自己的男性群体,再提及作为争辩对方的女性群体。女性在争辩中,往往是先彼后此,即先提及男性群体,再认同自己的女性群体。按照平常的语句翻译过来,男性的确认模式是:「我们男人……你们女人……」,女性的确认模式是:「你们男人……我们女人……」,这前后的差别放在生活中影响很大。

简而言之,两性需要通过跟异性的对比来确认自己的性别,而对比的模式有先后差异。举个平常的例子,学校里每个班级肯定有不同的小团体,每个小团体维系的根本不仅仅因为共同的价值取向,更与跟其他团体的显著差异存续。当这种确认模式上升到顶端时,就会变为歧视,而这种歧视不仅限于性别歧视,例如地域歧视、职业歧视、行业歧视等等。不一样的双方需要通过对方来印证自己存在的合理性,而为抢夺这种群体效应带来的优势,攻击对方是最常用的竞价方法。

关于跨性别,之前有个提问是源自天涯的一篇文章:「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刻(兼论青少年变性的危害)」,首先吐槽下这个标题铺面而来的民科风。第二个重点来了,为维持小团体的稳定性,多种对比歧视往往以杂糅的形式出现。文章我没看,从回答中大体知道了文章的内容,中国人和男人这两个标签被生硬的捆绑在了一起。显然,男性的自我确认和国民的自我确认走到一起,硬生生把很多人带跑偏,尤其是很多男性。我反对跨性别就是爱国,支持跨性别就是不爱国?神逻辑。

记忆调会到小时候,小男孩们为维持男生群体,往往一起欺负小女生,看著小女生哭啼啼地然后一起嘲笑。反观今日,这些早已40+的中年人的做法与当初的几个小孩无异,通过打击贬低异性来强调自己的性别身份,就差指著你和他自己说出「你是你,我是我」。在这些人身上,成熟的成年人,成熟的成年男性,不存在的。

说到跨性别,就MTF(跨性别女性)而言圈外就离不开对变装者(CD)和跨性别的混淆。变装者变装后的罪恶感来自于对自身角色的背叛感,这也是变装者和MTF的本质不同。变装者最开始于对「男性群体」的背叛和对「女性群体」的短暂认同,可以短暂脱离社会角色的「被定义」,MTF开始于对「男性群体」的抵触和对「女性群体」的长期认同,跟女性自我性别确认的模式完全一样。

辨别MTF和CD转MTF的关键在于,是建立在讨厌基础上的喜欢,还是建立在喜欢基础上的讨厌,前者的确认模式与女性相同,后者的确认模式与男性相同。对于大多数家长而言,鉴别两者之间差异的难度可想而知,建议找专业的医生咨询。

总有那么一部分家长认为自己通晓世界所有知识,可以秒杀华佗、扁鹊、白求恩等一系列古今名医。

肯定有很多「自以为聪明」的家长,觉得按照这个模式让MTF讨厌「女生群体」就能扭转她们的性别认同,实话告诉你们,这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补充完整后的扭转逻辑应该是讨厌「女性群体」而后喜欢「男性群体」,静下来想想这种扭转逻辑不正是女性的确认确认逻辑吗?这种往往错误的扭转行为会更多地出现在母亲角色的身上,因为作为女性的自我性别确认模式使然。

又有很多「自以为更聪明」的家长会使用以男性性别确认模式为基础的扭转逻辑,麻烦看下,如果MTF能够认同「男性群体」,还会有这么多事情吗?强迫喜欢?带去红灯街就会明白?请先尝试一下强迫扭转自己的性取向试试,也许去一次同性酒吧能够明白,自己之前的性取向是错的。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就我而言,两种扭转逻辑都体验过,第一种女式扭转逻辑的感觉就是被嫌弃和被抛弃,因为讨厌的就是自己,第二种男式扭转逻辑的感觉就是格格不入和处处碰壁,因为表演的角色不是自己。

就在很多人还没搞明白MTF和CD的区别时,AG(幻想变性性兴奋)的概念横空而出。性别远比我们想像的要丰富多彩,AG并非独立与MTF和CD之外的独立群体,描述的是CD和MTF都会经历的一种现象。AG在MTF和CD群体具体表现出来,就像看电影与表演电影的区别,CD更倾向于表演给自己看,MTF倾向于带入表演。

诚然,从男女牵手就怀孕的年代到男女画桌为界的年代,男女画衣为界的年代发展到现在,我们的时代在性别方面经变化巨大,而且还会如此变化下去。就现在而言,在衣著美妆方面,男女性别确认模式带来的影响,女性的产品几乎垄断市场。尽管近几年男性的美妆保养需求蜂起,男性专用的东西只不过是改了几个字而已。(清洁用品真的很难用)所以,出柜要有耐心,很少有一下子就接受的。

之前看怎么写公众号爆文,其要旨是把男人往死里骂、变著法儿骂……当时是听君一席话,颠覆人生观。参考之前某公众号的热门话题,好像这样确实带来了不少粉丝。很多事情的发生,无论好坏,都有其发生的先决条件,在这件事中,女性我自我性别确认模式就是这个条件。像上一段提过非常难用仅改了名字的清洁用品一样,女性的这种模式被消费了,还被消费的很彻底。

仰望星空,为什么会有性别这种出厂设置?也许是为男女共同协作,应对贫困、疾病、自然灾害等艰难险阻,社会区分性别最开始也是为更好的完成工作、生活,并不是说非得怎样,然而现在这一规则的影响力超出我们的想像。现在出现的并非偶然,千百年的固化设置,很多人发现比贫困、疾病、自然灾害更能夺走鲜活生命的是歧视。

MTF只不过给女生分类添加了一个标签,类似于女汉子、萌妹子之类属性,MTF的属性是转校生。转校生自信一点可好?要知道转校生和女汉子、萌妹子一样,都是女生。

还有,不要以为会怼人的男人很有男子力,具体得看人。在评论区骂转校生的,很多都是怂得深沉,是这种先男后女性别确认模式的深度中毒者。你的熊腰臀腿跨都是他的个人财产,是可以炫耀的资产。怂得更深沉的,会从女性身上找寻存在感,也就是他作为男人的存在感,具体表现为家暴等等。当然男人是一种可爱的存在,除去某些不可爱的无脑男,家暴男他总是怕自己不够男人,以至于消耗女性获得存在感。(各方面,并不一定表现的这么直白,比如你看看人家老公、你一事无成、人家都开公司你看看你等等)

评论区的恶评者们,自信一点可好?自己是不是够男人,自己心里不清楚吗?会欺负辱骂跨性别者的男人都很有男人味,你信不信?反正我不信。遇到这样的男人,妹子们擦亮眼睛,毕竟谁生下来也不是作为消耗品而存在的。

另外不管真娘还是MTF,不要因为渣男的怂恿、逼迫而歧视MTF,他能控制并影响你的评论,也能够控制你的自由。远离渣男,尤其是评论区上来就喷的那种,现在喷的是我,以后喷的就是我们。你以为渣男360度精确的只对你不渣?菇凉,醒醒,渣男对谁都渣。

一本正经的胡说,没有理论依据,很多名词也不知改怎么用……希望先生的戒尺高高举起,轻轻落下。

最后放一张大佬的的图片镇文,每一个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对生命的辜负。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